李匡乂

李匡乂
  • 姓名:李匡乂
  • 别名:字济翁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匡乂[yì],又作李匡文,晚唐人,字济翁,宰相李夷简子,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初(806),初任洛阳主簿兼图谱官。据郁贤皓《唐刺史考》,李匡乂在宣宗大中、懿宗咸通年间曾任漳州刺史、房州刺史。僖宗幸蜀,李匡文随至成都。昭宗时先后任太子宾客、贺州刺史、宗正少卿、宗正卿。寻卒,年约八十多岁。著述除《资暇录》外,尚有《唐皇室维城录》、《十代镯疑史目》、《汉后隋前瞬贯图》、《两汉至唐年纪》等凡十二种。

李匡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论反讽概念

论反讽概念

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共分两卷,上卷:苏格拉底的立场,理解为反讽以及下卷:论反讽概念等两部分。内容涉及这种理解的可能化、这种理解的现实化、定位性的思考、费希特之后的反讽等。

康熙延绥镇志

康熙延绥镇志

军事地理著作。清谭吉璁纂修。六卷。吉璁字舟石,号筑岩,浙江嘉兴人。监生,官延安府同知、登州知府。著有《肃松录》等。延绥,军镇名,明九边之一。旧有万历志,是志乃续前志而修,于康熙十二年(1673)成书。约二十八万字。冠有三幅地图。正文分天文、地理、建置、祠祀、兵、食、官师、人物、选举、纪事、艺文十一门。含岁时、沿革、河套、山川、水利、兵制、烽火、屯田、户口、物产、碑、文等七十九目。颇重军事地理,详载延绥城高、长及墩台数目。载三十六堡,皆详地理位置。山川目记山、岩、峰三十余座,并详考黄河等诸水源委。兵志详载明、清以来各堡守兵人数及马政军器等。食志记其屯田亩数、夏税秋粮、官兵俸饷等。纪事志载周至清历代政事兵事及灾害情况,其中对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有详细记载,颇具史料价值。是志对研究该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皆有参考价值,而对研究古代军事地理尤为重要。有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光绪十七年(1891)增补本。

笠翁对韵译注

笠翁对韵译注

《笠翁对韵》是一部教人对仗和用韵的书,相传为清代文学家李渔所著,因作者别号笠翁,故名“笠翁对韵”。这本书和清代车万育所著《声律启蒙》齐名,都是学习汉语诗词格律技巧的极好启蒙读物。全书以“平水韵”平声三十韵为目编写而成,分为上、下两卷,各卷有十五韵部。《笠翁对韵》每个韵部各有二到四则对文,每则对文各有对句十对,由简到繁,选取的都是每个韵部的常用字,这些字在诗文创作中出现的概率大,经过熟读和背诵,容易被学习者牢牢记住。《笠翁对韵》的对句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典故,学习者在学习对仗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知识。

父师善诱法

父师善诱法

清代唐彪著,是一部专论教法、兼谈学法的语文教学著作。书中认为读书除益于作文外,还益于身心:“不读经史古文,则腹内空虚,文必浅陋。且经史之益,更在身心,读之其用又不止于作文已也。”建议“欲读一书,宜问有学者”,教师就应起到指点者的作用。在读书过程中,“先生须用心审听”,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学生背书时教师也要给予指导,“必须使其声高而缓,先生用心细听,则脱落讹误之处,了然于耳,然后可以记其脱误而令其改正。”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指出:“先生止与学生讲书,而不令其复书,最为无益……人或嫌其工夫移少,而不知其得益良多。其间错解者,可以改正;不解者,可以再解;不用心听,全不能复者,可以惩儆之。”在作文方面,论述了教师批改的作用和方法,“阅童子之文,但宜随其立意而改之,通达其气脉字句,极能长发才思。若拘题理而尽改之,则阻挫其才思,已后即不能发出矣。”这些经验之谈切合实用,对当今语文教学也有借鉴作用。

方剂辞典

方剂辞典

本书原名《方苑》,又被称为处方集,日本水走嘉言所著。文化八年(1811)刊行,共收载1044首处方,按片假名顺序排列。陈存仁将此书收入《皇汉医学丛书》出版时,题名为《方剂辞典》,并按处方首字画多少重新排序,且编有病证用方索引,以方便临床用方时快捷检索。本书涵盖临床各科,收录古今较多方剂,切合日常应用,可称得上是一部临床实用方剂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临床极好的参考书籍。 本书亦有单行本刊行。现存《皇汉医学丛书》本、单行本,1955~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重印本。系一部由国外学者编纂的早期中医方剂学辞书。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原名《太上真人撰所施行秘要》,收入《真诰》卷九。今《正统道藏》本一卷,当系南北朝道士节取《真诰》之文,加以改编增补而成。收入《道藏)正一部。书中摘抄《太素丹景经》、《大洞精景经》等十多种上清派道书,言养生保健之法。内载按摩、吐纳、沐浴等方术,用以预防疾病衰老,抵御鬼神侵害,去除体秽,使青春常驻,耳目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