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最

姚最
  • 姓名:姚最
  • 别名:字士会
  • 性别:
  • 朝代:南朝陈
  • 出生地: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 出生日期:537
  • 逝世日期:603
  • 民族族群:

姚最(537~603)。生于梁,死于隋。南朝陈绘画评论家。字士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梁太医姚僧垣次子。幼而聪明,及长博通经史,尤好著述。先是在梁,后随其父人长安,仕于北周,曾为齐王宇文献水曹参军,掌记家事。隋文帝时,曾为太子门大夫,蜀王府司马。因蜀王谋反,自谓皆其所为,竟坐诛。时年六十七。著有《梁后略》与《名书录》。另有《续画品录》二卷,以续补谢赫的《画品》,是南北朝时期又一部画家品评论著。有感于《画品》品评画家高下多有得失,所以在体例上只叙时代,不分品第。在品评标准上,延续了谢赫提出的“六法”,多有新创。书中所论文辞简略,气体雅隽。对于各位画家画艺以及作品的特点概括精确,分析较为完备,很多评论及绘画创作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续画品》的写作也开创了至唐代二百年间延续不衰地续写《画品》的先例。


绘画美学思想上,认为“丹青妙极,未易言尽,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由于主观情感的抑扬,导致审美判断的“优劣舛错”。强调艺术鉴赏与批评,应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敏锐观察力,“岂可曾未涉川,遽云越海,俄睹鱼鳖,谓察蛟龙,凡厥等曹,未足与言画矣。”又强调渊博学识对于审美活动的重要性:“今之存者,或其人冥灭。自非渊识博见,熟究精粗,摈落蹄筌,方穷至理。”不满意谢赫贬低顾恺之的作品:“至如长康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终始无双。有若神明,非庸识之所能效;如负日月,岂末学之所能窥?”提出“调墨染翰,志存精谨;课兹有限,应彼无方”的美学命题,重视艺术表现的真实。在评萧贲时说:“右雅性精密,后来难尚。含毫命素,动必依真。尝画团扇,上为山川,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续画品》)反映其强调有限与无限的艺术辩证观和真实为艺术生命的审美观念。

姚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吉姆爷

吉姆爷

约瑟夫·康拉德于190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在康拉德所有的作品中,《吉姆爷》被称作里程碑式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康拉德融入了深刻的道德寓意,细腻的心理描写及独特的叙述手法,在并不复杂的情节中包含着对人性的矛盾,人类生命的评判。这部小说的问世引起了广大评论家的关注。主人公吉姆是个英国青年,自幼向往航海生涯,后来终于当了帕特那号轮船的大副。这条船载着前去朝圣的800名伊斯兰教徒, 突然触礁漏水。吉姆在船长等人的怂恿下,丢下800名乘客,跳上救生艇逃命。乘客被别的船只救起,但吉姆等人却受到法庭审讯,被取消了职业证书。吉姆决定过一种新的生活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来到太平洋的一个岛上,为土著民族造福。他领导居民打败了匪徒的进攻,赢得他们的信任,被尊为“吉姆爷”。一次吉姆外出,海盗白朗率众前来骚扰,被部落首领的儿子带领居民给围困在山上。吉姆回来后,上山与白朗谈判,让海盗们撤走。然后他又下山劝说居民解除包围。不料海盗们违背诺言,向居民射击,打死了部落首领的儿子。吉姆痛悔莫及,到部落首领那里去请罪。他当场被打死,赢得了先前失去的荣誉。

钦定西清砚谱

钦定西清砚谱

二十五卷。清于敏中、梁国治、王杰、董诰、钱汝诚、曹文埴、金士松、陈孝泳等八人奉敕编写,门应兆奉敕绘画。于敏中(1714—1779),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金坛 (今江苏金坛县) 人。乾隆年间进士,初授编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以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他在军机处二十年来,交通内侍,广收地方贿赂。后事败露,曾受追究。死后数年,又被撤出贤良祠,子孙也被剥夺世职。除编有《钦定西清砚谱》外,还著有《临清纪略》。梁国治(1723—1786),字阶平,号瑶峰,一号丰山 ,卒谥文定,会稽 (今浙江绍兴市) 人。乾隆年间进士,初授编修,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好学爱才,名士多投其门下,清廉有名,工书法,除参编《钦定西清砚谱》外,还著有《敬思堂文集》。《钦定西清砚谱》前有序言一篇,卷一至卷六,所记载之砚,皆陶之属,上从汉未央宫东阁瓦砚,下至明旧澄泥四直砚共五十五品。卷七至卷二十一,所记载之砚,皆石之属,上从晋王廞璧水暖砚,下至清朱彝尊井田砚共二百品,绘图四百六十四幅。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为附录,所载诸砚四十一品,绘图一百零八幅。使当世松花、紫金、驼基、红丝诸砚品及仿制澄泥各种砚品,皆备列,使人目不暇接。书中每砚各图,其正面、侧面、背面,凡奉有御题、御铭、御玺及前人款识印记,全部按体临摹,并详细叙述其尺寸、材质、形制及收藏鉴赏姓名,系说于后。此书内廷所贮二十四册,当时按册为卷,而以原目为首卷,故为二十五卷。现存清钞本二十二卷、《四库全书》 本等。

唱论

唱论

乐学论著。元燕南芝庵撰。不分卷,共三十一节,每节不标题目。内容除简略地列举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和古典戏曲的主要体制外,大部分是关于宋元两代戏曲声乐理论和歌唱方法。其音乐美学思想,注重歌唱中的抑扬顿挫的格调、停声待拍的节奏,并提出“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美学命题。认为“歌之格调:抑扬顿挫,顶叠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推题丸转,捶欠遏透。”指出歌唱时,高低转折,要圆转自如。要使其声扬,必先使其抑;要使其声抑,必先扬其声;一腔顶着一腔唱,下句起音,要顶着上句尾声唱;行腔时,要讲究有板有眼,不失尺寸;发声落音,应极为厚实,要求在拖长的唱音上加上美的装饰音;要以情感贯注入声调的表达;歌唱时要有圆润如明珠般的格调,使人在听觉的美感中产生视觉美感。又要求歌唱时要注重蓄气吐气,使唱音刚柔如意,长短合度。其歌唱美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有元杨朝英选编的《乐府新编阳春白雪》附录本,元陶宗仪著《南村缀耕录》收录本,明臧懋循编《元曲选》附录本。近人任讷辑《新曲苑》本,《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录。

端溪砚谱

端溪砚谱

一卷,不着撰人名氏,卷未有淳熙十年东平荣芑跋曰:“右缙云叶樾交叔传此谱,稍异于众人之说,不知何人所撰。称徽祖为太上皇,必绍兴初人”云云,是当时已不详其出自谁手矣。其书前论石之所出,与石质、石眼;次论价次,论形制;而终以石病。唐柳公权《论砚》:“首青、绛二州,不言端石”;苏易简《文房四谱》亦尚以青州红丝砚为首;自是以后端砚始独重于世,而鉴别之法遂愈以精密。此谱所载于地产之优劣、石品之髙下,皆剖晰微至,可以依据。至如当时以子石为贵,而此独辨其妄,故荣芑以为“稍异于众人之说”,葢指此类而言。自米芾《砚史》已云:“遍询石工未尝有子石”。芾为含光县尉,尝亲至端州得其详,而其言正与此合,亦足以知其说之真确也。 

灵书肘后钞

灵书肘后钞

灵书肘后钞,编者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乃摘抄部分道书而成。其内容庞杂,大致以召神劾鬼、驱邪治病等早期道教法术为主。内有服符、佩箓、存思星斗、禹步、去三尸等道法。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

十四卷,明通门撰,毛晋编。文部七卷,卷之一论序记铭。卷之二说题跋杂着疏榜。卷之三传志铭祭文。卷之四书启(上)。卷之五书启(下)。卷之六杂牍。卷之七颂像赞偈部一卷。卷之八偈诗部六卷。卷之九铜井时古南时(上)。卷之十古南时(下)。卷之十一古南时之余(秋行鹰峰)(折芦梅溪)(云在)。卷之十二栖真时之一栖真时之二(海滨答咏)栖真时之三(长夏吟)栖真时之余。卷之十三兴福时兴化时鹤林时。卷之十四天童时天童时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