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卿

- 姓名:徐祯卿
- 别名:字昌榖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县(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479
- 逝世日期:1511年
- 民族族群:
徐祯卿(1479-1511年)明代诗文作家。字昌榖,一作昌国。吴县(今属江苏)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与李梦阳等人倡导夏古,人称“前七子”。因失囚,降为国子监博士。卒于京师,年仅33岁。
他的《谈艺录》论诗,颇多精警之见。他认为“情无定位,触感而兴”。并进一步认为:“夫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异其势。譬如写物绘色,倩盼各以其状;随规逐矩,圆方巧获其则。此乃因情立格,持守圜环之大略也。”他反对过分雕琢的华藻,认为“陈采以眩目,裁虚以荡心,抑又末矣”,但也反对毫无情韵的“直戆之词”,认为“譬之无音之弦耳,何所取闻于人哉”。对这种较为辩证、通达的诗歌观,清人王士禛有“更怜谈艺是吾师”之叹。其创作虽然格局稍小,但能情文并茂。
徐祯卿早年沉酣六朝。《迪功五集》里的《拟萧子显春别曲》、《拟谢朓邯郸才人嫁为厮卒妇》、《效庾信作》、《效何逊咏倡家》等正是这种刻意学习的必然产物。这时期,他的不少诗作词采毕艳、情韵缠绵。登弟后,与李梦阳相交,悔其少作,改而趋宗汉魏盛唐,诗风为之一变。这时期诗作,已能突破前期着重抒写个人情怀的限制,如《猛虎行》述说“饥民”在猛虎怒号、娇女被搏、又进而欲食我和孤儿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痛苦,《苦寒行》描写了身处漠野的“游子”在朔风又起时的悲哀。他的友朋赠答诗,生活视野也稍见开阔,如《赠王渊之》、《答顾郎中华玉》。这时期的诗歌古朴成分有所增强,但并不十分粗豪,仍具有标格清妍、措词婉约的基本特色。所以李梦阳有时讥其“蹊径未化”。他的近体诗较优。五律《在武昌作》错杂地名,历落有致,颇能烘托出不愿长途跋的涉飘泊者的思绪,很有别趣。七绝《偶见》写得自然流畅,诗人从心理感受的变化中,拓展了诗境,含意也颇隽永。
他亦善文,颇多笔记。《翦胜野闻》记述了关于朱元璋的一些传闻故事,如其多疑个性、与马皇后的恩爱。《新倩籍》记述其友唐寅、文徵明等人的个性、嗜好,富有文学色彩。他还著有《迪功集》、《迪功五集》、《迪功外集》等。
猜你喜欢的书
华阳集
唐人顾况(725?—814?)撰。三卷,附补遗一卷。况字逋翁,晚自号悲翁、华阳山人,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进士,曾为校书郎,转著作郎。因诗中讽嘲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阴真逸。原集二十卷,已佚。明万历间辑所佚成书,收诗、赋二卷,文一卷,另附补遗一卷。其诗重内容,不以文采华丽求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皆为讽刺劝戒之作,《彩枝词》为学民歌之作,色彩甚浓。《公子行》、《行路难》等作品艺术风格奇特,为李贺诗风之先声。有《四库全书》本,道光中浙江黄山庄刊本。
书蕉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共二卷。明代陈继儒撰。有《宝颜堂秘笈》、 《啸园丛书》、 《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总目》:“是书皆杂抄古今名物训诂及奇文隽字可供词藻之用者,随笔札记,颇无伦次。”所录每则前都加有条名,一般并没有人物情节,仅部分略具小说意味者,如“胎卵二族”、“山”、 “珠子树”、 “黄腰兽”、 “花妖”、 “地犬”等
谪星说诗
诗话著作。近人钱振锽撰。钱振锽,字梦鲸,号庸人,又号名山,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授刑部主事。有《名山集》等。《谪星说诗》一卷,以论评为主,大抵推重白居易,服膺王若虚之论;强调作诗要自抒胸臆,有自我在。书中即据此意,攻驳严羽《沧浪诗话》。如严羽谓己诗置之古人诗中不能辨者为上,钱氏批评云:“我诗有我在,何必与古人争似,如其言,何不直抄古诗之为愈乎?”又如严羽谓读李杜诗犹如挟天子以令诸侯,钱氏批评云:“此明明随园所谓摹杜尊韩,托足权门者也。此辈自供其势利无知之状,可发一笑。”又云:“沧浪《诗辨》、《诗法》,拘滞不化,得未曾有。其谨守门户也,一若自在一步,便为放纵;其分界时代也,一若进退一日,便有高下。分别体制音调局法,不遗馀力。其书盖笨伯一人之私言,自家以之为用功之阶梯,若必强人就我,则大谬矣。”辞锋之峻厉,与冯班《严氏纠谬》同。钱氏有《论诗》诗云:“正当痛快忽支离,玉石纷陈未可师。 安得数年天假我,闭门遍改少陵诗。”其狷狂之态如此。有《名山三集》本。
说苑
西汉刘向撰。二十卷。向有《新序》已著录。此编成书于鸿泰四年(前17),原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北宋初年残剩五卷,经曾巩辑得十五篇,与残稿五篇合为二十卷,六百三十九章,清人补为六百六十三章,分二十类,约三十五万字。此书系作者分类辑纂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为主旨。由于博采群书,后世已佚古籍,赖此以存一二,具有一定文献价值。但亦有时代舛误,为后人所诟病。 所辑之传说、 寓言、格言、谚语颇多意味深长,文字生动者,是为魏晋小说之先声。体系或近小说,风格朴实,对后世小说及民间故事、谣谚有一定影响。 通行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及《丛书集成》本。一九八五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善诒《说苑疏证》可参考。此书参照前人疏证体例及研究成果作疏证,前有《前言》,后附清人卢文弨《拾遗》,及作者标校时所得佚文,辑《说苑》佚文一卷(三十四条),又从史志中辑《说苑》序跋为附录,为今人研究此书之佳本。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一卷,失译,梵Sa&mdotabvyukt&amacrongama。附吴魏二录,于大部中撮要,译出别行。
妙法圣念处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说十善法,及厌离行等。诃酒过失,及十恶等。赞叹护戒,及说天上诸偈,大意与正法念处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