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

罗兰
  • 姓名:罗兰
  • 全名:罗曼·罗兰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66年1月29日
  • 逝世日期:1944年12月30日
  • 民族族群: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法国作家,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生在一个中产者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上大学期间,深受托尔斯泰学说和“博爱”主义影响,曾写信给托尔斯泰。后者给罗兰回了一封长达三十八页的信。大学毕业后,去意大利学习两年,潜心于造型艺术的研究,探索意大利作曲家的经历与创作。回国后,先后在高等师范和巴黎大学讲授美术史,同时开始文学创作。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坚持人道主义,反对战争,发表了反战政论文《超乎混战之上》,引起欧洲各国的强烈反响。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意识到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改造人类社会。30年代,他与高尔基书信频繁,1936年访问苏联,坚定了他反法西斯战争的信念。1944年8月巴黎光复,他在欢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不幸与世长辞。他的创作内容涉及到音乐与文学两个方面。30年代以前的作品主要取材于法国大革命。如《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丹东》和《七月十四日》;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开始写《约翰·克利斯朵夫》和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30年代以后的作品有《向过去告别》、长篇小说《母与子》、论文集《十五年斗争》、历史剧《罗伯斯庇尔》、回忆录《内心旅程》和友人传记《查理·贝玑》。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分10卷。描述音乐家克利斯朵夫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主人公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小镇,祖父和父亲都是职业音乐师。他是一个有才华的钢琴家与作家,但他不愿意同庸俗艺术为伍,竭力宣扬博爱思想,推崇艺术是体现对人类的爱、促进民族和谐最有力的手段,强烈批判德国市侩文化艺术。然而,他强调个人的精神力量,不相信人民群众,坚持走个人奋斗的道路,最后陷入在艺术中寻求个人精神解脱的境地。小说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大自然景物描写相结合、抒情因素与哲学及政论因素交织在一起,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恶之花

恶之花

法国象征派的先驱人物波德莱尔的著名诗集。这部诗作为世界诗坛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初版问世时,诗集收有100首诗作。1861年再版时,增为129首。以后又多次重版,陆续有所增益。最终定稿时,共收诗157首,分为6个诗组。第一部分是《忧郁和理想》,展现了主人公一条精神活动的曲线。第二部分《巴黎风貌》,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充满敌意的资本主义大都会的丑恶画卷。第三部分《酒》,表明诗人企图通过酒来解脱外在的敌对世界,及内在的精神世界所受的压抑。然而醉意的世界毕竟是幻境,诗人在此只作短暂的停留,便感到它的虚幻,由此开始了诗集的第四部分《恶之花》。诗人在罪恶王国漫游,得到的是变态的爱,绝望,死亡,对自己沉沦的厌恶。美、艺术、爱情、沉醉、逃逸。一切消弭忧郁的企图都告失败。于是诗人反抗了。这便是诗的第五部分《反抗》。诗人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在死亡中寻求安慰和解脱。从此进入诗集的第六部分《死亡》。诗人以远行这首长诗回顾和总结了他的人生探险。《恶之花》 的“恶”字,法文原意不仅指恶劣与罪恶,也指疾病与痛苦。波德莱尔在他的诗集扉页上,写给诗人戈蒂耶的献词中,称他的诗篇为“病态之花”,认为他的作品是一种“病态”的艺术。他对于使他遭受“病”的折磨的现实世界怀有深刻的仇恨。诗中诗人把自己的痛苦、绝望、忧郁、迷惑、悔恨充分表达出来,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混乱和精神危机。诗篇既有浪漫主义的主观情调,又有现实主义的客观反映。完美的形式与悲观苦闷的内容构成鲜明的对比。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吕祖指玄篇诗注

吕祖指玄篇诗注

白玉蟾,祖籍福建,生于琼州(今海南岛境)。字紫清,号海琼子、海山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等。师事陈楠泥真人九年,始得其道。著述甚丰,有《海琼传道集》、《上清集》、《玉隆集》、《海琼白真人语录》等。此选的《吕祖〈指玄篇〉注》可见其内炼学说之一班。

焦氏易林注

焦氏易林注

尚秉和撰。十六卷。民国二十九年(1940)刊本。自《焦氏易林》问世以来,历代未有为之详注者;至于以卦象解释《易林》之义,更无一人。作者认为,西汉释《易》之书,莫如《易林》之完善,凡《易林》文辞无一字不从卦象生,且无一象不本之《易》;于是搜求《易》象之根源,考稽林词之依据,校勘板本之沿革,纠正音韵之讹谬,逐字注释,撰为是书。同时所成之《焦氏易诂》,则为注余札记,重在以《易林》逸象诂《易》,与此书互可参照。

庶斋老学丛谈

庶斋老学丛谈

元代文言琐谈小说。宋末元初时盛如梓撰。 《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杂家类, 《千顷堂书目》入子部小说类。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传世。是书或作三卷, 《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全书虽分三卷,而第二卷又有一子卷,实为四卷。 《笔记小说大观》本作四卷。盛如梓是扬州人,号庶斋,大德年间为嘉定州学教授,迁衢州路学教授,以崇明州判官致仕,所以本书名为《庶斋老学丛谈》。主要考辨经史、评论诗文,也有关于朝野遗事的内容。上卷首记国故,后及经史;中卷、下卷多评论诗文,间及两宋轶事。

江月松风集

江月松风集

元诗别集。12卷。钱惟善撰。《四库全集》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江月松风集》明人未见著录。明人论钱惟善诗,主要依据赖良《大雅集》中选入的数首,钱惟善本人手录《江月松风集》原藏于练川陆氏,后归嘉兴曹溶,清康熙年间,金侃自曹溶家抄录1部,顾嗣立据金侃抄本选入《元诗选》初集。此即《四库全书》本。卷首有后至元四年(1338)陈旅序,后至元五年夏溥序。本集12卷,未按诗体编次。所收诗篇仅限作于元代,元未明初的诗未收入。清光绪年间刊印本集,在卷末又附录有《江月松风集补遗》及《江月松风集附文》。他的七律,如《述怀》、《怀陈子敬王子仁》,苍凉沉郁,工力颇深。他的绝句,如《张园杂赋二首》、《西湖竹枝词》清婉温雅,耐人寻味。钱惟善主要从身边事物中寻找诗材,很少涉及社会重大事件。他是杭州人,集中有不少描写杭州及西湖风光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再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

律宗会元

律宗会元

《律宗会元》共三卷,台州守一集,成书年代不详。在《佛祖统纪》、《释氏稽古略》、《释鉴稽古略续集》等著作中,以及成书于南宋理宗嘉熙年中(1237-1240)的《释门正统》中都没有提及。《律宗会元》全文共分为十门:诸文原教门、诸文观法门、诸文心境门、诸文戒法门、诸文戒体门、诸文戒行门、诸文戒相门、诸文持犯门、诸文悔罪门、诸文三归门。它虽然没有理论上的突破与贡献,但却是对迄宋为止的律宗思想理论的一种提纲挈领的总结,可称为律宗的入门教科书或普及性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