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

- 姓名:罗兰
- 全名:罗曼·罗兰
- 性别:男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66年1月29日
- 逝世日期:1944年12月30日
- 民族族群: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法国作家,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生在一个中产者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上大学期间,深受托尔斯泰学说和“博爱”主义影响,曾写信给托尔斯泰。后者给罗兰回了一封长达三十八页的信。大学毕业后,去意大利学习两年,潜心于造型艺术的研究,探索意大利作曲家的经历与创作。回国后,先后在高等师范和巴黎大学讲授美术史,同时开始文学创作。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坚持人道主义,反对战争,发表了反战政论文《超乎混战之上》,引起欧洲各国的强烈反响。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意识到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改造人类社会。30年代,他与高尔基书信频繁,1936年访问苏联,坚定了他反法西斯战争的信念。1944年8月巴黎光复,他在欢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不幸与世长辞。他的创作内容涉及到音乐与文学两个方面。30年代以前的作品主要取材于法国大革命。如《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丹东》和《七月十四日》;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开始写《约翰·克利斯朵夫》和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30年代以后的作品有《向过去告别》、长篇小说《母与子》、论文集《十五年斗争》、历史剧《罗伯斯庇尔》、回忆录《内心旅程》和友人传记《查理·贝玑》。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分10卷。描述音乐家克利斯朵夫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主人公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小镇,祖父和父亲都是职业音乐师。他是一个有才华的钢琴家与作家,但他不愿意同庸俗艺术为伍,竭力宣扬博爱思想,推崇艺术是体现对人类的爱、促进民族和谐最有力的手段,强烈批判德国市侩文化艺术。然而,他强调个人的精神力量,不相信人民群众,坚持走个人奋斗的道路,最后陷入在艺术中寻求个人精神解脱的境地。小说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大自然景物描写相结合、抒情因素与哲学及政论因素交织在一起,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樱海集
现代小说集。老舍著。上海人间书屋1935年8月初版。内收《序》1篇,《上任》、《牺牲》、《柳屯的》、《末一块钱》、《老年的浪漫》、《毛毛虫》、《善人》、《邻居们》、《阳光》等短篇小说9篇及中篇小说《月牙儿》1篇。其中《上任》描写一出“以匪治匪”的闹剧。当了多年土匪的尤老二被当局任命为稽查长,负责维持社会治安。但刚一上任,“匪”便以贺喜为名上门索取钱财,并要求帮助窝藏武器。结果,他“拿不了匪,倒叫匪拿了”,于是只好辞职。《善人》以漫画式的笔法,表现了一个洋奴的浅薄和虚伪。“洋味”十足的穆女士喜欢分别给女仆起个“自由”、“博爱”美名以示文明,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却又百般残忍地奴役下人。中篇小说《月牙儿》是作者的一篇名作。小说记述了母女两代如何迫于生计,先后走上卖淫的悲惨道路。本集所收的作品,“在风格上有一些变动”,“这里的幽默成分,与以前的作品相较,少得多了”;文字则“老实了一些,细腻了一些”(老舍《樱海集·序》)。
元始天王欢乐经
元始夭尊劝人行道积善、持三洞大法,使国王欢乐,诸天齐临。天尊遣真人、童子、玉女、金刚、神王各百名保佑国安民丰。 该经综合三洞及正一诸法,盖出自隋唐。
养命机关金丹真诀
凡三十六条,解内丹名词及步骤,多体内神名,重三丹田、日晶月华及斋戒咒。
谈龙集
论文集。周作人著。1927年12月开明书店出版。本书收入文艺短论44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泛谈文艺问题的,又有对中、外文学的评论; 既谈民间文艺,又论儿童文学;既论性爱,又谈翻译……。关于文艺的论文有《文艺批评杂话》、《地方与文艺》、《文学谈》、《个性的文学》等。作者不时发出精辟之论,颇能引人深思。如他说浙江省的地方文艺,有“飘逸与深刻”两种潮流,后者“如老吏断狱,下笔辛辣,其特色不在词华,在其著眼的洞彻与措语的犀利。”这个判断,很有助于我们理解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但作者的“中庸主义”,又使他贬低或否认革命文学,这当然是错误的。评论中、外文学的篇章有:《〈竹林的故事〉序》、《〈扬鞭集〉序》、《谈〈谈谈诗经〉》、《三个文学家的纪念》、《欧森外博士》、《有岛武部》、《希腊的小诗》、《日本的讽刺诗》、《一部英国文选》等。周作人的文艺批评,侧重于美学鉴赏。 如他说希腊的“铭诗像蜜蜂,应具三件事:一是刺,二是蜜,三是小身体”。这评论本身,就像文艺小品。关于民间文艺与儿童文学的论文有:《〈潮洲 歌〉序》、《〈江阴船歌〉序》、《猥亵的歌谣》、《读〈童谣大观〉》、《读〈各省童谣集〉》等。论性爱的文章有:《违碍字样》、《读〈性的崇拜〉》等。谈翻译的文章也有数篇。作者在《序》中说,书名之所以取名《谈龙集》,是因为文艺问题像“虚无飘渺的龙”,只能“姑妄谈之”。该书出版后,社会影响较大,至1930年就印行过四次。1987年9月,上海书店又将此书根据第四版影印。
敬乡录
十四卷。元吴师道撰。本书为补宋洪遵《东阳志》中所记人物之缺而作,始自梁朝,迄于南宋末。每人皆先述其事迹,后录其诗文,并间有吴氏考证、按语。体例略近元好问《中州集》,但元氏借诗以存人,吴氏则因人以存诗文,故或有仅载篇目而不录原文者。其编辑宋人小传,是在《宋史》未成以前,故记载多有异同,亦有《宋史》不载之事。于史颇资参考。有清李小雅抄本,缪荃孙、瞿熙邦校并跋,四册(现藏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此外,近人张钧衡撰《考异》一卷,《辩疑》一篇,收入《适园丛书》第一集。《续金华丛书》 (史部) 亦有《敬乡录》十四卷附《考异》一卷本。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2卷,唐法崇述。编号一八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