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燮

叶燮
  • 姓名:叶燮
  • 别名:字星期,号己畦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吴江(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627年11月6日
  • 逝世日期:1703年
  • 民族族群:

叶燮[xiè](1627年11月6日—1703年),清代诗论家、文学家。字星期,号己畦。吴江(今属江苏)人。因晚年隐居横山,学者称横山先生。康熙九年(1670)进士,康熙十四年官宝应知县。不久因“伉直不附上官意”,被借故落职。此后绝迹仕途,卓然孤立,不以时势为转移。曾纵游海内名山大川,寓佛寺中诵经著述,教授生徒。后以病卒。


叶燮一生成就主要在诗论。有《原诗》4卷,分为内外两篇。内篇为诗歌理论,论述“数千年诗之正变、盛衰之所以然”。其中上卷论源流正变,即诗之发展。他认为“源流、本末、正变、盛衰,互为循环”,“未有一日不相续相禅而或息者也”。但“变之中有不变者在”,即古往今来的诗歌必须本于六经之道,合乎温柔敦厚之旨,雅而不可涉于俗。故叶燮既主张文学的进化,认为“物之踵事增华,以渐而进,以至于极”;又反对文学的质变,斥骂“叛于道、戾于经、乖于事理”者为“反古之愚贼”。下卷论法度能事,提出以“在我”之“才、胆、识、力”反映“在物”之“理、事、情”,则“自然之法立”,“诗之能事毕矣”。但反映“理、事、情”者均要“适于道”。此为叶燮在文学理论上的主要创造和诗论宗旨。外篇为诗歌评论,主要论工拙美恶,认为“文之为道当争是非,不当争工拙”,“未有是而不工者,未有非而不拙者,是非明则工拙定”。但叶燮所谓的“是”,又以“适于道”为最高标准。他主张重质轻文,重自然而轻人工,强调“抒写胸襟,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能令人永言三叹,寻味不穷”,则“无适不可也”。叶燮的诗论试图把文学创作建立在反映论的基础之上,解决继承与革新的关系问题,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和辩证法思想。但同时他又坚持正统儒家立场,仍以合于六经之道为文学的最高原则,最终倒向了以理摄物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否定破旧立新的折衷主义。其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清代学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原诗》独抒己见,自成一家之言,以其理论的创造性和系统性居于清代众多诗论之上,这是叶燮的主要贡献。


叶燮的诗文创作,熔铸古今,在清初自成一家。他认为“凡文章之道,当内求之察识之心而专征之自然之理”(《己畦文集自序》)。其文一方面继承了“文以载道”说,另一方面又能因时适世,巧加变化。或直抒胸臆,顿挫激昂;或议论风发,语言雄辩;或随意挥洒,流转自如。时人称之为“文章巨手”。其中以《留侯论》、《范增论》、《诸葛孔明论》诸篇较著名。其诗宗韩杜,气象高浑,造语成熟老练,颇见境界。如七律《京口作》、七绝《客发苕溪》等皆具有这样特长。其著作除《原诗》外,还有《己畦诗集》10卷、《诗集残余》1卷、《已畦文集》22卷、《汪文摘谬》1卷等。

叶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元丰类稿

元丰类稿

诗文别集。北宋曾巩作。其集编于宋神宗元丰年间,故名。五十卷,计诗八卷,文四十二卷,附行状墓志一卷,有《四部丛刊》影印元黑口本。另有清康熙间顾崧龄刊本,附有集外文二卷。全集按诗、论、传、序、书、记、制诰、表、疏、札子、碑传、本朝政要策、金石录跋尾排列。其文平易质朴,笔力劲健。在宋代文坛独树一帜。其诗清新遒劲,七言绝句风格近于王安石。

学治识端

学治识端

孔子有言吾欲託之空文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夫言固易易夸诈曼衍用相标尚第聆之亦且纚纚然其有序洋洋乎而莫得其涯涘顾治世之术弗贵焉彼特知有言耳其非人人心中之所欲而己之纡廻笃慎反覆商榷以出之者也学治识端者元和徐君受之手辑其知镇平上蔡时所治之官文书也

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天尊孔雀明王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天尊孔雀明王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孔雀明王经,简称《孔雀明王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代。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为正一派道士所作。据书末所载正一天师张国祥跋语称,此经原在武当山,由太和紫霄宫李提点从舍身崖洞寻得。经文内容大多为正一道士持诵此经之礼忏祈禳仪式,上卷为孔雀经「启白」,包括奏乐、称职、启圣、捧经启请、开念等仪式。启请三清、圣父圣母、玉皇天尊及真武、文昌等神。又元始天尊演说经文,宣称「孔雀明王一部经,能令护国救凡民,谈演灵史消厄难,广开方便度众生。」中卷载孔雀经「启白仪」。首先由知磬领唱「更生永命天尊」之号。其次元始天尊再次召集诸天仙真「法演教,救济世人」。下卷载孔雀经「白文」。首先由知磐领唱「长生保命天尊」之号,其次元始天尊再次召三界十方仙真集会,听讲《孔雀明王经》延生度死之法。三卷经文内容连贯,大抵皆为念诵此经以求消灾延寿,护国济民。

杂病心法要诀

杂病心法要诀

内科著作。5卷。清吴谦(六吉)等撰,刊于乾隆七年(1742年)。本书即《医宗金鉴》卷39~43。重点论述内科杂病的证治,包括中风、虚劳、黄疸、喘咳、痢疾、疟疾等40余种常见病证。正文均编为七言歌诀,并加注释予以说明、补充,内容较简要,选方多实用。现有初刻本、尊经阁刊本及清三让堂、宝仁堂、善成堂、扫叶山房等多种刻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爱眉小札

爱眉小札

书信、日记集。徐志摩遗作。1936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包括《小曼序》、《志摩日记》、《志摩书信》、《小曼日记》四个部分。《志摩日记》收1925年8月9日至8月31日写于北京的日记和1925年9月5日至9月17日写于上海的日记共25则;《志摩书信》收1925年3月3日至5月27日徐志摩欧行出国前、赴欧途中及在俄、德、英、法、意等国的旅行中致陆小曼的书信11封;《小曼日记》收1925年3月11日至7月17日写于北京的日记共19则。又收入作者像、作者手写爱眉小札之题眉等插图9幅。《小曼序》简述了陆小曼和徐志摩相识的经过,情感发展的历程,并说明《爱眉小札》的编辑和出版是陆小曼遵从作者“生前的意见”的产物。本书所载日记与书信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前恋爱的记载。

伐檀斋集

伐檀斋集

诗别集。明张元凯著。十二卷。张有“伐檀斋”,取《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义,因又以为集名。卷首有万历六年(1578)王世贞序。卷末附有“伐檀集诸名家赠答诗”一卷。有旧抄本及《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