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桢

谢国桢
  • 姓名:谢国桢
  • 别名:字刚主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南安阳人
  • 出生日期:1901年5月27日
  • 逝世日期:1982年9月4日
  • 民族族群:

谢国桢(1901年5月27日-1982年9月4日),字刚主,晚号瓜蒂庵主,历史学家。河南安阳人。生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顾问。少年时代在家读私塾。十八、九岁时受“五四运动”新思潮影响,渴望学到新知识,便到北京报考北京大学。但由于从未接触过英文、数学、物理等课程,故一连三年都未被录取。后抓紧复习古文知识,终于在1925年考上了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靠在校外教私馆,持持就学深造。当时,受业于梁启超先生,受到很大教育。以梁启超为榜样,逐渐养成不耻下问、心勤、手勤、笔勤的自学精神。1926年毕业,论文为《顾亭林学谱》,受到梁启超的好评。后被邀到梁家当家庭教师,并参加梁启超主编的《中国图书大辞典》的编纂工作。和梁朝夕相处中,对梁所讲的话,总是用心地听、仔细地记,点点滴滴积累知识。并认真阅读梁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史》等。梁的言论和著作对他的志趣影响很大。1928年到北京图书馆任编纂及负责金石部的工作,着重研究明末清初历史。工作中受鲁迅先生谈正史不如说野史的思想的启发,认为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些史料不易从正史中找到,故特别注意收集野史、笔记、碑刻等书物。利用图书馆工作之便,一条一条地摘记正史中没有的有关史料。并先后到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地图书馆、及沈阳故宫的满文存档资料中查找资料。终于在30年代相继写成《晚明史籍考》、《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清开国史料》、《明末奴变考》等著作,提出的一些见解和论断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鲁迅读《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后,称赞该书“钩索文籍,用力甚勤”;当代诗人柳亚子认为《晚明史籍考》“是研究南明史料的一把钥匙”。他除治史著述外,还投身教学。1932年为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专任讲师,1934年任河南大学史学系教授,兼《河南通志》主编。1948年任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次年到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授,兼中国历史教研室主任。1957年调到北京,任历史所研究员至今。解放后30年来,他继续潜心钻研,广为收集明清以来的野史、笔记等古籍,对明末清初历史研究极为留心探讨,还对早年写的《晚明史籍考》一书增订修改。他一生喜爱野史、笔记一类的书籍,现家中藏书达两千种以上,其中有不少海内孤本,另外藏有汉魏以来的碑刻砖瓦拓片凡六、七百种。他对两汉历史也深有研究。十年动乱期间,下放劳动,仍然利用一切可能搜集资料,写了厚厚的六本文稿。有论学小扎、读书笔记、金石跋文等。再次阅读《鲁迅全集》、《史记》、《汉书》。相信总有一天还能用自己的学问为祖国服务。1976年后已完成《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两汉社会生活概述》。前者是一部有关明代社会经济情况的大型史料汇编,广泛引录了明代野史、笔记以及清代笔记中涉及明代史事及农业、手工业生产和文化、科学技术发明的资料,并兼及明清时代的诗文集、地方志和档册,分门别类,细心编排,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填补了正史的不足。后者是根据鲁迅先生想做而未完成的工作,继承鲁迅遗志,专门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及民间风俗的情况。近几年,发表论文近50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明末清初的学风——论文集》一书。他的专著有《顾宁人先生学谱》(193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6年改名《顾亭林学谱》再版)、《清开国史料考》(1931年,北京图书馆出版)、《黄黎洲学谱》(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56年再版)、《孙夏峰李二曲学谱》(193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明末奴变考》(1932年,北平清华学报单行本)、《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晚明史籍考》(1933年,北平图书馆铅印本,1964年上海中华书局用《晚明史籍考》增订本出版,内部发行,1981年出版,公开发行)、《北京图书馆善本丛书》(明代边疆丛书)(1936年,上海商务影印本)、《清初史料四种》(1936年,北京图书馆出版)、《吴大徽(愙斋)尺牍》(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明朝史略》(195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1956年,上海新知识出版社出版)、《明清笔记谈丛》(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中册,1980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两汉社会生活概述》(198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明末清初的学风》(论文集,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浙访书记》(附书影,三联书店出版)、《西汉碑刻砧瓦拓本集录(纪念徐森玉先生)》(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出影印本)、《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二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史料目录学》(1961—196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义,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整理出版)。

谢国桢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论特权 第三等级是什么?

论特权 第三等级是什么?

作者西耶斯(1748—1836),法国革命家和立宪派理论家。本书收录了两篇论文:《论特权》和《第三等级是什么?》。《论特权》集中揭露了特权阶级的垄断性和寄生性,以及特权的弊端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危害。《第三等级是什么?》回答了第三等级是什么、第三等级在政治秩序中的地位是什么,以及第三等级要求什么三个问题。这两篇文章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了极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引发了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彻底决裂,促进了1789年6月国民议会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废除。该书是西耶斯的代表作,对当时以及后世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金木万灵论

金木万灵论

金木万灵论,原题「葛稚川(葛洪)撰」,疑为唐宋间道士之作。《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前半篇千余字摘录《抱朴子‧金丹篇》,论述丹经源流及服金液还丹可长生不死之理。后半篇二百余字摘录《太清玉碑子》,乃葛洪与其师郑思远相互问答,论述全神延形之术。篇末称:「如此之谓,金木之灵,何可议也」。书名「金木万灵论」,盖取于此。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道教书。一卷。本书为后人节录陆修静之文编辑而成。书中除讲明斋法当沐浴、禁戒及诸威仪外,主要在理论上讲明斋法之根本要义。认为斋法在制人之身口意三业。以礼节来规范人身,防止淫盗;以口中诵经来防止恶言妄语;心常思神,以防止贪欲嗔恚。斋法的目的正在使人洗心净行,心怀清静,谦卑为本,恭敬为事,返于虚静,合于道德。收入《道藏》第293册。

红日

红日

长篇小说。作者吴强。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作品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统率的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历史事实,以敌我双方展开的军事斗争为主线,从1946年秋第二次涟水战役我军失利写起,重点写莱芜大捷和孟良崮战役。小说通过半年来山东战场形势的变化,真实地再现了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由弱到强,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历史转折。作品内容丰富,场面开阔,人物众多。既描写了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又叙写了战斗之间的休整、练兵生活;既暴露了敌人内部的分崩离析、勾心斗角,又展示了人民军队与干部群众的休戚与共、血肉深情;还穿插着家庭、爱情生活方面的生动描写。小说着力刻画了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等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的形象,以及连长石东根这一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对反面人物如张灵甫的狂妄骄横、刚愎自用,何莽的凶残狂暴、顽固鲁莽,均刻画得个性鲜明。作品围绕战局的发展,将纷繁多样的生活场景同几大战役错落有致的交织在一起,构成真实反映革命战争的一个艺术整体。是50年代中国军事题材代表作之一。

泠然斋集

泠然斋集

诗别集。八卷。宋苏泂撰。张世南《游宦记闻》谓泂有集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于卷二○诗集部分著录此集,标明十二卷,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二十卷,误。明《文渊阁书目》载泂集一部六册。后渐亡佚,只在各种选本中存泂数诗。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泂诗八百五十馀篇,厘为八卷,编为此集,使苏泂诗作重显于世,于江湖诗人中,俨然一大家。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民国年间中央图书馆印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清中叶以后亦以抄本流传,其中张金吾抄本附《补遗》与《附录》。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苏氏后裔苏廷玉刻印《苏魏公集》后附苏泂之《泠然斋集》。今人栾贵明又从残存《永乐大典》中辑得苏泂诗六首,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阳春集

阳春集

一卷。冯延巳撰。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谓延巳“著乐章百馀阕”。宋嘉祐三年(1058)陈世修编为《阳春集》,其《阳春集序》称冯延巳为其“外舍祖”,“公薨之后,吴王(李煜)纳土,旧帙散失,十无一二。今采获所存,勒为一帙,藏之于家。”案张侃《拙轩集》卷五《侃词》:“《香奁集》,唐韩偓用此名所编诗。南唐冯延巳亦用此名所制词,又名《阳春》。”似《阳春集》乃冯延巳自定集名。尤袤《遂初堂书目·乐曲类》载有“冯延巳《阳春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称为《阳春录》,注引崔公度跋,称其家所藏最详确,并谓崔跋本无《谒金门》(风乍起)词,异于长沙《百家词》本。盖冯延巳词在宋时至少已有二本,一为崔跋本,一为长沙本。今传抄本,有明正统间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清康熙间萧江声抄本(出自明嘉靖间钱榖悬磬室抄本)及赵辑宁星凤阁抄本。刻本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侯文灿《十名家词集》本,出于顾贞观所藏;光绪十五年(1889)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从彭元瑞传抄汲古阁未刻词录出。前有陈世修序,凡词一百二十首。王鹏运跋因其中有《谒金门》(风乍起)词,谓“殆即长沙本也”。王本夹行有况周仪校记,并有王鹏运所辑补遗七首附后。今人校笺本,有陈秋帆《阳春集笺》(1933),孙人和《阳春集校证》(藏湖北省图书馆),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阳春集》(1988)。曾本并附录考定伪词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