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陀

- 姓名:塔西陀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罗马
- 出生地:山南高卢
- 出生日期:约公元56
- 逝世日期:120
- 民族族群:
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塔西陀(PubliusCorneliusTacitus,约公元56—120),罗马历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山南高卢或那尔旁高卢,出身旧贵族之家。早年曾从名师学习雄辩术和法律,是文学家、教育家昆体良的学生。在青年时代就崭露头角,以博学多才为一部分元老院贵族所器重。在韦斯帕西安努斯皇帝治下从政,后在军中当参将。77年与罗马显贵、执政官阿格里科拉之女结婚,以后在政治上晋升更速。约81年任财务官。88年任行政长官。89年—93年在罗马帝国北方的一个行省任职。97年任执政官。111年后曾出任亚细亚总督。著作有:《演说家对话录》、 《阿格里科拉传》、《日耳曼尼亚志》、 《历史》、《编年史》等,其中后两部著作为其史学上的代表作。恩格斯曾指出,塔西陀是罗马旧贵族共和派的最后一位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32页),他的史学思想充分反映了这一点。他在思想上倾向于共和时代的贵族专政,尤其向往这个制度下元老贵族的高贵地位和自由生活,因此他常常以共和时代贵族政治家的挑剔眼光,来审视这个已经变化了的世界。他史学著作的基本主题是反对暴政,痛恨暴君。他笔锋犀利,且又洞悉真伪,能出神人化地描绘出君王残忍与宫闱丑闻,他的著作像一面镜子那样照出了一切专制独裁者的丑恶嘴脸,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所云是“惩罚暴君们的鞭子”。塔西陀是用道德家的尺度来写历史的,因此他笔下的人与事是立意有所褒贬的。但作为史家,他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选择史料谨慎,并不妄加评析,更不曾故意歪曲乃至捏造史料。他的历史著作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仍是今人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特别是公元1世纪历史的权威资料。在史学上,他仍不失为一位富有求真精神的历史学家,他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一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他为古罗马三大史家之首(另两人为李维、萨鲁斯特)。更重要的是,修昔底德的政治史传统,经塔西陀的继承,才发展到文艺复兴时代马基雅维利的人文主义史学,塔西陀史学实为古代史学与近代史学之间的中介。
猜你喜欢的书
爱月庐医案
《爱月庐医案》写于清代,作者不详,其中记载喉风、喉蛾、颈痈、骨槽风等临床病症医案圆远则,载方源缘首。本书“玄”、“弦”皆缺笔,“玄胡”写作“元胡”,“玄参”写作“元参”,均避清圣祖玄烨讳,据此可知系清代人所抄。
晋陶母剪发待宾
元杂剧剧本。“晋陶母”又作“陶贤母”或“陶母”。简名《剪发待宾》。秦简夫撰。旦本。写晋代陶侃对母亲十分孝顺,他的母亲也以信义严格要求他发奋上进。一次来了客人,因家里贫困,无钱购物招待。陶母就剪掉自己的头发卖钱待宾,给儿子作了榜样。后来陶侃果然成名。这部戏,比较多地宣扬了封建的义夫节妇,孝子贤孙等伦理道德。
战国策译析
分国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言行的著作。作者不明。西汉刘向认为是战国末期的游说之士做的,宋代学者认为是纵横家所著,近人罗根泽认为是西汉初期蒯通著。原来的书名很多,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刘向按国别、依时序重新编订,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共得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
彻庸和尚谷响集
彻庸和尚谷响集,一卷,明代周理遍,收于嘉兴大藏经。周理,明代临济宗僧。云南人,俗姓杜。号彻庸、一彻(旧号彻融)。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问辩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问辩,一卷,明袾宏述。以上三种,出云栖法汇一至五,见新编续藏。
净土警语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社。六时净行。遂成千古芳规。虽日功高易进。乃末世行人罕获灵验。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以要归净土故也。今既广邀善侣。同修净因。若非谛审发心。那知出苦要道。凡我同人与斯法会者。须具真实信心。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祇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间耳。如是信心岂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