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

和珅
  • 姓名:和珅
  • 别名:字致斋,姓钮祜禄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750年7月1日
  • 逝世日期:1799年2月22日
  • 民族族群: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清代大臣。字致斋,姓钮祜禄,满洲正红旗人。少时家贫,读书不多,但聪明机警,强记博闻,能诗善画,通晓满、汉、蒙古诸文。19岁时被选到宫中任銮仪卫三等轻车都尉。由于善于察颜观色,奉承拍马,深得乾隆帝的宠信,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历任副都统、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吏部尚书、大学士、直至晋封公爵。其子娶乾隆女儿孝和公主为妻后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他掌握朝政20余年,结党营私,权倾朝野,富埒天下。他公开向属员索要贿赂。四方进贡之物,“上者悉入和珅,次有始入宫也”。他还纵容爪牙搜刮民财,坐地分赃,使清廷从上到下形成一个贪污群体,当时民间流传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1796年乾隆禅位给儿子颙琰。颙琰即位后年号嘉庆。1799年(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病逝,嘉庆帝亲政。和珅被王念孙等弹劾。嘉庆帝命王公大臣会审,公布其20条大罪,赐令自尽并抄没家产。根据《查抄和珅家产清单》记载,计有田地8,000多顷,宅地5所,房2,790间,当铺75家,银号钱庄42座,古玩铺13座,花园楼台106座,赤金84,000两,银元宝55,000个,窖藏银子100万两,珠宝、玉器、古玩值银800万两,人参600斤,绸缎、皮张值银100万两,珍贵毛皮衣2700多件,其他衣服5300多件。共折合白银约值8亿两,相当于清政府20年的财政总收入。数量之巨,中外罕见。嘉庆帝抄没和珅家产后,拿出一小部分赏赐给亲信和大臣,其余绝大部分都归己有,所以后来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

和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单身女子公寓

单身女子公寓

服部和子在下午四点左右离开公司。这天是星期六,所以比平时提早一个钟头半就下班。尽管提早下班,和子并不特别高兴,因为既没有约会的人,也没有想要看的东西。提早下班反而让她感到忧郁。她任职的公司是机械商行,她在那里打了十年字,年龄是三十二岁。这个年纪与年轻男性交往已提不起劲了,而在一个地方待了十年的她,对男性同事也早就失去了吸引力。现在居住的地方是公营的独身宿舍式公寓,在搬入这里以前,曾换过好几处公寓。两年前才达到居住者资格的收入而提出申请,很幸运地在去年抽到签,终于如愿以偿。

阮籍集

阮籍集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帕米尔高原的流脉

帕米尔高原的流脉

现代中篇小说。杨朔著。重庆生活书店1939年8月初版。这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说集。1937年冬作者去延安,参加了革命,不久离开延安到西北各地。1938年春作者到广州后,应《救亡日报》之邀,根据自己在边区的生活积累,创作了这部中篇小说,在《救亡日报》副刊上连载。小说描写边区人民经过土地革命,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清除托匪汉奸的斗争。作品热情赞颂觉醒了的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称誉为中华民族复兴史的起点。作者以优美的抒情笔调,生动地描绘了西北高原粗犷的自然景色和边区人民的质朴心灵。

秦妇吟

秦妇吟

唐诗。七古。韦庄作。见《全唐诗外编》第一编。中和三年(883)三月在洛阳时作。全诗共238句,为唐代最长的叙事诗。僖宗广明元年(880)冬至中和三年春,黄巢农民起义军占领长安时期,作者羁留城中,亲眼目睹这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此诗即借一“秦妇”之口,叙写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称帝建国及其与唐军攻守厮杀情景,展现出当时大动乱的时代画卷。对农民起义军采取敌视态度,同时又对唐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官军的残民暴行进行鞭挞。该诗选择典型的细节和生动的情节,采取层层铺叙的手法,着重刻画场面和渲染气氛,以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写得结构宏伟,布局严谨,语言精丽,气势流畅,体现出我国长篇叙事诗的重大发展。此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诗人因此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后韦庄讳之,未收入其集子《浣花集》,致使长期失传。其讳因,五代孙光宪曰:“《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幛子。以此止谤,亦无及也。”(《北梦琐言》卷六)近人陈寅恪则认为此说不确,指出庄所惮者,并非当时唐朝公卿,而是后来蜀中新贵:“怕触新朝宫闱之隐情。”(《读〈秦妇吟〉》)直至本世纪初,才在敦煌石窟中发现此诗的九个手抄本,后经许多学者的研究、校勘,写定后收入中华书局《全唐诗外编》。

佛教各宗派源流

佛教各宗派源流

太虚大师著,十一年在武昌佛学院编。法界性相,虽本来常住如是,然未成无上正遍知,则终在窈冥恍惚之域。大觉圆明,如日光照了诸色,乃如实而证如证而说,故佛教之一切法流宗派,若直探其起源,则谓皆出释尊菩提场中之智证可也。称佛智所自证法界而说,证周圆故,说亦周圆,所谓‘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沙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斯则一音普宣,三际常演,虽有情随类生解,而佛之所说固初无差异也。

圆觉经类解

圆觉经类解

圆觉经类解,八卷,前附十二章颂,宋行霆解,沉应辰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