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

- 姓名:叶向高
- 别名:字进卿,号台山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福清(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559年9月1日
- 逝世日期:1627年10月7日
- 民族族群:
叶向高(1559年9月1日-1627年10月7日)明神宗、熹宗时内阁首辅。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编修,历迁南京国子司业、左中允。二十六年,任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后擢南京礼部、吏部右侍郎。多次上书反对矿监、税监。在《续忧危竑议》妖书事件中,沈一贯欲兴大狱,他致书力谏。一贯不悦,因此滞官南京九年。三十五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神宗久不视朝,政事废弛,大臣、官吏长期缺额不补,上下阻隔如墙,又派宦官任矿监税使,为民祸害。他居相位,忧国奉公,善处大事。陈用人理财之策,力请补缺官,罢矿税,劝帝力行新政。神宗宠爱郑贵妃,在立太子朱常洛后,仍将其子福王留在左右,长期不遣至外藩。廷臣奏章数十百上,均不报。他力请速定福王至国日期,神宗不得已从之。时党争纷起,利用京察作为排挤打击对立派手段,他以大体持之,察典得以无挠。累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四十二年,乞归退休。天启元年(1621),再为首辅。时魏忠贤与客氏勾结,擅权作威,他屡与抗争,因其曾袒护东林党人,被阉党指为东林党魁。四年,东林党人杨涟上疏痛斥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廷臣相继抗章,或劝他出疏,谓可决胜。他以魏忠贤未易除去,阁臣从中挽回,犹冀无大祸,便奏称魏忠贤勤劳,盛满难居,宜解事权归第,以保全始终。魏忠贤深为怀恨,遂兴大狱,他也遭排挤去官。崇祯初,赠太师,谥“文忠”。著有《说类》、《叶台全集》。
猜你喜欢的书
(嘉靖)安溪县志
福建地方志。明汪瑀修,林有年纂。八卷。汪瑀,直隶歙县(今属安徽)人。监生,官安溪知县。有年字塞谷,福建莆田人。曾官贵州提刑按察司副使、监察御史。安溪县建南唐保大十三年。县志始修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重修于嘉靖八年。是志以旧志为底本,询于故老,并续嘉靖以后事,书成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约八万二千字。分地舆、规制、官制、学校、选举、人物、文章、杂志八类。为该县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比较全面记载了该县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情况。其地舆较为详赡,含建置、星野、山川、形胜、疆域、屯堡、隘堑、乡里、风俗、气候、土田、屯田、户口、土产等十目, 载山、 岭、峰、岩百余;溪、湾、潭、滩三十余。坑冶有龙崇银场,清洋铁矿山铁场等。户口自唐开元后有记载,但甚为疏略,至明颇详。尤以土产较为详备, 分谷、货品、蔬、果、药、木、竹、花、草、毛、羽、鳞、甲等十四类,二百六十余种。有明嘉靖三十一年刻本,1963年《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七略别录佚文徵
章太炎著。章太炎对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别录》进行的辑佚,并附有考证,借此可窥见刘向父子之作的原貌及先秦学术的流变情形。
千字文
童蒙读物。南朝梁周兴嗣撰。该书是周兴嗣奉梁武帝萧衍指令,用一千个不同的字编写而成,故称“千字文”。据《梁书·周兴嗣传》记载,梁武帝“次韵王羲之千字,并使兴嗣为文”。而《宋史·李至传》云:“《千字文》乃梁武帝得钟繇书破碑千余字,命周兴嗣次韵而成”。其说不同。书中四字一句,对隅押韵,便于记诵,后来便成为学童的识字课本。《千字文》成书后,陆续有人为之作注,如《千字文释义》、《千字文考略》等,同时又出现了许多《千字文》的续编本、改编本以及以“千字”、“万字”命名的同类性质的书,有《百体书千字文》、《万字文》、《集千字文》、《续千字文》、《广易千字》、《增寿千字文》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大多已亡佚。可参阅顾炎武《日知录》卷21“千字文”一节。侍其伟的《续千字文》收入《四库全书》。
悟真篇阐幽
《悟真篇》者,宋紫阳真人天台张平叔所撰也。紫阳出海蟾刘祖派下,为南宗第一祖,悯世人不知金丹大道,堕落旁门,特作此书,令学者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耳。此书源头出自《阴符》、《道德》两经,其作用则略仿《参同契》,大抵是恐泄天机不敢直说,故有药物、炉鼎、火候之法象,有乾坤、坎离、龙虎、铅汞之寓言。奈何言之愈谆,世人愈加茫昧。孰知真者,即人人具足之真性命也。性命在先天本来一体,在后天必须全修。大约有为之功所以了命,无为之道所以了性,性命俱了,适还其具足之本来,有为即无为,后天即先天也,所谓无上至真之道也。
史略
《史略》是南宋高似孙编写,共六卷,现存至今的第一部史籍专目。体例上,其著述的史籍之后一定加有相关的注解、考证、注音、版本、字句校勘;评论和相关书籍中,包括作者自叙,各家批评意见原书补作和参考的文献,比较详细。而且《史略》第一次明确将历史评论与史学评论区别开来。卷一全部讲《史记》;卷二讲《史记》以后从《汉书》起到宋人撰修的《唐书》、《五代史》等所谓纪传体正史,其中《汉书》占了大部分篇幅——这是因为《史记》、《汉书》在我国史书中向来是声誉最佳的两部,给他们作注解作评论的最多;卷三除开头讲《东观汉记》外,主要讲历代春秋、历代纪、实录、起居注、时政记等编年史,还附带了会要和玉牒;卷四讲史典、史表、史略、史钞等门类,最后讲通史并 着重讲了《资治通鉴》;卷五讲霸史、杂史、《七略》中的古史以及历代藏书情况和史官姓名,殿之以刘勰《文心雕龙》里的《只传》篇;郑六讲了《山海经》、《世本》等古籍。写法是既开列书目和作者,又或多少地介绍内容并作评论。全书总共引用了四十四部古籍,介绍了六百多种史学著作。
金刚经鸠异
佛教感应集。唐开成元年(836)段成式撰。一卷。原载于段著《酉阳杂俎续集》卷七。全书记述以唐代中叶为社会背景的《金刚经》感应故事二十一则,始自张济丘,终于王孝廉。所记故事大多是作者依据传闻整理而成,亦有部分真人真事。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