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褧

- 姓名:宋褧
- 别名:字显夫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大都(今北京)人
- 出生日期:1294
- 逝世日期:1346
- 民族族群:
宋褧[jiǒng](1294-1346),元代诗文家。字显夫,大都(今北京)人。延祐中从其兄本至京师,元明善、张养浩、王士熙争荐之。登泰定元年(1324)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安南使者朝贡归,选充馆伴使,使者赠金不受,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詹事院立,选为照磨,转太僖宗正院照磨,迁翰林修撰。至元初,擢监察御史,遇事敢言。出佥山南廉访司事,改陕西行台都事。召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拜翰林直学士,不久兼经筵讲官。卒年五十三,谥文清。宋褧自小聪慧,博览群书,与兄宋本齐名,人称“大小宋”。欧阳玄序称其诗“务去陈言,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之间”,又说他的诗“清新秀伟”。苏天爵序称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语,若卢仝、李贺”。所谓清新飘逸者,如《阌乡道中》,有巧思者如《洗车雨》,从中可看出受李贺的影响。危素序则称其诗“精深幽丽,而长于讽喻”,如《送朵儿只班监宪淮东分题赋诗得丰乐亭》、《拟古寡妇叹》,前者寄望于官员,使百姓免死沟壑,后者写在封建礼法束缚下,寡妇的悲惨命运。他还写了一些民歌体作品,如《竹枝词》、《杨柳词》。然而他有不少诗作流于一般,未能刮垢磨光,因而不免粗粝之病。宋褧亦善词,是元后期词坛的著名词人,继承姜、周词风。今存词三十多首,其中[菩萨蛮·丹阳道中]深受清代词论家况周颐称许。宋褧散文不如诗词,但也写得柔和简洁。另存散曲小令《黄钟人月园》二首。有《燕石集》十五卷,系其侄宋所编,诗十卷,文五卷,集前有欧阳玄、苏天爵、许有壬、吕思诚、危素五序。生平事迹见《元故翰林直学士……谥文清宋公墓志铭》(《滋溪文稿》卷一三)、《元史》卷一八二、《元诗选·二集》小传、邹树荣《宋文清公年谱》(《一粟园丛书》本)、《新元史》卷二○八。
宋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陶庵全集
明代诗文别集。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著。为黄淳耀门人陆元辅所编,初由张懿实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刊刻,有《陶庵文集》7卷、诗集8卷、《吾师录》1卷。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又在张刻本基础上重修,增加《谷帘学吟》1卷。乾隆二十六年(1761),陶应鲲又对康熙刻本进行了增益、修订,计有文集7卷、文补遗1卷、诗集8卷、诗补遗1卷、《吾师录》1卷、《自监录》4卷,共计22卷。《四库全书》即以乾隆刻本为底本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淳耀湛深经术,刻意学古。所作科举之文,精深纯粹,一扫明季剽摹谲怪之习。而平日力敦古义,尤能以躬行实践为务,毅然不为荣利所挠。如《吾师》、《自监》诸录,皆其早年所订论学之语,趋向极其醇正,而平易可近,绝无党同伐异之风,足以见其所得之远。文章和平温厚,矩矱先民。诗亦浑雅天成,绝无懦响,于王、李、钟、谭余派去之惟恐若浼,可谓矫然拔俗,卒之致命成仁,垂芳百世,卓然不愧其生平,可以知立言之有本矣。”其实,黄淳耀一些诗文的文学色彩颇浓。
摄生集览
养生类著作。佚名撰,明胡文焕校刊。一卷。文焕有《幼幼集》已著录。是篇首论养神、惜气、隄疾,忘情去志,恬淡虚无等养生之术。次论五气通五味及安乐、摄养之道。指出善养生者养内,不劳神,不苦形,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内,饮食常适其宜。强调阴阳二气与精、气、神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条理清晰明辨,论述简捷,主题突出,为通用性养生学著作。有《格致丛书》本。
曲律
曲论。明王骥德撰。四卷。骥德有《古杂剧》已著录。是书论作曲各法,从宫调音韵乃至于科诨部色,门类详备。见解多精湛独到,是一部有关南北曲作曲、戏剧创作以至散曲创作的重要论著。有天启四年原刻本,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苏州刊本,《指海》本,《学术丛编》本等。
野史无文
清郑达撰。二十卷,仅存十三卷。成书于康熙年间。是书主要汇辑了南明永历朝建立和灭亡的史料以及永历、鲁王诸政权的名臣传记。书中之郑成功海东事及陈永华、张名振等传颇具史料价值。有海盐朱氏旧藏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桐城姚氏藏抄本、中华书局铅印本、中华书局晚明史料丛书本。
荀子译注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荀子》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佛说目连五百问戒律中轻重事经释
佛说目连五百问戒律中轻重事经释,二卷,明永海述并序,略云五百问经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