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 姓名:张雨
- 别名:字伯雨,一字天雨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283
- 逝世日期:1350
- 民族族群:
张雨(1283~1350),字伯雨,一字天雨,号贞居子,宋理学家张九成的后人,杭州钱塘(今属浙江)人。博学多闻,襟怀洒落。年二十,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弃家为道士,登茅山,授《大同经箓》。与开元宫王真人一同入京,朝廷欲授予官职,张自誓不再出,往来华阳、云石间。作黄篾楼,藏古图史甚多,世称句曲外史。他虽托迹黄冠,实属文士之列,交游很广,以方外诗人与馆阁词臣相颉颃,对他这种亦道亦俗的生活,也有写诗讥讽的:“一自茅君成道后,几人骑鹤下苍烟(《南濠诗话》)。”他曾从赵孟頫学书法,从虞集学符篆,一时名士范梈、袁桷、马祖常、杨载、揭傒斯、黄溍等均与之交结,以至名震京师。晚年尤为杨维桢推重,称他的诗“俊逸清澹”,顾起纶《国雅品》列他的诗为仙品,称“其诗如深谷幽兰,苾芬远袭,亦品中灵秀也”。清王士禛则赞赏他的拗体绝句,在《香草笔记》中举了《三香图》、《万壑松涛》和《黄子久画》三诗作例,认为这类诗“颇有坡谷遗风”。张雨虽是方外之人,但也不能完全忘怀世事,“苍生病渴无人问,赤日黄埃尽畏途”(《避暑图》),民生之苦流于笔端。“岂知大道平如掌,今古人间行路难”(《登报恩寺阁》),抒发对人世艰难的感慨。《湖州竹枝词》则写男女之情,别有趣味,这些都是世情的反映。张雨善词,今存词五十一首,多是唱和赠答之作,有的写流年易逝的感叹,有的写山居的恬淡,有的写闲情和清愁,也写了一些咏物词,其词时出诙谐之语,有的词着意摹仿宋词婉约派,有的词又作豪语。另存散曲小令三题四首,有雅化倾向。著有《句曲外史集》七卷、《玄品录》五卷(载历代道家者流)。生平事迹见集中所附刘基所作墓志、《两浙名贤录》卷四四、《元诗选·初集》小传、《新元史》卷二三八。
猜你喜欢的书
枕草子
日本最早的随笔散文集。清少纳言著。周作人译,成书于长保二年(1000)以后。世传多种异本,大体上可分为能因本、三卷本、前田家本、堺本4种。相比之下,以三卷本为优。目前在日本较为流行的有松浦贞俊、石田穰二译注的《枕草子》(全2册)。角川书店出版。清少纳言,平安时代中期人。本名不详。歌人清原元辅之女。正历四年(993)侍一条天皇中宫定子。出身贵族书香门第,通晓汉诗文,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蜚声于世,深得中宫赏识。先与橘则光结婚,后离异,又与藤原世栋结褵。性格外向,热情奔放。定子死后,退居宫外。据传晚年不遇,出家为尼。本书由大约300个章段构成。这些章段大致可以分为日记、类聚、随想3类。日记章段主要记述作者在宫中的见闻,内容多是关于中宫定子的记录。类聚章段的基本写作形式,开头一般采取总括的提示,然后分别列举论述有关的同类事物。随想章段,多是以类聚章段的形式为基础,而在内容上多是偏重于个人感想的前提下脱化独立出来的。本书就其整体而言,文笔简洁明快,思路明晰敏捷而富于条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本书对日本后世文学,特别是散文文学有重大影响。
新中国
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章回小说。近代陆士谔著。十二回。叙清宣统二年元旦,书中主人公喝酒后酣睡,女友忽来呼之出游,见世已大变,已是清宣统四十三年。原来清宣统三年改为君主立宪政体,四十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有正规军六百万,全国无一穷人,教育普及,成为世界留学生中心,科学技术发达,有医心药、除恶药等,没有恶人,已是太平盛世。后因急于出门看庆祝宪政四十年的盛大庆典,被门槛绊了一跤,醒来方知是“一场春梦”。此书以梦境叙述故事,内容与形式都受到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的影响,和吴沃尧小说《新石头记》后半部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旨在宣扬立宪。有宣统元年(1909)改良小说社铅印初版本、宣统二年再版本。
读史札记
本书是吴晗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表于国内各大历史学术杂志上的历史研究随笔,共十一篇,属于考据型历史作品,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1956年曾由三联书店出版。本书大部分篇章研究明史:(一)《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考证《金瓶梅》一书的时代,及其与《清明上河图》之关系;(二)《朝鲜李朝实录中之李满住》是以《李朝实录》中的记载为中心,探讨建州史前期著名领袖李满住的家世、住地及建州左卫的西徙,明与朝鲜两属下的李满住及其灭亡的经过;(三)《明代的军兵》记明代的军与兵、卫所制度、京军、卫军的废弛、募兵、军饷与国家财政等军事上的问题;(四)《明教与大明帝国》论证明教与明朝之间的关联等。
革除逸史
又名《逊国记》。明朱睦㮮撰。二卷。成于万历二年(1574)。记建文帝一朝事迹,编年体。革除,指燕王朱棣举兵入南京,即皇帝位,革除建文四年年号事。当初限于文禁,故记载罕传。自仁宗、宣宗以后,因革除事件而遁迹山林之士,逐渐出逸文,谈往事,有撰写《靖难录》或《革除录》者。睦㮮以为此种记录,其辞或抑或扬,颇多失实。遂取诸家论述,参以所闻,写成本书。
墨学十论
陈柱著,商务印书馆,1928年6月出版。 本书是作者分题讲解《墨子》的成果,共有十论:《墨子之大略》、《墨子之经学》、《墨子之体例》、《墨子之教育主旨》、《墨子之政治学说》、《墨子之文学》、《墨子与诸子之异同》、《诸子墨论述评》、《历代墨学述评》。 关于墨子之大略,作者指出,墨子唯一之主义在于“兼爱”,由此出发,墨子主张非攻、尚同、明天志、节俭、节用、非乐、节葬、非儒、非命、明鬼、尚贤、贵修身。为使论明清晰,有《经》及《经说》诸篇。为使天下人尽信而不攻战,必须寻究守御之法,故有《备城门》、《备高临》诸篇。这也就是《墨子》书诸篇的条理。
认识论
张东荪撰。1934年9月初版。为张东荪所主编的“哲学丛书”之一。本书共五章,即“知识之由来”、“知识之性质”、“知识之切否”、“知识之标准”、“认识的多元论”等。前四章为初学认识论的人而设,是其门人王光祥根据哲莫斯特凡尔德和伊文思的《哲学原理》中的一章写的。作者指出“第五章乃是我个人的主张。我这个主张蓄之心中好多年。现在愈想愈觉有些自信”(《认识论》自序)。其内容大体上与作者发表在《哲学评论》上的《条理范畴与设准》一文相同,但本书避而不用“范畴”一语。张东荪强调说,多元认识论大体上仍循康德的轨道,但重要之点“就是我把方式不纯归于主观的立法作用。我不像康德那样以为外界是无条理的。我不像康德那样把‘感觉所与’为知识的质料。我主张感觉不能给我们以条理的知识,这虽和康德相同,但条理却不能完全是心的综合能力所产,这又和康德不同了。”因此,他认为外界有其条理,内界(即心)亦有其立法。内界的立法又分两种:一为直观上的先验方式;一为思维上的先验方式。至于感觉也不是真正的“存在者”。可见,认识应该是多元的。本书是张东荪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集中表述,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