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懋

章懋
  • 姓名:章懋
  • 别名:字德懋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兰溪渡渎村人
  • 出生日期:1436
  • 逝世日期:1521
  • 民族族群:

章懋[mào](1436—1521),字德懋,号闇然翁,晚年又号瀫滨遗老,兰溪渡渎村人。自幼读书强于记忆。15岁补博士弟子。明天顺六年(1462)以第一名中举(解元)。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会元)成进士,选为庶吉士。次年冬,授翰林编修。逾月,宪宗将于元宵大张灯彩烟火,命词臣撰诗进奉。懋与同官王仲昭、检讨庄昶上疏谏道:“今川东未靖,辽左多虞,江西、湖广赤地千里,百姓嗷嗷,张口待哺……伏乞将烟火停止,移此视听从明目达聪,省此资财以赈饥恤困,则灾祲可消,太平可致。”宪宗大怒,杖之阙下。时人以懋等三人与先以言事被黜的修撰罗伦,合称“翰林四谏”。懋被贬为临武知县,因给事中毛弘疏救,改为南京大理寺左评事。后调任福建按察司佥事,听任福安民众采矿以绝盗源,建议番货互通贸易以裕商民,减少海涂造田税收以轻民负。因母病,于十二年辞官归里,于枫木山读书讲学,远近学者慕名执经从学,世称枫山先生。弘治十四年(1501),起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士子皆以为得师。 正德元年(1506),累疏乞归不许,遂以病为由弃官归。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征召,次年又以南京礼部左侍郎见召,皆力辞不就。嘉靖元年(1522),召为南京礼部尚书,奏辞不允。是年除夕,卒。次年,追赠太子太保,谥文懿。


为人襟怀坦荡,器度恢宏,生活俭朴,道德文章为世推重。兰溪文风以明代为最盛,懋实为先导。生三子,皆在家务农,知县至其家,诸子释锄接待,知县惊诧不知为贵公子。为学墨守宋儒,本之自得,没有师承。为学基本上阐发了程朱一派的观点,主张理气二元论。认为人的形体是由气构成的,人的性则是“天地之理”,也叫“天之命”。主张通过穷理工夫,使“万物皆通”。通过涵养工夫,使万理毕晰。穷理,则“自进退辞受之节,分明不苟始”,涵养则“居敬于专一上见功”。认为为学“真实心地,刻苦工夫,八字尽之”。为学的根本内容就是知性、尽性。因为“圣学相传,千古一脉,一性尽而天下无余事,天下无余学也。”“得乎性之体,则意可诚,心可正,身可修,家可齐,国治而天下平也。”但“人之性”即“天之命”,学对于性不能有所加,不能有所损,也不能使之杂。而又“必假于学”。因为“性之动于欲也,学以求完夫性者也。”虽然“真性之在人心,未尝一息泯没”,但必须通过“敏求之,精察之,笃行之”,才能使“一切气禀物欲,俱不能累。”认为后儒之所以不能胜佛老,原因就在于“学之不明,性之未尽”。他反对佛老,认为“其学陷于自私自利之偏,至于天地万物为刍狗,为幻化,弃人伦遗物理,不可以治天下国家”。


著作有《枫山语录》、《枫山集》及附录。所纂《兰溪县志》,为兰溪现存最早方志。

章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日本昔话

日本昔话

《日本昔话》共收录日本各地口传故事一百零八篇。 最早作为少儿读物出版于1930年。内容质朴而生动,保持了日本各地传说故事的原型。“昔话”即民众间口头流传的传说故事。柳田国男使用这一名称,是为了与那些被刻意加工整形的“民间故事”区别开来。

战争史

战争史

又名《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当代史》。阐述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侵略扩张的历史专著。普洛可比著。全书共8卷,用希腊文撰写,1607年由豪斯彻留斯按希腊文出版。1663年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此后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普洛可比,拜占廷历史学家。出生于巴勒斯坦的凯撒利亚。担任拜占廷军统帅贝利撒留的随军书记共15年。熟悉古典史学著作,继承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史学传统,用希腊文撰写成本书。著作还有《论建筑》、《秘史》等。本书记述查士丁尼皇帝对外扩张的经过,包括与萨珊波斯帝国交兵,攻灭北非的汪达尔王国,消灭东哥特王国,攻占意大利等。所记事件大部分为他亲身所经历。大约写于543至554年,内容也记到554年止。第1、2卷为《波斯战记》,主要记述拜占廷帝国东征波斯的历史。贝利撒留奉查士丁尼之命率兵与波斯王科斯罗埃斯战于美索不达米亚,530年在达拉斯大败波斯军,翌年被波斯战败。后来查士丁尼认识到与波斯交战国无宁日,遂以重金与波斯媾和。第3、4卷为《汪达尔战记》。534年,贝利撒留率5000精兵渡海出征,在北非登陆,由于汪达尔王国军队主力出征,国内空虚,所以贝利撒留连战皆胜,几个月内就消灭了汪达尔王国,俘其王盖利麦。第5、6卷为《哥特战记》。535年,贝利撒留侵占西西里岛,旋袭取那不勒斯,536年占领罗马,540年攻陷东哥特王国首都拉温那,东哥特不久投降。第7、8卷是全书的概括、总结和一些补充。政治视野宽阔,内容丰富,严格按照编年顺序阐述历史事件,完整清晰。具体内容以写查士丁尼的政治活动和上述战事为主,同时对所到各地的物质生产、精神文明、风土民情、科学及军事技术等,亦有涉及。所记史实基本可靠,但有时失于轻信,有闻必录,缺乏考证。宣扬所有的人都应服从查士丁尼的统治权力和法律,轻视人民运动,渲染广大人民粗野愚昧,表现出了错误立场。但从全书来看,仍属优秀的史学著作。

书法离钩

书法离钩

十卷。书论。明代潘之淙撰。之淙,字无声,号达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所著《书法离钩》汇集了前代各家书法论著精华,分为八十一类编纂成集。卷一分为源流、六义、四学、证非、述传、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飞白、楷书、行书、急就、草书十五个细目,论述六书源流;卷二至卷六分取法、初学、执笔、操手、用笔、笔锋、定心、知道、从性、适志、解悟、记异、学篆、学隶、学楷、学行、学草、论写、论血、论骨、论筋、论肉、论脉、体式、形状、气势、布置、运用、肥瘠、方圆、迟速、劲软、结构、弊病、钟意、灌法、心颂、纲目、八法、一侧、二勒、三弩、四趯、五策、六掠、七啄、八磔、点例、勾例、撇例、笃学、临书、摹书、书丹、辨惑、先后、误写、利器五十八个细目,论述学书方法;卷七至卷八分为品题、赏鉴;卷九分为法帖、原笔、原墨、原砚、原纸五个细目,讲法帖及文房四宝;卷十为均韵。分类虽支离破碎、漫无系统,但从以上细目可清楚看出此书主旨在于阐述书法名家笔法,主张学书只有在学得前人方法基础上,然后才有创造。后人评此书多袭旧说,且在编辑中漫无系统,出处不尽注明。书名“离钩”二字是采用佛家语“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的意思。有《惜阴轩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全书集成初编》本。

龙虎元旨

龙虎元旨

龙虎元旨,原不题撰人。据篇末跋文称:东岳董师元于贞元五年(789)受丹法于罗浮山隐士青霞子,开成五年(840)传授成君。可知此篇当出于晚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包括论文及七言歌诀七首,论述外丹药物及法度火候等要旨。书中称龙虎即铅汞二物,为还丹主要药材,另需以曾青为气,雄黄为史。汞、砂、铅、金分别取震、离、兑、坎四卦,尽归中宫戊己土而产黄芽,乃名还丹。炼丹须依阴阳消息,五行生守克之理,合天地之大道。汞铅二药得天地之元气,水火销铄,石沉金浮,君臣相返,然后阴阳相须,君臣相得。又须应六十四卦以分药物铢两,依十二月阴阳消长而定煅炼火候。还丹炼成,服之可历千年而不死。书中多引魏伯阳、狐刚子、青霞子等人丹诀。

粉墨婵娟

粉墨婵娟

王度庐著,全书共分十回。原稿分上下卷。上卷粉墨婵娟,下卷霞梦离魂,后合二为一,以《粉墨婵娟》为名。1948年2月至7月连载于《青岛时报》,署名“绿芜”。1948年由上海元昌印书馆印行单行本。内容以民国时期为时间背景,讲述报馆编辑方梦渔渔戏曲名伶魏芳霞之间的爱情悲剧。作品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文学形象:美丽懦弱却才华横溢的魏芳霞、善良多情而正直的方梦渔, 算命谋生的瞎大舅、憨厚、耿直的赛筱楼,守旧、愚昧的魏老太太。作品以民国时期的特色文学语言,娓娓道来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历代诗余

历代诗余

原名《御定历代诗余》,一百二十卷。本书系康熙四十六年(1707)清圣祖御定,由侍读学士沈辰垣、王奕清等搜罗旧集,编定而成。所录自唐至明计一千五百四十调、九千余首,厘为一百卷;又有词人姓氏十卷,词话十卷。据考,梁代吴声歌曲,已句有短长,音多柔变,渐近小词;唐初作者云兴,诗道复振,所以将变而不能变;及至唐中叶,杂体日益,于是竹枝、柳枝之类先变其声,〔望江南〕、〔调笑令〕、〔宫中三台〕遂变其调,但仍载于诗集中,不别为一体。至于五季,词格乃成。其歧为别集,始于冯延巳之《阳春词》;其歧为总集,则始于赵崇祚之《花间集》。自宋初到明末,沿波迭起,撰述弥增,但求其囊括历代之精华,为诸家之总汇者,为数不多。由此,本书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它兼收并蓄,不主一隅,众美兼收。至于求考诗人词者爵里,足可为资;辨证妍媸,可以为倚声之律。其网罗宏富,尤极精详,可谓有词选以来集大成者。书中诸调次第,以数字多少为断,不沿袭《草堂诗余》之强分小令、中调、长调之名,也为一洗旧本之陋。有 《四库全书》本。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