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安

陶安
  • 姓名:陶安
  • 别名:字主敬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当涂(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315年
  • 逝世日期:1368年
  • 民族族群:

陶安(1315年~1368年),元末明初诗文家。字主敬。当涂(今属安徽)人。少从名儒李习游,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举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元末大乱,避地家居。至正十五年(1355),明太祖渡江,安与李习率父老出迎,陈述攻取天下之谋略。留置幕府,授左司员外郎,出为黄州知府,坐事谪桐城知县,迁饶州知府。太祖自立为吴王时,召为翰林学士,即帝位后,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寻迁江西行省参政,卒于官。赠姑孰郡公,追谥文宪。安尤长于易学,善卜筮。明初议诸礼,率由安裁定,故太祖赐以亲书门帖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安亦工诗,其诗多写其处于乱世的感受与建立功业的志向,如:“英雄逐秦鹿,诸兵日相侵。义师独缟素,感动天下心。三杰功名显,亚父终陆沉。时方求善策,不计陈平金。”“孤桐倚绝壁,长养材质奇。截为焦尾琴,奏成白雪辞。傥非爨下声,知者复其谁?物固有佳遇,待时何足悲。”(《次韵刘彦炳典签》)诗中借写秦末群雄逐鹿之争以喻元末局势,并表达了有抱负的士人积极用世的热情。其诗清新而有劲健之气,律诗联语多佳句,如:“树头烟浪沉浮日,水底星河上下天”(《三湖》),“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泊江天》)等。有《陶学士集》。《明史》卷一三六有传。

陶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朱生豪小言集

朱生豪小言集

“小言”是朱生豪先生1939年至1941年间所写的时政随笔,也是作者除莎士比亚戏剧译著外留存的最浓重的文学遗著。作品以浓重多彩的笔触评点二战期间世界风云和国家大事,张扬正义,揭斥邪恶,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浩然正气。“小言”保持了作者在译著中的语言风格,雄放流畅,庄谐兼备,以短、小、精、简的文体,再现了当年的历史画卷。此书是作者“小言”的首次结集出版。

广成子解

广成子解

《广成子》取自《庄子·在宥篇》之黄帝问广成子一章。北宋苏轼为之解。一卷。“广成子”,中国神话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尊奉。相传为轩辕时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曾前往问修身至道之要。该书借托广成子答黄帝之问道,提出:“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谓“慎守汝身,物将自壮。”主张清静无为,保精守一以处其和,可以长寿。收入《道藏精华录百种》第三集。

双照楼诗词稿

双照楼诗词稿

汪精卫(1883-1944),原名兆铭,字季新。浙江山阴人,生于广东番禹。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民报》主编,1911年因密谋刺杀清摄政王而名重一时。抗战期间于1938年12月秘密逃离重庆,前往越南河内,发表“艳电”投敌。所著《双照楼诗词稿》被目为禁毁书,流传日稀。近年来,对汪精卫在诗词方面的造诣及表现,开始有文学史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汪精卫长于诗文,著有《汪精卫文存》、《汪精卫集》及《双照楼诗词稿》等。他早年在《民报》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曾得到孙中山的高度评价。随着思想及政治上的倒退,汪精卫的言论转向反动,终于沦为汉奸卖国贼,死后又被炸坟焚尸,遗臭万年。

诗识名解

诗识名解

十五卷。清姚炳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亦以鸟兽草木分列四门,故以多识为名。其稍异诸家者,兼以推寻文义,颇及作诗之意尔。然孔子言鸟兽草木本括举大凡,譬如史备四时,不妨以春秋互见。炳乃因此一语,遂不载虫、鱼,未免近高叟之固。其中考证辨驳,往往失之蔓衍。……然核其大致,可取者多,固宜略其芜杂,采其菁英焉。”姚彦晖以孔子语学《诗》之益,卒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乃于说《诗》之余,就孔子所言,分勒四部:凡鸟部三十一类、兽部二十四类、草部七十类、木部四十一类。是书考据广博、辨析细微,虽名物而义行其间,比类所及,必与六艺相证明。惟《诗》之名物,虫鱼亦其显著者也,彦晖泥于孔子之言而遂不及虫鱼,是反以圣训而害其著作矣。书前有自作例言,又有康熙丁亥(1707年)毛奇龄、戊子(1708年)彭始搏及其从父际恒三序。有嘉庆丁丑(1817年)校修本。

释摩诃衍论记

释摩诃衍论记

释摩诃衍论记,一卷,唐圣法钞,误订前目之前。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 智著。二卷。全书举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正 修、善发、觉魔、治病、证果十个方面(“十意”),“以明修 止观者,此是初心学坐之急要”。前五意总为“二十五方 便”,即具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近善知识“五缘”。论述佛家修禅和觉悟的原则、方法、作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