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罗姆

杰罗姆
  • 姓名:杰罗姆
  • 全名:J·K·杰罗姆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59
  • 逝世日期:1927
  • 民族族群:

J·K·杰罗姆,即杰罗姆·K·杰罗姆(J.K.Jerome1859-1927),英国现代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其作品以幽默睿智见长,饱含对人生的感悟,后期作品较为严肃深沉幽默杰作《三人同舟》和《懒人懒思录》至今仍是英语世界广受欢迎的名作,也奠定了作者在世界文坛的独特地位。


说起英国幽默作家杰罗姆·K·杰罗姆,很多中国读者可能很陌生,毕竟隔了快一百年了。但只要你学过英语,可能就会想起在中国盛行不衰的一本英文读物《三人同舟》,那就是杰罗姆的杰作。


杰罗姆1859年5月2日出生于英国斯坦福特郡,小时候经历了家境由盛到衰的种种变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铁路职员,后来又跟着一个巡回剧团周游英伦诸岛,再往后又做过记者、教师、佣金代理、律师事务所助理等等工作。变换不定的角色给了他丰富的社会阅历,为此后写作预备了充足的素材。


1892年《懒人》月刊创刊,他成为该刊主编。第二年他又创办《今天》周刊。可惜两份杂志都没能办下去,此后杰罗姆将精力倾注在写剧本上。


1927年6月14日,杰罗姆因脑溢血去世。


杰罗姆在艺术上是个多面手,也是个多产作家。但他想不到的是他最看重的小说戏剧作品最终湮没无闻,倒是视作小技的散文随笔百年来却从未停止印行。他的文章幽默、睿智,写作手法不拘一格,遣词造句信手拈来,不避俚俗。如果以中国现代作家比之,杰罗姆可说是兼有林语堂、梁实秋的闲适与鲁迅的幽默和讽刺。


杰罗姆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翠渠摘稿

翠渠摘稿

七卷。《补遗》一卷。明周瑛(1430—1518)撰。周瑛,字梁石,号翠渠。莆田 (福建)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历官知广德府、南京礼部郎中、四川参政、右布政使。著有《翠渠类稿》。此本乃其门人林近龙所选录,故名《摘稿》。凡七卷。郑岳撰《周瑛传》,称“其文章浑成雅健、诗格调高古。”周瑛亦曾作绝句云:“老去归平淡,时人或未知”。则其自命不在以繁音缛节务谐俗耳。《补遗》 乃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其七世孙周维镳于家乘中抄出,凡说三篇,序一篇,诗十八首。然冠以郑岳所撰《周瑛传》。其八世孙周成又于雍正十年(1732)求得周瑛自撰志铭,补录于后,又列于题跋之中。则有失于编次之规。张诩作陈献章行状,称周瑛为陈献章门人,周成在跋中力辨其非。据《四库全书》编撰者以二人之集考之,二人系始合终暌,而张诩与周成乃各执一偏。《明史·儒林传》亦称“周瑛始与献章友,献章之学主于静,瑛以为不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是书收入 《四库全书》。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系《九真中经》传本之一,其内容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颇有不同。但《无上秘要》卷十八引《洞真九真中经》,其文见于本书,可证本书应出于南北朝。全书共收入五篇道法。第一篇(篇名残缺),言存思太素五神及二十四神之法,修行此法可辟灾升仙。 第二篇《太上真人招五辰于洞房籍飞魂于六合隐存秘道》,言存思招降五大行星之神入身养魂制魄之法,以及存思日月之象于身中「魂房六合之府」之法,修行此二法可致神仙来迎。 第三篇《太上回元隐道消除罪内篇》,言存思北斗七星之神以解脱罪愆之法。 第四篇《太上九真帝君九阴混合纵景万化隐天经》,言存思帝君九阴(北斗九星女神)及五大行星之神,化形隐景,上登玉清之法。 第五篇《太上玉晨郁仪奔日赤景玉文结璘奔月黄景玉章》,言存思日中五帝、月中五夫人等神灵,飞奔日月之法。以上各篇道法皆以存神为主。

人虎传

人虎传

笔记小说。唐李景亮撰。一卷。景亮,唐进士,余皆未详。是编记陇西李徵偶患狂疾而变为虎,颇通人言,讲义气人性,待旧友厚,眷念妻儿。叙述娓娓动听,令人感痛呜咽。全文二千字。有《古今说海》、《唐人说荟》、《唐代丛书》等丛书本。

刘因诗词集

刘因诗词集

诗词集。刘因,元学者。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旧容城县)人。诏征为右赞善大夫,未几即辞归。后更拒绝应聘,有一定民族意识;但又肯定君臣大义“自万古而不可易”,主调和朱(熹)陆(九渊)两派,和许衡同有元代“北方两大儒”之称。诗歌风格豪放,多写古今兴亡之感。著作有《静修集》。为便于查阅,诗集按“五言”、“七言”、“杂体”、“词”重新排序分卷。

破破新唯识论

破破新唯识论

熊十力著,北京大学出版部 1933年出版,中华书局1985年《新唯识论》亦收录。 本书系作者针对刘定权的《破新唯识论》,为自己的 《新唯识论》申辩而作。全书分为《破徵宗》、《破破 计》、《破释难》三部分。在《破徵宗》中,熊氏针对 刘的“托名唯识,假以庄严”的指责,指出自己是不 拘旧说,“实宗护法”,“救彼支离,始作新论”,为自 己融会佛儒的做法辩护。《破破计》以驳论的形式重 申了“体用不二”、“翕辟成变”等观点。指出,唯识 哲学把“种子”说成是本体,把世界说成是种子衍化 而来,是犯了割裂体用的错误,“体用之名,分而不 分,不分而分,恰善形容真实道理”。熊氏强调翕辟 成变之说并不违背佛教的 “空诸行相,而证实相之 旨。”《破释难》则就刘文提出的13个问题作了答辩。

大威仪请问

大威仪请问

大威仪请问,一卷。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