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丑

张丑
  • 姓名:张丑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
  • 出生日期:1577年
  • 逝世日期:1643年
  • 民族族群:

张丑(1577年~1643年),明鉴赏家。原名谦德,字叔益,后改今名。字青甫,号米庵。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善鉴藏,知书、画,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著《清河书画舫》成书。其美学思想,注重“赏鉴”的审美范畴,认为“赏鉴”二义,“本自不同,赏以定其高下,鉴以定其真伪,有分属也。”把审美批评与辨别真伪的审美技术分开,强调“当局者苟能于真笔中力排草率,独取神奇,此为真赏者也。又须于风尘内,屏斥临模,游扬名迹,此为真鉴者也。”指出于真笔中排除草率,于真假中屏斥临模,是鉴赏的真正涵意。提出对古今书画赏鉴要诀,认为“书法以筋骨为神,不当但求形似。画品以理趣为主,奚可徒尚气色?”“夷考宣和、绍兴、明昌之睿赏,弗及宝晋、鸥波、清閟之品题,举一例百,在今犹昔”。“只有千年纸,曾无千岁绢。收藏家轻重攸分,易求古净纸,难觅旧素绢,展玩时,真伪当辨。”“名流韵士,竞以仿效为奇,取圣通人,端在于此。俗子鄙夫,专以临摹藏拙,遗讥有识,岂不由兹?”反映其强调筋骨和理趣的书画美学观点。认为宋徽宗、宋高宗、金章宗的鉴赏能力,不如米芾、赵孟頫、倪瓒高明,说明皇帝的审美鉴赏力不及有真知灼见的画家。要求“善鉴者,毋为重名所骇,毋为秘藏所惑,毋为古纸所欺,毋为拓本所误”。反映其卓异的美学见解。著有《清河书画舫》和《真迹日录》。又著有《野服考》、《米庵鉴古百一诗》。

猜你喜欢的书

月夜孤舟

月夜孤舟

庐隐作品精选集,收录了庐隐的作品《寄天涯一孤鸿》《灵海潮汐致梅姊》《月夜孤舟》《愁情一缕付征鸿》《寄燕北故人》《房东》《秋风秋雨愁煞人》《生命的光荣》《寄梅窠旧主人》《醉后》《雷峰塔下》等。 发发弗弗的飘风,午后吹得更起劲,游人都带着倦意寻觅归程,马路上人迹寥落,但黄昏时风已渐息,柳枝轻轻款摆,翠碧的景山巅上,斜辉散霞,紫罗兰的云慢,横铺在西方的天际,他们在松荫下,迈上轻舟,慢摇兰桨,荡向碧玉似的河心去。全船的人都悄默的看远山群灿,轻吐云烟,听舟底的细水潺援,渐渐的四境包溶于模糊的轮廓里,远景地更清幽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本书于1953年8月开始动笔,1954年1月1日开始于香港《大公报》连载。美丽少女祝英台假扮男妆。来到寒山寺。遇到梁山伯,同窗三载,感情挚深。因父亲得病,祝英台要回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英台表露自己女儿身,梁山伯甚为惊讶,互表爱慕之情。英台被嫁给马文才,英台不从,与梁山伯密会,倾诉衷肠。马家迎亲时。英台来到梁山伯坟前,悲痛欲绝,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现……

笔梦叙

笔梦叙

笔记。清佚名撰。一卷。作者姓氏事迹均不详。约九千字。内容叙述清侍御钱岱一生富贵逸乐生活及最终风流云散的凄凉境况,旨在阐发人生如梦思想。文笔凝炼、叙事生动。有民国年上海文明书局《说库》本。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锁魔镜》。无名氏撰。末本。剧演玉帝以赵昱为嘉州太守,因斩蛟有功于民,敕封灌口二郎神。义弟哪吒为降魔大元帅,镇摄玉结连环寨。二郎过寨,哪吒留之痛饮。酒酣比射,二郎一箭误中天狱锁魔镜。镜破,被锁之九首牛魔罗王和金睛百眼鬼逃往黑风山。天将追之不及。驱邪院主奉玉帝之命遣天神往二郎处,责令二郎与哪吒擒拿妖魔,将功折罪。经过激战,二魔被擒。探子向驱邪院主报告擒魔战况。此剧传本有二:一为明刻本,上述内容提要即据此本;一为明抄本,正名较刻本少一“醉”字。一至三折,两本相同,惟刻本宾白简洁,曲词衬字较少;抄本宾白拖沓,衬字较多,上场人物亦繁。第四折两本互异。抄本第四折为二郎神和哪吒向驱邪院主报告擒魔经过。盖抄本为元明间舞台实演底本。《孤本元明杂剧》依明刻本校印,复取明抄本第四折为第五折增入之,实非原剧面目。本剧正末第一、二、五折扮哪吒,第三折扮天神,第四折扮探子。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续古名家杂剧》本;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

五幕话剧。老舍编剧。作家书屋1943年2月出版。写抗战时期商人乔绅一家的分化过程。乔绅在国难时期靠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大发横财。他不顾民族国家利益,一心依靠金钱力量来控制家中的一切。大儿子乔德山牺牲于抗战前线,他竟斥之为“冤孽”。他的一家遭到时代风暴的冲击,大儿媳因报仇未成患了精神病,二儿乔仙山冲出了家门走上抗战之路,女儿被流氓玩弄,小老婆跟着流氓逃往香港,这一切使乔绅陷于彻底的孤立和失败,促使他开始有所悔悟。剧中还描写了爱国家爱艺术的老画家吕千秋的形象,与乔绅相对照,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作品揭示了一切有违于抗战之行为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和没落的命运,并鼓舞人们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中去。此剧在题材和表现上均有新的开拓。是作者抗战剧作中较为成功之作。

恒水经

恒水经

佛说恒水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与中阿含赡波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