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

郑獬
  • 姓名:郑獬
  • 别名:字毅夫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
  • 出生日期:1022年
  • 逝世日期:1072年
  • 民族族群:

郑獬[xiè](1022年—1072年),字毅夫,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皇祐五年,应进士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四),考官刘敞谓其文颇似唐皇甫湜,擢为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熙宁元年,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徙青州。引病乞闲,提举鸿庆宫。五年卒,年五十一。獬气节豪迈,宗尚韩、柳古文,所著文章有豪气,峭整无长语(《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议论精确,济于世用。其《论冗官状》、《论河北流民札子》、《救祖无择疏》能识见弊端,特立敢言。有一些诗歌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而含讽喻之旨。《采凫茨》诗,清人贺裳谓妙得风谣之遗,有《三百篇》之旨,可备采风之用(《载酒园诗话·郑獬》)。其馀《奉使过居庸关》、《汴河曲》、《戍邕州》、《捕蝗》诸诗均为一时写实之作。写景咏物诗则飘逸清新,颇多佳句,如“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田家》),“更无俗艳能相杂,惟有清香可辨真”(《雪中梅》),“料得凉风消息近,萧萧已在柳梢头”(《舟行次南都遇雨》),均为时人称诵。著有《郧溪集》五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南宋淳熙间,秦焴尝刻其文集于安陆郡斋,明代亡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宋文鉴》、《两宋名贤小集》中辑出诗文,编为《郧溪集》三十卷,现存翰林院抄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八年无倦斋刊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二首。《全宋诗》卷五八○至五八六录其诗七卷。《全宋文》卷一四五七至一四八三收其文二十七卷。事迹见秦焴《郧溪集序》(《郧溪集》卷首附)、《宋史》卷三二一本传。

郑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考正周身穴法歌

考正周身穴法歌

针灸著作。清廖润鸿撰。一卷。润鸿字逵宾,绿江(今湖南沣陵)人。幼习儒学,喜天文、算术、地理、星卜诸学,兼通医术,尤长于针灸。编有《勉学堂针灸集成》等书。年逾四十时得杨继洲《针灸大成》,专心研读有所得,悟及习针灸首要熟穴法,遂参照《医宗金鉴》,考正穴法,正其讹舛,韵以五言,于同治十三年(1874)撰成此书。载有十四经脉、七经八脉、经外奇穴、腧穴分布、取穴方法、针灸禁忌等内容,并将针灸铜人图缩绘成小幅,附于卷末。以歌括形式总结经络、穴法等针灸学的基本问题,间有注释。内容浅显,概括性强,为针灸学入门书。有同治十三年(1874)都门善成堂刻本,一九三九年北平国医砥柱总社铅印本。

罗氏会约医镜

罗氏会约医镜

综合类著作。清罗国纲辑。二十卷。国纲字振召,号整斋,湖南人。少习举子业,喜读医书,遂以医业。临证擅随境处方,多获治验。晚年综合《内经》 及历代有关资料,选择会要,结合平日临证所用考脉法及心得辑成是书,旨在使前人丰富经验,由博返约以为借镜,故名。刊于乾隆五十四年 (1789) 。卷一脉法,卷二治法精要,卷三至卷四伤寒,卷五瘟疫,卷六至卷十三杂症,卷十四至卷十五妇科,卷十六至卷十八本草,卷十九儿科,卷二十疮、痘科。其中对杂症及妇、儿科论述尤详。叙述各证,先辨明病属何脏、何经,属表、里、风、热等性质,后据证立法,备列相应方剂,并述随脉证不同的加减法。后附单方,以备选用。对所引前人之论多发个人见解,对病证辨析较细,论治颇为灵活,间附若干自行化裁新方。全书资料丰富,内容简练,理法严谨,切合实用。有乾隆五十四年镌大成堂梓行本。

洞玄灵宝定观经

洞玄灵宝定观经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绝,无与忤心。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

灵枢经

灵枢经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灵枢经》、《灵枢》,古又称之为《针经》、《九卷》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著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为《内经》的组成部分。本书之成书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前221),后也又续有增补,非一时一人之作。本书又名《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针经》、《九卷》等。隋、唐时出现多种不同传本,但古版本均已佚,现存系南宋时期史崧重新编校本,名为 《灵枢经》。本书卷次,代有变异,原为9卷,现行的《灵枢经》单行本则为12卷。本书载文81篇。内容十分丰富,论及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生理解剖学、病因病机学、摄生学、诊断学、治疗学以及医德和医学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其核心理论是脏腑经络学说,论述重点是经络、俞穴、营卫气血的运行和针灸疗法。说理工具有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研究方法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取类比象。《灵枢经》的问世,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定,并为其后的医学发展尊定了基础,对几千年来的中医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虽然书中有些内容至今尚难以证实,甚至不无糟粕,然其内核是合理的。《素问》、《灵枢》合刻本见《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单行本有元刊本,197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观心诵经法记

观心诵经法记

全一卷。又称观心诵经记。隋代智顗说,唐代湛然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九册。本书乃宣说诵经须身、口、意三业清净,配合空、假、中三观而运慈、悲二法,以趋入第一义空为旨趣。

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对目连等说大自在天子之往因。目犍连于大自在天宫乞食,大自在天先为天后赞佛功德,次以食施,兼语目连过去无数劫事。目连食竟,入定思惟,不能得知。舍利弗,大迦叶,亦不能知。共往问佛,佛乃说其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