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彣

李彣
  • 姓名:李彣
  • 别名:字珥臣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钱塘(今杭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彣[wén],字珥臣,清康熙年间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月不详,李自幼体弱多病,而留心歧黄之术,师从当地名医钱塘医派开山鼻祖张卿子、名医潘邓林二人,熟读《内经》、《难经》,又穷年力索仲景之学,认为 “欲入仲景之室而究《伤寒论》之旨者,舍《金匮要略》无由从,于是取而释之” ,撰《金匮要略广注》三卷,成书于1668年以前,首刊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李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王司空集

王司空集

诗文集。北周人王褒撰。一卷。褒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周文学家。本传称他“识量渊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博览史传。尤工属文”工书法。梁武帝喜其才艺,以弟鄱阳王萧恢之女妻之。梁元帝时官吏部尚书,左仆射,江陵陷落后入北周,历官司空,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时年六十四。梁元帝时,常侍宴赋诗论文于左右,曾作《燕歌行》。妙尽关塞寒苦,梁君臣文士,竞而和之,多为凄切之辞。入周之后,因长于文学,为字文氏所见重,终身未得南返。诗《渡河北》写秋天渡河北上沿途所见,悲凉感伤。前人认为他的诗与庾信齐名,实则不及。然其文名颇高。原有集,已散佚。是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诏、表、启、书、序、箴、铭、碑、祭文、文等近三十篇;乐府、诗约五十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盘洲文集

盘洲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80卷。洪适著。《四库全书总目》谓“适以词科起家,工于俪偶”,“其内外诸制,皆长于润色,藻思绮句,层见迭出”,“至于记序志传之文,亦尚存元祐之法度,尤南宋之铮铮者矣”,“其他表、启、疏、状诸篇,亦多足与宋史参稽”。说明其文章工于俪偶,富于文采,并与朝政密切相关。集中诗歌作品亦如其文。《拟古十三首》仿“古诗十九首”题目,但讲求雕琢,无古诗之清新。另有一组《咏史诗》,借古喻今,时有警句。写景诗间有佳作,如《晓发泰安驿》:“秋梦不能晓,起行山径迷。小车惊宿鹭,列炬误鸣鸡。冷怯霜华重,光瞻斗柄低。金庭有佳处,芳桂想幽栖。”词作以婉约言情为主。〔长相思〕一曲,缠绵悱恻,令人神伤:“朝思归,暮思归,塞雁三年不见飞,断肠天一涯。 千思归,万思归,梦到窗前拂淡眉,觉来双泪垂。”有《四部丛刊》等本。

草山残梦之三:同床异梦

草山残梦之三:同床异梦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写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从蒋介石逃离大陆写起,直至蒋客死台湾,描写了蒋家父子及蒋氏家族在台湾复杂环境中的种种活动及心理状态。《草山残梦第三集 同床异梦》着重刻画了蒋介石与台湾当地势力以及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之间的复杂关系。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在为了维持台湾的统治而合作,但实际上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野心,彼此之间相互猜忌、争斗,呈现出 “同床异梦” 的局面,揭示了国民党内部的混乱和矛盾对其在台湾统治的影响。

古董的自杀

古董的自杀

短篇小说。滕固著。

拳变馀闻

拳变馀闻

罗惇曧撰。是罗氏《庚子国变记》的拾补。是书系杂记,记事不按时间顺序,随闻随录,记叙义和团各派源流,宗教仪式,在京、津活动情况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等事。侧重记叙清廷上层各派之间矛盾,对毓贤、徐桐、赵舒翘、袁昶和许景澄等人有关活动皆一一叙其始末。首见天津庸报馆编印的《庸言》第1卷第3、4号,又见胡寄尘辑《清季野史》。是篇录有义和团揭帖、义和拳源流、义和团首要人物如张德成、曹福田和黄莲圣母的事迹,以及红灯照活动,均为重要的史料。作者序言中提及的《庚子国变记》,全篇约7000余言,叙述义和团兴起至那拉氏母子由西安启程回京止,材料系从李希圣撰《庚子国变记》中录出。

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又作佛为娑伽罗龙经、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于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谓诸法之自性为幻化、不可思议、无所生、无主宰、无有我、无碍、无生、无灭、无色、无相,世间恶业皆妄心所化现。欲断恶业即须依止善法,善法即十善道:离杀生、离偷盗、离邪淫、离妄语、离绮语、离恶口、离两舌、离贪毒、离嗔毒、离邪见等,而修十善道即为行菩萨道。又本经与实叉难陀译之十善业道经为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