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彣

- 姓名:李彣
- 别名:字珥臣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钱塘(今杭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彣[wén],字珥臣,清康熙年间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月不详,李自幼体弱多病,而留心歧黄之术,师从当地名医钱塘医派开山鼻祖张卿子、名医潘邓林二人,熟读《内经》、《难经》,又穷年力索仲景之学,认为 “欲入仲景之室而究《伤寒论》之旨者,舍《金匮要略》无由从,于是取而释之” ,撰《金匮要略广注》三卷,成书于1668年以前,首刊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李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千只鹤
《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作品发表于1952年,主要讲述的是一段涉及两代人的畸恋故事,表现了爱与道德的冲突,同时对日式风物与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细腻,“字里行间仿佛有洁白的千只鹤在晚霞中翩翩飞舞。”三谷菊治的父亲是个著名的茶道师匠,他生前与一位叫栗本近子的女人有染,后来又钟情于太田夫人,而且由于后者而疏远了前者,但前者仍出入于三谷家。在三谷先生去世四年之后的一天,在栗本近子举行的一次茶会上,太田夫人与菊治不期而遇,太田夫人思恋她的昔日情人三谷,竟移情于他的儿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一不道德的爱,在圆觉寺附近的一家旅馆过了一夜。后来太田夫人似乎出于负罪感的恐惧而自杀。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在代母谢罪和以后与菊治的接触中又成为母亲的分身,继续对菊治作了“奉献”。近子原本要把她的一个女弟子雪子这位纯洁的处女介绍给菊治。最后只有那位左乳上长着巴掌大的黑痣而且长着毛成了中性人的栗本近子仍按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
佩玉斋类稿
诗文别集。元杨翮撰。杨翮,字文举,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刘仔肩选其诗入《皇明雅颂正音》,又杨基集《悼杨文举博士》诗有“白发苍苍老奉常,乱离终喜得还乡”句,则翮之卒当在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翮初为江浙行省掾,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官休宁主簿,历江浙儒学提举,迁太常博士。其父杨刚中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间官翰林待制,为当时名宿,有《霜月集》,已不传。虞集、杨维桢是其父执。杨翮既有家学渊源,又得名家指点,故其诗文意度波澜皆严谨有法度。此集刻于至正末,陈旅、虞集、吴复、杨维桢皆为之作序。吴序作于元顺帝元统三年乙亥(1335),杨序作于至正八年戊子(1348)。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收入《四库全书》,十卷,卷一、卷二为记,卷三至卷八为序,卷九为论,卷一○题跋等杂著。除十卷本外,另有元刊不分卷本、许氏不分卷抄本一册。振绮堂有精抄本十三卷;丁氏《藏书志》有抄十三卷本(卷一、卷二记,卷三至卷八序,卷九论,卷一○为题跋,卷一一乐歌,卷一二启,卷一三箴)。据《四库提要补正》,朱绪曾采《上虞水利序》等文六篇、《雅颂正音》所载诗八首,附录于集后。
梅谱
中国画论著。元代王冕撰。一卷。约作于至正八年(1348)之际。刊行版本有日本广岛市图书馆出版的岛田修二郎校注本、《中国书画全书》本。本书的内容包含了采集宋元画梅名家的论述和自己画梅艺术实践的经验体会,共十三则,分别为:原始、总题、总论、述梅妙理、指法、论枝、论花、难画、论梅、口诀、论梅之病、续论梅之病、墨梅指论、扫梅十要。在论述中作者主张梅花画作是画家情感的表现,是心与物的相通。原文为吴太素《松斋梅谱》辑录。
皇明马政纪
明杨时乔撰。十二卷。时乔字宜迁,号止庵,江西上饶人。嘉靖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是书记有明一代马政,自洪武至万历二十三年(1595),计分户马、种马等十二门,叙述其中因革损益。材料丰富,原委详明,切中时病,为研究明朝马政之重要资料。有《玄览堂丛书》本。
杨文忠公三录
明杨廷和著。8卷。书前有明嘉靖六年(1527)著者序、万历三十一年(1603)温纯序,另有乔宇序,年分不详;“辞谢录”前又有明嘉靖元年(1522)林俊序。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纪昀等校后发抄,集于国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清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史部内。著者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弘治二年(1489)进修撰,改左春坊左中允,侍皇太子讲读,拜左春坊大学士,充日讲官。正德二年(1507)由詹事入东阁属典诰勅,改南京吏部左侍郎,迁南京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后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再加光禄大夫柱国,迁改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进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卒谥文忠。本书辑著者历任诸职所作奏疏。书名三录,实分四部:(1)题奏前录,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所上; (2)题奏后录,明世宗嘉靖(1522—1566)年间所上;(3)视草余录,明武宗正德年间至明世宗嘉靖年间任职内阁时所作;(4)辞谢录,正德、嘉靖年间所上。“题奏前录”与“题奏后录”内有自劾不职乞赐罢黜以答天遣疏、请遵祖训以光圣德疏、请处决重囚疏、论紧急贼情疏、议处反贼疏、议处反贼第二疏、请慎重调理疏、请正大狱疏、论大婚诰谕疏、论大婚诰谕第二疏、请一法令以息群议疏等目。“视草余录”记朝廷奏对之言及政事可否之议。“辞谢录”辑辞职谢恩诸疏。
发菩提心经论
凡二卷。天亲著,鸠摩罗什译。全称发菩提心经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共分十二章。内容系就发菩提心而论,据大乘经论、小乘阿毗达磨论书,而详细注释、分类,并说明法数。劝发品第一。发心品第二。愿誓品第三。檀那波罗密品第四。尸罗波罗密品第五。羼提波罗密品第六。毗梨耶波罗密品第七。禅波罗密品第八。般若波罗密品第九。如实法门品第十。空无相品第十一。功德持品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