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S·C·阿伯特

- 姓名:约翰·S·C·阿伯特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缅因州布伦瑞克
- 出生日期:1805年9月19日
- 逝世日期:1877年6月17日
- 民族族群:
约翰·史蒂文斯·卡伯特·阿博特(1805年9月19日-1877年6月17日)(英语:John Stevens Cabot Abbott,1805年9月19日—1877年6月17日)是一位美国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和教育学家,主要作品有《哥伦布、大航海时代与地理大发现》(Christopher Columbus)等,出生于缅因州布伦瑞克,父母是雅各布和贝齐·阿博特。
他是雅各布·阿博特的兄弟,曾与他一起管理纽约市的阿博特研究所,并参与了他的一系列简短的历史传记的编写。阿博特于1825年毕业于鲍登学院,准备在安多佛神学院担任牧师,1830年至1844年,他从公理会教堂退休,先后在伍斯特、罗克斯伯里和楠塔基特布道,这些地方都在马萨诸塞州。
由于他的作品《在家母亲》的成功,他从1844年起致力于文学。他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写过许多关于基督教伦理和通俗历史的书籍,这些书籍被认为培养了人们对历史的普遍兴趣。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广受欢迎的《拿破仑·波拿巴传》(1855),其中描述了拿破仑职业生涯中的各种元素和事件。阿博特自始至终对他的主题持非常赞成的态度。他的主要著作还有:《美国内战史》(1863-1866)、《拿破仑三世皇帝的历史》(1868)和《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历史》(纽约,1871)。他还为W.M. Bogart在1876年出版的关于丹尼尔·布恩的《布恩的一生》一书做了前言。
《美国传记词典》(1906年)中的他的传记写道,艾博特思维清晰,头脑灵活,能够把注意力从某一事物转移到完全不同的另一事物上,然后毫不费力地继续从事之前的工作,而且他还有着异常平和的性格;他以自己的善良和著作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几乎一直工作到去世。《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中他的传记的匿名作者说:“他是一位写了很多关于基督教伦理和历史的书籍的作家,这些书现在看来似乎缺乏学术性,不值得信任,但在当时却很有价值,培养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总的来说,除了他没有写青少年小说外,他的作品在主题和风格上与他的兄弟雅各布·艾博特非常相似。
约翰·S·C·阿伯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絜斋集
南宋哲学家袁燮的著作汇编。因学者称袁燮为絜斋先生,故名。此书包括了袁燮的主要著述和他的主要思想。在此书中,袁燮将陆九渊既视作道德本源又视作知觉主体的“本心”着重引向伦理道德方面,说“人之本心万善咸具,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嗟来之食,宁死不受,是之谓本心”(卷八《跋八箴》)。他进一步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皆是“心”的体现:“心之精神洞彻无间,九州四海靡所不烛”(卷一《都官郎官上殿劄子》)。此书中袁燮从陆九渊的“心即理”观点出发,推出了“天人一理”的命题:“国无定论,人有离心,乖气所召,灾患必作,此恒燠所以应也。天人一理,随感而应,可不畏哉!”(卷三《论弭咎征宜戒逸豫劄子》)此书反映出袁燮除了学宗陆九渊以外,也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他接受了朱熹的道统观,认为:“(孟氏之后)岂无儒宗,然虽有求道之心,而未有得道之实……于是乎道统寝微,不绝如线,寥寥至于我宋,乃始有濂溪先生者,精思密察,窥见其真,得颜氏子之乐,潜养既深,蹈履既熟,乃笔之书,乃见诸行事。二程之学渊源于兹,遂以斯道师表后进,迄今学者趋向不迷,系谁之力,实惟先生复开其端,岂可忘所自哉!”(卷九《濂溪先生祠记》)《絜斋集》既是袁燮的主要著作,也是象山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原为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已佚。后据《永乐大典》所载得文章二百四十八篇,诗一百七十六首,成二十四卷,又以其子袁甫所作序附之,即成今本《絜斋集》。有珍柏木、闽覆本、杭缩本、甬江袁氏刊本等。
不谢方
方书。又名《世补斋不谢方》。1卷。清陆懋修(九芝)撰于同治五年(1866年)。陆氏取“病愈而不谢,病愈之速而更不谢”之意,谓书中诸方有使疾病速愈之效,故名《不谢方》。共收风寒温散方、风热凉散方、风寒挟食方、风寒挟痰方等温病、内、妇、儿科用方30首,每方概述应用要领。现存稿本、《世补斋医书》本等。
灵宝九幽长夜起尸度亡玄章
《灵宝九幽长夜起尸度亡玄章》,撰人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本篇编集祓死度亡之五言歌词二十六章,大抵言生不修福行善,死则受苦罹殃,必须修斋布施,方得度亡升天。是篇所集盖为黄箓斋之斋仪词章。
女才子书
十二卷。清徐震撰。徐震字秋涛,别署烟水散人,浙江嘉兴人。约生于顺治、康熙年间,康熙末年尚在世,生平事迹不详。所著小说有 《女才子书》、《珍珠舶》、《乐田演义》、《合浦珠》等多种。《女才子书》又名《美人书》、《情史续书》、《女才子传》,短篇小说集。每卷记一个女子,共十二人事。每卷有偶句题目,述事用文言,近于唐传奇笔法。卷一写杭州豪公子妾冯小青才貌双全,为大妇所妒,幽怨而死;卷二写杨碧秋守节,被人逼作尼姑,后遇其子登科团圆事;卷三写张小莲与朱生相爱,几经曲折终成良缘事;卷四写崔淑被休,后嫁杨汝元享荣华富贵事;卷五写张畹香善于持家处世,得免贫穷灾祸事;卷六写陈霞如与表兄崔襄婚爱事;卷七写卢云卿学卓文君守寡又嫁事;卷八写郝湘娥尽节,奸人崔平仲得冥报事;卷九写王琰贞节自守事;卷十写谢彩与丁七郎婚后双双成仙事;卷十一写妓女郑玉姬与吕隽生相恋成婚事; 卷十二写宋琬与谢骐私奔,历经波折终归美满事。故事不出才子佳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男女青年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但又有宣扬贞节观念的矛盾,寓含劝惩说教。有清初刻本。清顺治间刻本,题《美人书》。清乾隆大德堂刊本。道光味根斋刊本,题《女才子传一名情史续书》。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两军师隔江斗智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隔江斗智》。撰人姓名不详。旦本。剧写三国赤壁之战以后,荆襄九郡力刘备所得,详。剧写三国赤壁之战以后,荆襄九郡力刘备所得,孙权与刘备反目成仇。周瑜为夺回荆州,乃以孙刘结亲为名,拟乘送小姐孙安成亲之机,派兵夺回荆州。诸葛亮识破周瑜此计,着张飞挡回周瑜所遣诸将。一计不成,周又生一计,拟在刘备送夫人回门时强索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派张飞过江把刘备安全接回。
观音经普门品肤说
观音经普门品肤说,一卷,清灵耀说并序,有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