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会

杨文会
  • 姓名:杨文会
  • 别名:字仁山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石埭
  • 出生日期:1837
  • 逝世日期:1911
  • 民族族群:

杨文会(1837~1911),中国近代著名佛学家。字仁山,安徽石埭(今安徽石台)人。10岁开始受读。喜读奇书,凡道家兵书及诸子莫不购置,音韵历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之术也靡不探赜,韫之于心。因读 《金刚经》、《大乘起信论》,萌心向佛。1865年到南京,得经书数种,立下唯流通佛典,普济众生之大愿。感于佛书散佚,唯于求得,遂于好友十余人,募捐集资,于1866年在南京创立金陵刻经处,首刻《净土四经》。1873年辞去公职,专心在家事佛,究竟佛乘,又去外地搜求佛典。1878年随曾纪泽出使英法二国,考察西方政治、经济、教育情况,学习天文、显微、测绘等。自治天文地球仪器。1886年又随刘芝田出使英国,考察政治、制造诸学。他致书日本友人南条文雄,购求中国古佚佛书,在日本找回失传经疏300余种,随即选出善本刊印流通。1895年与锡兰 (今斯里兰卡) 僧人达磨波罗在上海会面,相约复兴印度佛教,因感于佛教教育迫切,乃自编《佛学初学课本》。1907年于刻经处创办佛教学堂祇洹精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教育的佛教学堂,开设汉语、英文、佛学等课程,学者20余人,不久停办。1910年与人创办佛学研究会,自任会长,每月讲经一次,研习佛法。75岁逝世,入塔于金陵刻经处。杨文会一生弘法40余年,刻经流通百万卷,印刷佛像十万张,整理佛经数十种,注释百余卷。杨文会先生是中国当代佛教复兴的开创者之一。他对当代佛教事业的贡献一是刊刻整理流通佛典; 二是兴办佛教教育,培养佛教人才。主要著述有 《等不等观杂录》 和《杨仁山居士遗著》。杨文会自称其佛学思想是大乘之机,他思想开放,广而纳之,对佛教各宗均有涉及。认为中国佛教有 “十宗”;提出 “转七识为平等性智,使天下人无不同仁”的观点。他早年 “崇禅宗而轻净土”,晚年则强调“一切法门皆趋净土一门”,全心归于净土,往期西方。此外,对各经的源流梳理考证和用佛教教义来诠释儒、释、道经典也是他佛学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他的佛学思想是极为丰富的。

猜你喜欢的书

读禅阅世

天才诗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苏曼殊经典名篇结集,著名学者章太炎、陈独秀高度评价苏曼殊并对其推崇备至。苏曼殊文学艺术造诣极高,与弘一大师李叔同并称“南社二僧”,诗人柳亚子盛赞其为“灵界诗翁”“千秋绝笔”!《读禅阅世》收录他大部分作品,他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

脉语

《脉语》,脉学著作。一名《脉学精华》。二卷。明·吴昆撰。刊于1584年。本书论脉简要,颇有见地。作者对太素脉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书末附脉案格式,是对医者的诊病时书写病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台湾兵备手抄

本书不分卷,据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抄本编印。按清代台湾兵备掌于台湾镇挂印总兵官之手,「台湾兵备字抄」,即为台湾总兵掌理兵备随时应用之手册。据考,此一「手抄」为同治十一年至十二年间台湾总兵林宜华所用。经整理后,各类事项分为台澎各营在职员弁名单、台澎新章营制、台湾南路汛塘尖宿里站、台湾北路汛塘尖宿里站、艋舺营所辖地方洋面程途里数、澎湖水路程途里数、台湾四县四至陆路里数、各项规费银数、出巡事项、部颁枪靶箭靶定式、操演全图、参加操演官兵人数、台湾府城操阵号令、台湾郡城水陆合操大小队弁兵名数、郡城炮位、台澎水陆十六营额设官兵马船数、镇标中左右三营城守左右两军营制、同治八年裁兵加饷台澎定额官兵汛塘、台湾镇标中营官兵马匹俸薪心蔬饷干养廉、札发简明告示、牌示南巡日期等二十一目。上列事项,就中以「各项规费银数」为最堪注意之史料。

禅外说禅

禅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是一种灭苦的生活之道,顿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难以言传。传统的传的方法是禅门内的传心和宏法式,或乞援于名相,或乞援于观心,结果常常是难于领会,甚至流为神秘主义。 《禅外说禅》,顾名思义,是“身立门外”,“体会到不懂禅的人是怎么不懂的”,目的是“要使不懂的人去懂”。作者是把禅当作文化史中的一个分支来讲述的,是置身史外来讲史,因而可以不偏不倚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科学常识为依据,由人生之道谈起,然后层层深入,讲述各时代佛教的发展,禅宗史略,禅的所求和修持方法,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价值和缺欠以及禅宗对中土哲学思想、诗词的影响等等,还谈到它的影响和将来。本书理精辟而言浅易,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中国佛教的大略,而且可以揭开禅的神秘面纱,变恍兮惚兮的禅理为明晰易解的科学常识。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幖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三卷,唐法全集,日本慧光题记,外题大毘卢遮那成就瑜伽,世称青龙轨。

解深密经

梵名Sam!dhinirmocana -su^tra 。凡五卷。略称深密经。唐朝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同本异译尚有南朝陈代真谛所译之佛说解节经(一卷)、北魏菩提流支所译之深密解脱经(五卷),西藏亦有译本。别生经有刘宋求那跋陀罗之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即玄奘译本之第七品)、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一卷(即玄奘译本之第八品)、陈代真谛之解节经一卷(即玄奘译本之第二品)。本经属中期大乘经典,系法相宗之根本典籍。其内容分为八品。(一)序品,叙述佛陀于十八圆满受用土,现出二十一种功德成就受用身时,无量大声闻众与大菩萨众集会之情景。(二)胜义谛相品,说明胜义谛真如乃是离名言之有无二相,超越寻思所行,远离诸法之一异相,而遍于一味相。(三) 心意识相品,叙说阿陀那识、阿赖耶识、一切种子心识、心;并说明与六识之俱转。(四)一切法相品,叙说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五)无自性相品,阐说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等三种无自性与三时教。(六) 分别瑜伽品,详说止观行,说明识之所缘仅是唯识之所现。(七) 地波罗蜜多品,述说十地及十波罗蜜多行。(八)如来成所作事品,说明如来法身相及其化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