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阅

- 姓名:阮阅
- 别名:字闳休,自号散翁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庐州舒城(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阮阅,宋代文学家。字闳休,自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生卒年不详。庐州舒城(今属安徽)人。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做过钱塘幕官,后来以户部郎官出知巢县。宣和二年(1120),由朝散大夫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元年(1127),以中奉大夫为袁州知州,致仕后定居宜春。阮阅善诗能文,曾用七绝作《郴江百咏》而闻名于世。因为他擅长绝句,所以有“阮绝句”之称。他的诗受当时风气的影响,以议论为主,但也时有佳作,如《东山》诗:“黎杖芒鞋过水东,红裙寂寞酒樽红。郡人见我应相笑,不似山公与谢公。”《乾明寺》诗句:“直松曲棘都休道,庭下山茶为甚红。”往往自有思致。他又能作词,有《巢令君阮户部词》1卷,虽失传,然《全宋词》尚收其作6首。
阮阅的著作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诗话总龟》。此书在诗话中,荟萃最为丰富,对于遗篇旧闻,采摭颇详。在当时,与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相辅而行,北宋以前的诗话也大致备载于这两部书中。相较而言,《总龟》以类编排,便于检事,《丛话》以人为纲,利于论人,《总龟》重采集,《丛话》重考证。各有特色,颇便读者检索。《总龟》前集共引书100种,其中诗话及与诗话有关者即占大半,而多数已散佚,更是弥足珍贵。此书又多采小说家言,而所采之书,今天也大多不存,即使仍存之书,也有部分亡佚,可根据《总龟》补充与较订。所以此书对于宋代以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意义尤为重大。《总龟》后集50卷,基本上是《苕溪渔隐丛话》、《䂬溪诗话》与《韵语阳秋》3书的杂凑,实为后来“书坊捏合”之作,并非阮阅原本,价值也不高。《总龟》传世刻本较多,以今人周本淳校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最为完备。
猜你喜欢的书
蜀锦谱
记述蜀锦工艺和花色习俗的书。作者姓名已佚,大约在南宋时期成书。明人杨慎所编纂的《全蜀艺文志》,题其为元人费著所作。书中记录了宋代成都地区民间机户和官办锦院的织锦情况。介绍了蜀锦发展的历史变迁。记述了当时成都锦院之概况和所产八答晕锦、盘球锦、簇四金雕锦等120个品种, 以及茶马司锦院所产的20余个品种。是研究古代蜀锦的专书。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忠翊郎添差池州监押赵子俅述跋,述宣和年间诵经故事,该经盖出自北宋末。述救苦天尊威力及十方天尊号,劝人诵经悟道。
大猎赋
辞赋名篇。唐代李白作。《全唐文》见载。此赋为天宝初李白供奉翰林时随玄宗出猎所作。赋作的规模、体制,均模拟汉大赋,以《子虚》、《上林》、《长杨》、《羽猎》为师范。全赋分两大部分。先大力铺陈夸诞,极言天子出猎的盛况盛景:“千骑飚扫,万乘雷奔。”“羽毛扬兮九天绛,猎火燃兮千山红。”“喷血流川,飞毛洒雪。”后归之于讽谏:“俄而君王茫然改容,愀然有失,于居安思危,防险戒逸,斯驰骋以狂发,非至理之弘术。且夫人君以端拱为尊,玄妙为宝。暴殄天物,是谓不道。乃命去三面之网,示六合之仁。”“回蜺旌,反銮舆。访广成于至道,问大隗之幽居。”赋中儒道思想相杂,各得所用。少数语句虽有汉赋风格,如:“攒高牙以总总兮,驻华盖之森森”等;但总的来说还是唐赋风格,有较多的排偶,无汉赋的板重、奇字,同时也表现出李白个人的清新俊逸特色,如:“金戈森行,洗晴野之寒霜;虹旗电掣,卷长空之飞雪。吴骖走练,宛马蹀血。萦众山之联绵,隔远水之明灭。”语言洗炼,给人以独特的美学感受,同时亦可看出唐赋与汉赋在语言上的发展变化。
张孔目智勘魔合罗
元杂剧剧本。作者孟汉卿,元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毫州(今安徽亳县)人。所作杂剧仅存《魔合罗》一种。《魔合罗》属公案戏。全名《张孔目智勘魔合罗》,魔合罗是梵文。原来是卖儿童玩具的叫卖声,元代把孩子们玩儿的泥人儿也唤作魔合罗。 情节:这出戏说的是洛阳人李德昌外出做生意期间,妻子刘玉娘在家以卖绒线为生。李德昌的堂弟李文道对刘玉娘心存歹意,遭到玉娘严厉斥责,遂心怀不满。当一个卖魔合罗的老人捎信来说李德昌做生意赚了钱,但病倒在途中的将军庙里,要玉娘去接他的时候,正巧玉娘不在家, 老人就请李文道转告。李文道心生毒计,把玉娘指向别处,自己抢先赶到将军庙给李德昌吃了毒药,夺走了银子。等玉娘终于赶到将军庙的时候,李德昌已经奄奄一息,拉回家就死了。这时候李文道强迫玉娘嫁给他,如不从,就告她害死亲夫。玉娘宁死不从,结果李文道恶人先告状,并贿赂知县和衙役将玉娘屈打成招。此案被一个叫张鼎的看出破绽,他不顾自身利害,以一个魔合罗为线索,层层追査,终于査到了真凶,保护了无辜。
楞严经摸象记
楞严经摸象记,一卷,明袾宏述并序,附诸经,出云栖法彙,见新编续藏。亦称《楞严经摸象记》,简称《摸象记》。佛典注疏。明万历三十年(1602)袾宏述。是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作者在引文中称:因感于古来诸家于《楞严经》“彼此角立,如盲讥盲”,故主张释经只要言之在理,如盲人摸象虽不得象,未尝非象。该书除摘取《楞严经》语句百余则,“略为剖析,以例全帙”,对《般若心经》、《圆觉经》、《法华经》、《华严经》、《永嘉集》等亦略举一二则,予以解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十卷,金王子成集,赵秉文序,李纯甫序,日本至道序,元朴免跋,明李克墩跋。总共分为十三门:第一,归依西方三宝,第二,决疑生信,第三,引教比证,第四,往生传录,第五,极乐庄严,第六,礼忏罪障,第七,发菩提心,第八,发愿往生,第九,求生行门,第十,总为礼佛,第十一,自庆,第十二,普皆回向,第十三,嘱累流通。其中每卷都分正文与注释部分,正文为念诵的忏本,而注释阐发礼忏的教理,“广则恐其文繁,略则虑其义阙。如常礼念应赴,只读大字。若推本末因缘,须寻小注。庶得广略两存自他俱益。”在注释中广泛征引各种经论及前代净宗著述,对净土教理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较为全面反映了金代的净土思想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