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荦

- 姓名:王仲荦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13年10月12日
- 逝世日期:1986年6月4日
- 民族族群:
王仲荦[luò](1913年10月12日一1986年6月4日),祖籍浙江余姚,生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章太炎先生入室弟子。曾任上海太炎文学院教授、中央大学副教授。1947年起,任山东大学副教授、教授,历史系主任。1980年起,为中国唐史学会第一、第二届副理事长,山东省史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86年6月4日在济南去世。
1962年11月起,为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之一,主持“南朝五史”点校工作,其中《宋书》和《南齐书》由其独自承担,并与张维华合作点校《南史》。历40余年撰定《北周六典》(1979)、《北周地理志》(1990),详考一代典章史地,补史正误,贡献尤著。20世纪50年代,发表《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的形成问题》(《文史哲》,1956),为古史分期问题讨论持魏晋封建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从茶叶经济发展历史看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征》(《文史哲》,1953年第2期),是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的重要代表作。还对敦煌谱牒和地志残片进行细致考释,凡三四十万言,分别收入《㟙华山馆丛稿》(1987)、《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2007)。对鲜卑与代北姓氏的专题考证有《鲜卑姓氏考》《代北姓氏考》,收入《㟙华山馆丛稿续编》(1995)。代表作为《魏晋南北朝史》(1979)和《隋唐五代史》(1988),皆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断代史经典之作,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具有开创性,体现了对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史的诸多卓见和总体把握。著作除上述诸种外还有《金泥玉屑丛考》(1998)和《西昆酬唱集注》(2001)等,后均收入2007年中华书局出版《王仲荦著作集》。
在5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王仲荦经历过剧烈的社会变迁。他具有深厚的国学造诣,后来受马克思主义史学和现代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旧学与新知熔于一炉,考据实证与理性思辨相得益彰,兼长著史与考史,在两大领域都自成体系,对20世纪的中国史学和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鄱阳集
十二卷。宋彭汝砺撰。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第一。历官权吏部尚书,出知江州。彭汝砺为官耿直,敢言人所难言,曾陈十事,指谪朝政利害,风节凛然。史称汝“砺词命雅正,有古人风,而诗笔亦谐婉可讽。”明瞿佑《归田诗话》曾极推其诗词“情致缠绵”。王士祯在《居易录》中,曾引其梅花诗中“潇湘此日堪肠断,随处幽香著莫人”句,来考证朱淑真词耶律楚材诗内“著莫”二字的出处。其诗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汝砺曾著易义、诗义、奏议、诗文五十卷,大多佚失。《鄱阳集》乃诗集十二卷,本集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周彦、高泽履刻本,并增辑《补遗》一卷,和 《四库全书》 本存世。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长飞纲司命大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言飞步南斗六星法术,配以符图。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神符类。以符箓飞升之法。绘南斗六真、南斗玉女像及南斗符。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四库本]
二十七卷。旧题南宋叶隆礼撰。隆礼字士则,号渔林,嘉兴 (今属浙江) 人。淳琇七年(1247)进士,历官建康府西厅通判,国子监簿。此书所附进书表题“淳熙七年三朋秘书丞叶隆礼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认为是假托叶隆礼之名,但“纵属伪作,亦出自元人之手”。书凡帝纪十二卷,列传七卷,晋、宋、辽三国往来文书一卷,族姓、风俗及各种制度一卷,地理及典章制度二卷,宋人行程录及诸杂记四卷。卷首有《契丹国九主年谱》、《契丹国初兴本末》、《契丹国世系之图》、《契丹国地理之图》、《晋献契全燕之图》。《辽史》天祚帝一朝史实,多取材于此,可据此书补订《辽史》。辽代史料甚少,通记辽代历史的著作,除《辽史》外,只有《契丹国志》,所以此书为治辽史的必备书。有元刻本,清乾隆武英殿本、承恩堂刻本和扫叶山房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点校本。
日讲四书解义
二十六卷,清康熙编著。成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其书以为内圣外王之道备于孔子,孔子的心法又寓于六经。六经的精义又集中于《论语》。《论语》又得曾子、子思、孟子递相推衍,而有《大学》、《中庸》、《孟子》,四书都是千古帝王的枢要,非仅为儒生章句之业。其实,此书所依据的不过是康熙皇帝御用儒学讲官的讲义。
诸经要略文
诸经要略文,一卷,首尾缺,编号二八二一。
圣大总持王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阿难说四咒。能知七生、十四生、二十一生及倍倍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