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荦

- 姓名:王仲荦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13年10月12日
- 逝世日期:1986年6月4日
- 民族族群:
王仲荦[luò](1913年10月12日一1986年6月4日),祖籍浙江余姚,生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章太炎先生入室弟子。曾任上海太炎文学院教授、中央大学副教授。1947年起,任山东大学副教授、教授,历史系主任。1980年起,为中国唐史学会第一、第二届副理事长,山东省史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86年6月4日在济南去世。
1962年11月起,为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之一,主持“南朝五史”点校工作,其中《宋书》和《南齐书》由其独自承担,并与张维华合作点校《南史》。历40余年撰定《北周六典》(1979)、《北周地理志》(1990),详考一代典章史地,补史正误,贡献尤著。20世纪50年代,发表《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的形成问题》(《文史哲》,1956),为古史分期问题讨论持魏晋封建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从茶叶经济发展历史看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征》(《文史哲》,1953年第2期),是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的重要代表作。还对敦煌谱牒和地志残片进行细致考释,凡三四十万言,分别收入《㟙华山馆丛稿》(1987)、《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2007)。对鲜卑与代北姓氏的专题考证有《鲜卑姓氏考》《代北姓氏考》,收入《㟙华山馆丛稿续编》(1995)。代表作为《魏晋南北朝史》(1979)和《隋唐五代史》(1988),皆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断代史经典之作,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具有开创性,体现了对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史的诸多卓见和总体把握。著作除上述诸种外还有《金泥玉屑丛考》(1998)和《西昆酬唱集注》(2001)等,后均收入2007年中华书局出版《王仲荦著作集》。
在5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王仲荦经历过剧烈的社会变迁。他具有深厚的国学造诣,后来受马克思主义史学和现代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旧学与新知熔于一炉,考据实证与理性思辨相得益彰,兼长著史与考史,在两大领域都自成体系,对20世纪的中国史学和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一九八四
长篇小说。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1903~1950)著。1985年花城出版社出版。董乐山译。作者原名埃瑞克·布莱尔曾参加西班牙内战并负伤。他把自己视为一个民主社会主义者,十分痛恨极权主义。《1984》这部小说发表于1949年。作品描写未来社会中十分可怕的极权统治。在那种社会里,人权被践踏,个人在进行毫无希望的抗争,而最终不得不面对异常强大的社会现实。主人公温斯顿渴望得到真理和正义,但是在一个个人天地荡然无存,一旦背离正统思想就会被处以极刑的社会制度下,温斯顿终于认识到个人的渺小和斗争的无望。他曾经历过一次恋爱,却因自己被思想警察逮捕而完结。在几个月的囚禁生活中,他被严刑拷打,清洗脑筋,后来他被释放出狱。而这时,他已经成为一个甘心情愿向社会低头屈服的被彻底驯服的人了。小说提醒人们要警惕警察国家的出现,如果那样,将会出现一个权力决定一切,为了当前的目的而不断篡改历史、官方语言越来越扼杀独立思维和不同观点的窒息社会。
行水金鉴
清傅泽洪主编,郑元庆编辑。共175卷,卷首附图1卷。收录自《禹贡》以下、清康熙末年(1722)以前有关黄河、长江、淮河、运河、永定河等水系的源流、变迁和治水的文献资料。主编傅泽洪字稚君,镶红旗汉军,曾任淮扬道河官,“尝寒暑风雨于泥淖畚锸间二十余年”,富有治水经验。该书侧重于河道兴废及河堤闸坝疏筑塞防的经验教训,兼论官司、夫役、河道钱粮、漕规漕运等事,目的是要供治水者借鉴,故曰《行水金鉴》。体例上按照水系进行分类,每类中再按照朝代先后编排。所收编的资料十分丰富。凡《禹贡》、《河渠书》、《沟洫志》、《水经注》,两汉魏晋南北朝帝纪列传及各种地志悉行辑录,庶求完备。新旧《唐书》无河渠志,则凡纪传所有,无不登载。宋金元三史除《河渠志》外,如纪传、五行、百官诸志,捃拾靡遗。明代则据《明实录》、《明会典》、《明史稿》及各省通志、府州县志,旁及碑版、稗史、小说。对历代治河名臣著作,如潘季驯《河防一览》、万恭《治水筌蹄》、靳辅《治河书》、张伯行《居济一得》等摘录尤多。几乎囊括了当时所能见的文献图籍。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谈水道者,观此一篇,宏纲巨目,亦见其大凡矣。”杨寿楣评价说:“凡讲求水政者、莫不奉为圭臬”。书成于雍正三年(1725)。该书的体例多为后来所沿用。道光十一年(1831),黎世序、张井、潘锡恩编有《续行水金鉴》,所收资料从雍正初年至嘉庆末年(1820)。共156卷,附卷首1卷。1936年武同举等应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水利处邀请编有《再续行水金鉴》,昕收资料从道光初年至宣统末年(1911),共200卷。二书体裁、范围均与《行水金鉴》大体相同,取材主要为《清实录》、《东华录》、《会典》、《谕折汇存》、以及各种档案、章奏、专著、方志等。三书首尾衔接,系统地汇总了中国古代各主要河流的文献资料。1955年南京水利实验处编辑出版有《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分类索引》,除编制索引外,并作有校勘,便于查找,可参考。
秋灯琐忆
《秋灯琐忆》是清代文人蒋坦所作散文集,内容记述了他与爱妻秋芙的日常生活琐事。这是一对情深意笃、才情清绝、心性淡远的夫妻,他们意趣高雅,性情相契,尽管生活贫寒,却整日涵泳于琴棋书画中,陶然忘忧。他们既是一对夫妻,又是两个韵友。《秋灯琐忆》是一种“忆语体”,也就是回忆录的意思。文辞极美,叙事传情栩然哀切,辄催人泪下。据说秋芙天生体弱,却生具慧根,悟性奇高。凡古琴、绘画、诗词、书法等雅业,触手便通,让人讶异难解。有道家的高人说她是昙阳转世,蒋坦认为是真的。秋芙曾写过这样两句诗“空到色香何有相,若离文字岂能禅。”其境界之高,似非凡人气象。秋芙从小笃信佛法,诵经礼佛二十年,三十多岁的时候,终于西去了,真正是“人间不许见白头”。秋芙死后,蒋坦也全心礼佛,夕梵晨钟,忏除慧业。蒋坦向佛陀许下这样的心愿:如果自己能够往生西方,愿意和秋芙并肩而坐,听弥陀说法。如果还要堕入娑婆人间,则愿意和秋芙世世永为夫妇。四十二岁左右,蒋坦也死了。他是因为兵乱饿死的。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卷末太极左仙公劝人诵《大献经》。《大献经》乃六朝古灵宝经,本经盖出自其后。太极左仙公向三真人述地狱之苦、六道轮回及供献功德因缘,劝人“八日”奉礼天尊,以度亡魂。
杀狗记
全名《杨德贤妇杀狗劝夫》,古代南戏剧本。作者不详。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述及元末明初时徐撰南戏《杀狗记》,多从此说。明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有《杀狗劝夫》,徐或系据其改编。元萧德祥有《杨氏女杀狗劝夫》杂剧,这两部作品的先后关系尚无定论。现存多为明人改本,题名多为《杀狗记》。有明汲古阁原刊本,清暖红室刊本,《古本戏曲丛刊》本。与《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合称为“南戏古曲四大家”。全剧36出,描写富豪子弟孙华与市井无赖柳龙卿、胡子传交往,把同胞兄弟孙荣赶出家门。孙华的妻子杨月贞屡劝不听,便杀了一条狗,伪装成死尸放置门外。孙华深夜归来,大惊,急忙去找柳龙卿、胡子传,柳、胡推脱不管。孙荣却不记前恨,帮他把“尸首”埋掉,使孙华深受感动,于是兄弟重新和好。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六卷,宋.允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