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罗森·加德纳

- 姓名:塞缪尔·罗森·加德纳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罗普利
- 出生日期:1829年3月4日
- 逝世日期:1902年2月24日
- 民族族群:
塞缪尔·罗森·加德纳(Samuel Rawson Gardiner,1829年3月4日-1902年2月24日)1829年3月4日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奥尔斯福德附近的罗普利,1902年2月24日卒于肯特郡塞文欧克斯,英国历史学家,专门研究 17 世纪英国历史。
他在温彻斯特大学和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接受教育,并在欧文教会(Irvingite Church)做了几年教师。从1871年到1885年,他在伦敦国王学院任教,并于1876年成为该学院的现代史教授。1884年,他被选为牛津大学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的院士,1892年被选为默顿学院(Merton College)的院士,但于1894年拒绝了皇家教授职位。
他在西曼卡斯、威尼斯、罗马、布鲁塞尔和巴黎以及英国的手稿收藏中的研究,为1863年至1900年间形成的这项艰巨事业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权威。其主要阶段是《从詹姆斯一世登基到内战爆发,1603-1642年的英国历史》,10卷(1883-84);《大内战史1642-1649》,3卷(1886),4卷(1893);《英联邦和保护国史1649-1660》,4卷(1903)。在分析内战原因时,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个人动机,并对政治行为背后的物质因素有了广泛的理解。他准备将英国的民族意识归功于比任何政府形式所规定的更广泛、更深刻的民族意识,这为他的朴实无华的编年史增添了戏剧性。虽然可能存在不一致和误解,但他的《英国史》的权威性仍然赢得了尊重。
塞缪尔·罗森·加德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阿德勒告诉我们,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地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 《儿童教育心理学》基于个体心理学这个理论依据,对儿童人格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为人父母者、教师及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外,《儿童教育心理学》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部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心理学佳作。
科学与假设
法国马赫主义者彭加勒的著作。1902年出版。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四部分14章。第一部分论“数与量”,包括第一章数学推理的性质,第2章数学量与实验;第二部分论“空间”,包括第3章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第4章空间与几何,第5章经验与几何;第三部分论“力”,包括第6章经典力学,第7章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第8章能与热力学;第四部分论“自然界”,包括第9章物理学中的假设,第10章近代物理学之理论,第11章概率计算,第12章光学与电学,第13章电动力学,第14章物质的究竟。 在这部著作中,彭加勒从算术和几何学,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科学,来论证公约、假设以及感觉关系是衡量科学客观性的标准。在导言中说,假设在科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数学及其相关的科学中,所谓假设就是指公约和定义。 彭加勒说,数和量并非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们是我们首创的;几何学的基本原理不是来自经验,而是一种公约;力学虽然比较直接依赖于经验,但还含有几何公设的公约性;物理学虽然同以上各门科学不同,但同样是假设在起作用。在这里彭加勒谈到概率计算,说明“在许多情况中,物理学家的地位有如赌博者,只盼望幸运”,就是说,“一切预见的事实只是大概的。一种预见无论如何稳固,我们决不能绝对确信它不致被实验所推翻”。而概率计算之有意义,在于它承认以一种假设或是常常略含任意性的公约为起点。
多产集
短篇小说集。周文著。列入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版。除《序》外,收1934年至1936年所写短篇小说15篇,附录2篇。其中《红丸》描写警察查获一罐烟土(红丸),在上交过程中,经手的巡警、传达、科长、督察员、局长等都想从中获利;《健康比赛》描写王奶妈奶养的主人的孩子肥胖康健,自己的儿子却骨瘦如柴;《第三生命》描写西南旧军队以鸦片烟枪为第三生命的腐败情形;《茶包》描写由内地往康藏背运茶包的农民的困苦生活。另外11篇是《山坡下》、《山坡上》、《俘虏们》、《三等车上》、《诊》、《不俗的一群》、《名》、《那首诗》、《陈司事》、《病马》和《退却》。《多产集》短篇小说集收入作者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间的短篇小说十四篇和散文《第三生命》、《茶包》两篇,一九三六年二月由作者本人亲自编定,一九三六年八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此文集将两篇散文编入第三卷“文论·杂文”卷。
幼科折衷
儿科著作。2卷。明秦昌遇(景明)编集。刊年不详。作者认为幼科诸书之治法非偏寒偏热之误,便有喜补、喜泻之殊,遂力求折衷,并以为书。卷首述小儿食物宜忌、初生护养、入门审候歌、三关脉纹主病歌;次论急慢惊风、疳积等常见病证治40余种,并载医学杂论数篇,叙述小儿初生诸疾、脉法、五脏相胜之邪、五脏虚实所主、五脏补泻、运气等内容。书中所论病证,每篇均分总括、脉法、方药、论述等内容,总括录前人四句歌诀概述本病,脉法以王叔和《脉经》之说为主,方药多取自古代名医名著,论述又以《内经》要旨为提纲,摘引历代名医学说,间附己意予以阐论。眉目清晰,述理简明。现存清抄本及其复印本。
宗范
凡二卷。清代钱伊庵编,道光十五年(1835)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伊庵以禅源、彻参、调习、入圣、利人、显喻、机用、纲宗、示辩、贯教等十章,说别传之妙心。援引各宗先圣之参悟机缘,依参究之先后次序,层层阐示教禅合一、禅净双修之义;吁学人发‘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之宏愿。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元魏菩提流支译。思益梵天所问经之异译。同《思益梵天所问经》。而不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