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健

刘子健
  • 姓名:刘子健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19
  • 逝世日期:1993
  • 民族族群:

刘子健(1919-1993)祖籍贵阳,长于上海,后就读于北平清华大学。日寇侵占北平后,清华南迁,先生旋入读燕京大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先生及燕京部分师生被怀疑从事抵抗活动,同陷囹圄。先生日后每谓,于此战时遭际了无悔咎。战争结束后,先生作为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的中方法律代表团成员,前往日本。刘子健先生,在燕京时期的老师且终身尊为导师的洪业先生的影响下,来到美国,从事政治时事方面的研究。1950年,获匹兹堡大学博士学位,并在该大学及其他学校任教。1960年,成为斯坦福大学教员。1965年,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斯坦福,由刘子健先生牵头,启动了一项极富远见的学术计划,该计划不但促进了美台之间的学术及文化交流,而且令众多“中国研究”领域的研究生们受惠。在刘子健等先生的努力下,这一计划最终发展成台北的“美国各大学联合研习所”(1997年后改称“台大国际华语研习所”)。1959年,凭借一本名为《宋代中国的变法》的小书,刘子健先生一跃成为宋史界的领军人物。这本书是日后极有影响的“哈佛东亚研究丛书”的第三种。刘子健先生研究的对象是帝国晚期最具争议性的题目之一,他征引了极广泛的史料,运用其自称为“截面研究法”的手段,对这一复杂的时期进行了颇有说服力的记述。此外,该书充分利用了日本及中国学者最新的中国史研究成果,在这方面,它与当时一般的西文著作比起来,可谓着了先鞭,令人侧目。尽管后继者不乏其人,但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刘子健先生始终是促进美日两国学界交流的一座桥梁。

猜你喜欢的书

武林藏书录

武林藏书录

藏书史著作。丁申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丁氏嘉惠堂自刻本,1957年12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丁氏原刻本排印。武林为杭州别称,起于宋代。丁申(?—1880),字竹舟,浙江杭州人,与其弟丁丙有“双丁”之名。咸同间,“双丁”见文澜阁《四库全书》零落满地,深夜潜身诣阁,从灰焚中尽力抢救,并出资补钞,文澜阁书得以恢复原貌。家有八千卷楼,为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又于乡贤著作悉心搜求,合编《国朝杭郡诗三辑》100卷,为杭郡一大地方文献。本书共3卷,卷首、卷末各1卷。卷首记文澜阁始末,卷上为杭州宋至清代官家藏书、刻书、采书及地方进书概况,并载当地藏置的版刻目录。卷中、卷下列杭州历代藏书故实,起于三国时吴国范平,止于清代朱学勤,共68家。卷末载侨居杭州的藏书家周密、鲍廷博等6家,并附释道经版,上乘院、灵隐经藏、吴山火德庙道藏4条。杭州自宋代已为文化中心,至清代藏书、刻书风气更盛。本书保存了杭州地区文献史料,对研究目录、版本及文化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茶说

茶说

茶书。明·屠隆(浙江鄞县人)1590年前后写成《考槃余事》四卷,共十六节,节称“笺”。喻政1613年编《茶书全集》,抽取《考槃余事》中的“茶笺”部分,作为一书,改称《茶说》。此书分二十八条,叙述茶叶品质、采制、收藏、择水、烹茶等。列出当时名茶六种:虎丘者上,罗芥者,天池、龙井、伏龙等

八义记

八义记

传奇剧本。四十一出。明徐元著。明吕天成《曲品》说:“近有徐叔回倾所改《八义》,与传稍合,然未佳。”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能品”,说:“记中以程婴为赵朔友,以嗾犬在宣孟侍宴之际,以韩厥生武而不死于武,以成灵寿之功,皆本于史传,与时本稍异。运局构思,有激烈闳畅之致,尚少清超一境耳。”清焦循《花部农谭》说:“《八义》之程婴、本诸太史公之《晋世家》,婴乃赵氏家臣,以己子易赵子,见其忠于所事。……彼《八义记》者,直抄袭太史公,不且板拙无聊乎?”此剧写程婴、公孙杵臼保孤救孤的故事,和元人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南戏《赵氏孤儿》一脉相承,表现了为正义事业前赴后继、对邪恶势力决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其中也夹杂了一些封建性的糟粕。

小窗幽记译注

小窗幽记译注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的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又名《醉古堂剑扫》,作者一说为陈继儒,一说为陆绍珩。全书共分为12卷共1500多则,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言辞简洁,优美隽永,是晚明清言小品集大成之作。

禅门宝藏录

禅门宝藏录

凡三卷。朝鲜僧天頙撰,成书于元代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左右。明代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与禅门纲要集合并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册及禅门撮要卷下。系天頙摘录景德传灯录、嘉泰普灯录、传法正宗记等诸灯录中之宗乘质疑问答语要。内容包括禅教对辨门二十五则、诸讲归伏门二十五则、君臣崇信门三十九则等。又据朝鲜僧幻如觉岸(1820~1894)所撰之东师列传卷一载,由年代与思想方面考证,本书作者应为真静法庵。

白话贤愚经

白话贤愚经

北魏凉州沙门*昙觉等在高昌(新疆吐鲁番一带)编译,13卷。所集65个故事,涉及佛本生、佛传和各种因缘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宣扬因果报应的佛教教义,但其中有些故事不乏惩恶扬善的劝世寓意。该经定稿后在河西流传不衰,有些故事还是敦煌《破魔变文》、《降魔变文》及敦煌壁画《劳度差斗圣变》等的祖本。该经对研究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的传播现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