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桂

- 姓名:张登桂
- 别名:字延芳,号端斋、广溪
- 性别:男
- 国籍:越南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793年
- 逝世日期:1865年
- 民族族群:
张登桂(越南语:Trương Đăng Quế,1793年—1865年),字延芳,号端斋、广溪,越南阮朝权臣。嘉隆年间及第,明命年间充当绍治帝等皇子的师傅,得到明命帝赏识,官至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机密院大臣,封绥盛男,绍治朝升为文明殿大学士,嗣德朝升为勤政殿大学士兼辅政大臣,晋绥盛郡公,权倾朝野,位极人臣。
张登桂祖籍河静省河清府石河县。后黎朝永祚五年(1623年),远祖张登长迁居阮主控制下的广义府平山县。从张登长开始,子孙多在阮主政权中任职。西山起义爆发后,广义府成为西山朝领土。张登桂的父亲张登朴受西山朝中亲友举荐,先后担任慕华知县和和义知府。嘉隆元年(1802年),阮福映复国后,张登朴继续担任广义知府。
西山景盛元年(1793年),张登桂出生。嘉隆十八年(1819年),张登桂参加乡试,考中直隶场举人,是广义历史上第一个举人。
明命元年(1820年),张登桂初授礼部行走,从此踏上仕途。后升任编修。因为学识渊博,被任命为皇子直学,不久又擢升侍读,教导明命帝的年长皇子阮福绵宗、阮福绵定、阮福绵宜、阮福绵宏、阮福绵安等人。后升任尚宝少卿,管理文书房事务。明命十一年(1830年),任工部侍郎,充办阁务。又改礼部,充任各省教职主考。明命十二年(1831年),擢户部参知,兼管武库,不久升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印篆,充机密院大臣。
明命十四年(1833年),黎文?在南圻藩安省发动叛乱,农文云则在北圻高平省发动叛乱。张登桂为叛乱,日夜筹画。明命十六年(1835年),叛乱被扑灭,张登桂因功加太子少保衔,并成为会试的主考。明命十六年(1835年),任南圻经略大臣,整顿田土,修缮各省地簿,并大力各地盗贼。张登桂回朝复命时,明命帝赐张登桂一对金鱼形,寓意两人君臣和谐,犹如鱼水相得。不久,张登桂擢升协办大学士,仍领兵部尚书充机密院大臣。
明命十七年(1836年),清华省有土匪滋扰地方,张登桂任经略大臣前往土匪。匪患平息后,张登桂又建议在当地增设常春州,改定区划,方便管治。明命十九年(1838年),张登桂兼管国子监,充会试场主考,又充殿前读卷。明命二十年(1839年),因担任南圻经略大臣期间勘察田地,增设关津,朝廷增加了三倍财税收入为由,晋封绥盛男(越南语:Tuy Thạnh Nam/綏盛男),并兼管礼部印篆。
明命二十一年(1840年),张登桂董理孝山万年吉局,与裴公宣一起,负责设计明命帝陵寝孝陵。十二月,明命帝逝世时,令张登桂为辅政大臣,辅佐绍治帝。绍治帝继位后,升张登桂为署文明殿大学士,加太保衔,领兵部尚书,充机密院大臣。绍治元年(1841年),绍治帝和张登桂讨论镇西城存废,张登桂认为一旦弃守镇西城,就不能保全河仙省,所以不能弃守。如今停止在镇西城用兵是一件难事,只能慢慢料理,不能操之过急。同年(1841年)大计,绍治帝准张登桂实授文明殿大学士,并兼充国史馆总裁,负责编纂《大南实录》。
绍治二年(1842年),绍治帝北上河内,接受清朝册封。张登桂充御前大臣。绍治帝回到顺化后,晋封张登桂为绥盛子(越南语:Tuy Thạnh Tử/綏盛子),同时赏赐一枚垂缨攀龙附凤一项金钱、三十两银子和一个御用大金刚玉帮指。绍治四年(1844年),张登桂因病请假,绍治帝每天遣使者前往张登桂住处慰问,并赏赐药方药材。同年(1844年)八月,荫授张登桂长子张登柱为翰林院承旨,张登桂上疏请辞荫授,绍治帝不许。张登桂于是请求录用河仙镇总兵鄚天赐后代,彰显鄚氏开辟河仙的功劳。这一建议被绍治帝采纳。
绍治六年(1846年),张登桂再次生病,绍治帝派黄济美前往探问,要张登桂在家安心养病,不要勉强自己办理公务。不久又以张登桂长子张登柱尚皇四女安美公主。绍治七年(1847年)六月,张登桂晋封绥盛伯(越南语:Tuy Thạnh Bá/綏盛伯),并获赐“顾命良臣”玉牌一块。不久又充任总裁,编纂钦修《绍治》。同年(1847年)九月,绍治帝去世,遗诏命福绥公阮福洪任继位,以张登桂、武文解、阮知方、林维浃等人充辅政大臣。
嗣德元年(1848年),嗣德帝擢升张登桂为勤政殿大学士,晋封绥盛郡公(越南语:Tuy Thạnh Quận công/綏盛郡公)。同年(1848年)八月,西洋商船运来价值161267盾银子的货物,张登桂连同六部尚书上疏反对朝廷出资购买该批物资。他认为,“今以有限之农功,易无穷之远货,岁岁不知几万”,将使百姓陷入饥寒交迫的地步。嗣德帝对此大为赞赏,赏赐张登桂一枚大项飞龙金钱。嗣德三年(1850年)大计,嗣德帝嘉赏张登桂一面“三朝硕辅”金磬。不久,张登桂上疏乞休,嗣德帝慰留不许。嗣德五年(1852年),张登桂与武文解等人上疏请求解除辅政大臣一职,嗣德帝不许。同年冬天,张登桂等人再次请求解除辅政大臣一职,方获准许。
嗣德八年(1855年),张登桂再次以年老请求致事,嗣德帝再次不许。不久张登桂再上疏,请求解除兵部尚书和兼管钦天监两个职务,只留国史馆总裁,负责钦修《大南实录》,并充经筵讲官和机密院大臣,给当嗣德帝老师和顾问。嗣德帝也不许。嗣德十三年(1860年)九月,张登桂再请求致事,认为法国入侵南圻三年,自己身为兵部尚书,对击退侵略者一筹莫展,不能再在朝中任职。嗣德帝要求张登桂继续留任,但普通事务不再由张登桂处理,重大事务则必须先报告给张登桂,询问张登桂的意见。嗣德十五年(1862年),张登桂再请致事,嗣德帝依然慰留,但准许解除兵部职责。张登桂再次上疏,请求将自己降为尚书衔,褫夺郡公爵位,仍以伯爵身份留在京中担任顾问。嗣德帝不许。张登桂又请求只领一半俸禄,嗣德帝勉强答应。同年(1862年)十一月,张登桂七十大寿,嗣德帝赏赐御制诗一首,同时赏赐大量器物。
嗣德十八年(1865年)二月,张登桂病逝,寿七十二岁。嗣德帝辍朝三日,追赠他为太师,赐谥文良。嗣德二十八年(1875年),附祀于世庙第七案。
著作
张登桂有《广溪文集》传世。
家庭
妻妾
张登桂有二妻四妾:
先室裴氏香
正室一品夫人尊女氏玉梨,福隆公阮福昇之女
如夫人阮氏特
如夫人陈氏德
如夫人吴氏得
如夫人黎氏杏
子女
张登桂共有十二子九女:
张登弘,早卒
张光柱,裴夫人生,驸马都尉,袭封绥盛侯,尚安美公主阮福徽柔
张光憻,一品夫人生,任辅政大臣
张文悌,一品夫人生,任兵部左参知
张光恬,一品夫人生
张登懏,早卒
张光愉,一品夫人生,任翰林院编修,商办广义省务
张光悦,黎氏杏生,任翰林院供奉
张登惧,早卒
张登惇,早卒
张登愫,早卒
张登憪,早卒
张氏恩,裴夫人生,嫁按察使阮调
张氏恕,裴夫人生,嫁从善王阮福绵审
张氏清,阮氏特生,嫁郎中尊室谦
张氏妆,一品夫人生,早卒
张氏点,一品夫人生,早卒
张氏盘,阮氏特生,嫁广宁郡王阮福绵宓,后改嫁户部尚书黄文选
张氏禹,陈氏德生,嫁协管邓德萃
张氏延,嫁延年社人百户潘某
张氏娴,早卒
参考资料
《大南实录》正编列传二集 卷二十一、二十二 张登桂传(上、下)
《张族世谱》
张登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淞滨琐话
笔记小说集。近代王韬著。十二卷。六十八篇。大致为两类:一为借奇境幻遇暴露社会黑暗,以狐鬼仙妖寄托真情实意。如《因循岛》中描述“黄沙无际,草木不生,居民均面黄肌瘦,悴容可掬”,而官吏则皆兽面人身,巧取豪夺,贿赂公行。第二类主要描写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特别是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如《魏月波》中的少女魏月波,大胆追求爱情未能如愿,却沦为妓女,饱受折磨和苦难,最终削发为尼。本书受《聊斋志异》影响明显,构思奇特,想像丰富,写景写情均有传神之笔。书中反复宣扬的生死轮回,白日飞升等却属糟粕,另有反映封建文人赌酒征歌、渔猎女色之情形亦不足取。有光绪十三年(1887)淞隐庐铅印本、宣统三年(1911)上海著易堂石印本、民国初《笔记小说大观》本,近有1986年齐鲁书社排印本、1987年岳麓书社排印本。
式古堂书画汇考
中国书画著录书。清卞永誉编著。六十卷。有康熙二十一年(1682)自序。永誉(1645~1712),字令之,号仙客。属汉军镶红旗。康熙中,由福建巡抚迁任刑部右侍郎。好书画、善赏鉴。朱彝尊论画诗中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两中丞,即卞永誉与宋荦。此书辑录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永誉所耳闻目见者。包括清以前法书、名画,分为书考、画考,各三十卷。书考在前,画考在后,而画考先成。前有宋荦、钱曾序及自序。首列凡例。画考、书考,记载作品的款识、题跋,有时分列正文和外录,或注明纸绢、尺寸、印记等。两考之前,有《论画》、《书评》、《书旨》,多采录前人之说。此书体例先总后分,先纲后目,纲举目张,先本文而后题跋,先本卷题跋而后引据他书。搜采既博,类列亦有序,可谓集书画著录之大成,尽鉴赏之能事。此书不足之处即有舛误之处,但仍不失为考据精备之籍。可与《江村销录》并名于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登载既繁,引证又富,足资谈艺家检阅者,无过此编,固不以一、二小疵,累其全体之宏博焉。”有康熙间卞氏仿宋刻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十年(1921)鉴古书社影印本。
受箓次第法信仪
受箓次第法信仪,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或唐代。书中出现「大明某年」字样,疑系后人改编时所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篇载天师道道士授度法箓治职之次第。首先列举道士受经箓、治职所应具备之信物。如受《道德经》应准备银环一枚、青丝一百二十尺、朱砂一两。其次列举道士「受法职位次第」。如受正一法位称清信弟子、正一盟威弟子,受七星箓者称北斗七元真人;受都功版者称门下大都功;受洞神法位称洞神弟子;受洞玄法位称灵宝、洞玄弟子;受上清法位者称上清弟子或大洞弟子等等。书中又杂录用印法、命属气籍(言本命所属天气星宿)、诸治名目(言二十四治名称及二十四气官位号)、三师五保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次第,以及天师道所用各种版文等,内容颇杂乱。 《正统道藏》本此书之后附载《天师治仪》一篇,应为另一书。
蓝色响尾蛇
孙了红著。1948年4月大地出版社出版。侦探小说,描写了大名鼎鼎的侠盗鲁平的探案故事。是秋季一个沉闷的夜晚,天上没有星,没有月,空气里面,带着一股雨腥气。老天似乎正在考虑,要不要下一场雨,为上海市的沉闷与污浊,痛快地洗刷一下?这个时日,距离战争结束,已有几十天,上海市内的电灯,上托原子炸弹的福,从龌龊的黑布罩下钻出头来,高高地爬上了V字形的架子,骄傲的光焰,正自耀得人们睁不开眼。光辉之下,许多伟大悦目的镜头在展开:若干抹着胜利油彩的名角在登场,若干用白粉涂过鼻子的傀儡在发抖,若干写有美丽字句的纸张贴满了墙头,若干带有血腥气的资产在加上斜十字,若干大员们正自掩藏于胜利的大旗之后在竞演着一套著名的国产魔术,名为五鬼搬运法……
疗妒缘
清代白话中篇讽喻小说。又名《鸳鸯会》。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延南堂刊本,路工藏;清坊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清日省轩藏板本,藏国家图书馆;清道光畹兰居刊本,原阿英藏。本书叙述浙江绍兴府官宦子弟朱纶与秦淑贞成婚,秦氏生性悍妒,将朱纶禁闭房中,严禁其与异性接触; 府中婢女亦均相貌丑陋,令人目不忍睹。朱纶对秦氏所为不敢非议,百依百顺。朱纶乡试及第后,秦氏禁止其赴京会试,以免有越轨之举。朝廷严旨令各省举子进京复试,秦氏无奈,将两只玉鸳鸯分开,夫妻各存一只,以为他日重逢之证。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
简称《金刚经集验记》。佛教感应集。唐开元六年(718)孟献忠撰。三卷。是记述因诵持《金刚经》而获灵验的佛教故事书。全书分六篇:(1)救护篇,十九则;(2)延寿篇,十二则;(3)灭罪篇,三则;(4)神力篇,十六则;(5)功德篇,十则;(6)诚应篇,十则。共收录以隋、唐为社会背景的《金刚经》感应故事七十则。每篇前冠以“序”,篇末附有“赞”。其中述及社会自然灾害等情况,有一定史料价值。资料来源部分取自唐肖瑀《金刚般若经灵验记》和郎余令《冥报拾遗》等。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