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博

- 姓名:卫博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卫博,生卒年不详,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早年曾参戎幕。绍兴三十二年,为左朝奉郎(《宋会要辑稿》兵一九之六)。乾道三年,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同上书职官六○之三四)。四年,为枢密院编修官,旋致仕。工为文,尤长于四六文,文集中现存表启、序记、书信多为代人之作,“工稳流丽,有汪藻、孙觌之馀风,非应酬牵率者可比”(《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九)。其诗如“海燕未来人斗草,野鸠相唤雨初晴”(《春晴》),“但逢司马心相许,便拟中郎赋远游”(《过江上》),也意象鲜明,清新条畅。著有《定庵类稿》十二卷(《宋史·艺文志》八),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重编为四卷。《全宋诗》卷二四○九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四二三一收有其文。事迹见《宋中兴百官题名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九、《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
卫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国学略说
《国学略说》是根据章太炎先生于1935年9月在章氏国学讲习会上的讲学记录整理而成的,是章太炎先生晚年总结其一生研治国学的治学心得的结晶,内容系统全面,分析力透纸背,行文古雅畅达,引证宏富详博,集章氏毕生国学功力于此书,不仅是国学入门的最佳导引之书,也是了解和研究章氏国学思想演进的极好的参考。
中学修身教科书
蔡元培著。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一部中学德育教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道德实践,从修身、婚姻家庭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和国家之关系以及职业道德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比较详细的道德规范。主张一个人应该身体健康、勤勉正直、谦让公正,要热爱国家、热爱劳动、爱护公物,要有理想。在伦理学说上,提出了孝是德性之基础的观点,“吾国圣人,以为孝为百行之本,小之一人之私德,大之国民之公义,无不由是推演之者。”(《第一章总论》)但孝是有原则的,“乱命不可从”,“知其不可为,以父母之命而勉从之者,不孝之大者也。”(《子女》)又提出了博爱是最宝贵的德性的伦理思想。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能爱他人;对他人之危难能鼎力相助。爱是人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在职业观上,主张职业无高下之分,一个人功绩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大小。下篇主要注重于论述伦理学理论,由《绪论》、《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和《德论》五篇组成。主张良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人性固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良心是使人行善的动力,它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化的结果,而不是随着人的出现而出现的;同情心是良心作用的基础。提出了存在“至善”的观点。“至善”是个人完美的道德境界,是人类的理想,也是人生目的,“实现理想,而进化不已,即所以近于至善。”(《理想论》)这种“至善”既是道德评价的标准也是品德高尚之人的行为动机。认为道德义务不是强制实行的,而是良心自律的“呵责”,道德义务在良心“呵责”下,习惯成自然。最后,提出了养性的方法:为善、去恶、悔悟、自责四种方法,最后达到自知的境界。作者以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研究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在当时学术界有一定影响,1912年5月至1921年9月间,共出十六版。
中国学术之趋势
李宗吾著,成都日新印刷工业社1936年7月出版,148页,1946年7月收入晨钟书局的《厚黑丛书》。这是一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简史著作,全书共分4篇:老子与程明道;宋学与蜀学;宋儒之道统;中西文化之融合。作者在书中将中国学术的发展划分为3个时期:一是以老子为代表的周秦诸子的思想,为中国学术独立发达时期;二是以程颢为代表的赵宋之儒思想,为中国与印度学术融合时期;三是西方文化传进以后的中、西、印三方学术融合时期。该书的这个分期是很独特的,对我们把握中国学术思想之流进大有帮助。
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
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撰人不详。书中提及「唐光化三年(900)」。当出于唐末五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此书内容分三部分。首先列举三魂七魄图。并述「炼阳魂而制阴魄」之法。其法以诵咒为主。其次为守尸鬼图,并述唐末兄弟二人服丹药除尸鬼成仙故事。又其次列举三尸图、九虫图,并述三尸九虫之名称、害人症状及除治方法。据称此图及去虫法乃孙真人(孙思邈)所传。书末又抄录去三尸九虫方法十余种。如老君去尸虫方、苏仙内传去三尸虫方、守庚申日法、太上真人口诀、赵先生除三尸九虫法、蒋先生除三尸法等。大多以眼药为主,兼行符咒。
尼山劫
一伙绿林败类,由川滇窜来山东曲阜一带,他们为非作歹,残害百姓,以宗教为旗帜,以迷信为手段,种种怪异现象迭出不穷,百姓百业俱废,不堪聊生。以杨松为代表的一批武林高手,他们义胆俱全,武艺精湛,通过周密的安排,出人意表的计谋,终使这帮败类就擒,大白真相于天下。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令人读来不能释手。郑证因的武侠小说对情节的整体性重视尤其突出,主要以“恩仇结”和“英雄会”的经典侠义模式形成故事,是传统侠义的现代回归,而所用的叙事手段带有不同于传统的色彩,开启了武侠小说关于故事与情节叙事的一片新天地。
印光法师文钞
现代净土宗师印光的佛学著述全集。1918年初编刊印于北京,翌年印行初编续集。1922年将初、续二编分类重校,勒成一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23年,另排增订本,分为四册。1925年,中华书局据之另排出版,题为《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即今本之正编,1939年刊行今本之续编。1950年编成三编,至1990年,始由福建莆田广化寺印行。今正、续两编通行本系苏州灵岩山寺1991年重刊本。三编总计一百四十余万字,为印光平生书信、论述、序跋、疏记、杂著等文字的结集,各编编辑体例不尽一致。三编总收论八篇,疏三十四篇,为全书精要所在。序跋总计二百二十三篇,书信千余通,间附来函。记凡五十六篇,杂著二百三十七著,包括赞颂、祝词、楹联等。全书内容以力弘净土法门、开示修持法要为中心,强调净土法门普被三根、统摄诸宗,“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提倡真信切愿,持名念佛。并倡导佛法救世,强调儒佛相辅相成,教导学佛者敦伦尽分,诚意正心。本书作为近代净土宗的主要代表作,在佛教界至今影响颇深,被很多净土宗信徒奉为修持之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