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

- 姓名:孙传庭
- 别名:字伯雅,号白谷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
- 出生日期:1593
- 逝世日期:1643年
- 民族族群:
孙传庭(1593~1643年),明末大臣,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字伯雅,号白谷。明神宗万历末年进士。历官永城知县、吏部主事、顺天府丞等。崇祯九年(1636年),出任陕西巡抚。率军败高迎祥部农民军于盩厔黑水峪,俘高迎祥等起义军领袖,献于京师。屡次击败陕西农民军,招降农民军将领一条龙、镇天王等。又整顿西安四卫屯军,获士兵万余,岁收屯课银十四万多两。农民军主力会集河南、湖广等地,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的合围计划,他提出非议,忤杨嗣昌意。后领兵主剿陕西起义军,在澄城、延安、淳化、宝鸡等地连败农民军。崇祯十一年,设伏兵于潼关原,大败李自成部义军,李自成仅以十八骑突围出走。又率军出关,败罗汝才等部农民军于阌乡、灵宝。旋以杨嗣昌下令招抚,领兵返关中。同年十月,京师受清军威胁,他受命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诸镇援军赴北京。入京郊后,因与杨嗣昌、宦官高起潜不和,遭到排挤,“不胜郁郁,耳遂聋”。次年,再遭倾陷,下狱,入囹圄三年之久。崇祯十五年,起兵部右侍郎,率军援开封。旋接任三边总督一职。抵陕后,诛遇敌先逃总兵贺人龙,又日夜治军。开封再次受围,他在庄烈帝的逼迫下,率新募之军赴援。在郏县一战,所部溃散,退回关中。次年,进兵部尚书衔,兼任河南、四川、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督师,持尚方剑。再次统军出关,先获宝丰、唐县等战胜利,于唐县大肆杀戮李自成老营家属。后在进攻襄城时,因天久雨,士卒饥饿,后军哗变于汝州,全军遂溃退,死伤损失惨重。他单骑由阌乡渡黄河,再败于潼关,战死。庄烈帝疑其未死,不予赠荫。著作有《孙白谷集》六卷传世。
孙传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禹贡会笺
地理文献考证。清徐文靖撰。十二卷。文靖字位山,安徽当涂人。雍正举人。乾隆间举博学鸿词不第。官翰林院检讨。著有《周易拾遗》、 《竹书统笺》等。是书引蔡西山传而续之为笺。于乾隆十八年(1753)成书,约十万字。首列《禹贡》山水总目,以《水经》所载为主,附论于后;次分十八图,各系以说。所解先引蔡沈《书集传》,次为其各家之说,而断以己意。其论三江以南江、北江、中江为正,论九江在浔阳非洞庭筹条,皆不囿于蔡传之说。
中国神话史
本书是袁珂先生阐述广义神话思想以解决神话研究考察对象范围问题的专著,是研究中国神话基础理论的一部开山之作。袁珂先生在数十年整理和研究中国神话的过程中,逐渐认为中国神话的范围要从狭隘的圈子里跳出来,扩大视野,才能见到中国神话的真正丰美。在本书中,他以广义神话思想为基本认识,引经据典,考察了中国神话在流传中的演变,和它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历代神话整理者、研究者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是对中国神话发展形成整体概念的必读经典。
太上老君开天经
太上老君开天经,简称《开天经》。南北朝道教经典。《广弘明集》卷十二载《决对傅奕废佛僧事》称:「开天经张泮所造」,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云笈七签》卷二亦收录。经文论述太上老君创造宇宙天地万物及人类之历史。谓天地开辟经历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混沌、九宫、元皇等阶段,人类社会亦经历三皇五帝及夏、商、周三王统治。老君历世皆变化下降,传经授法,治理天下。例如太初之时,老君从虚空下降,为太初之师,口吐《开天经》一部,天地始分。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天地之精合而生人,万物则各受一气而生。又如经文宣称老君化身下降为三皇五帝及三王之师,「皆劝令修善」。全书内容实为一部道教创世纪。
三八节有感
丁玲的《“三八”节有感》是解放区文学史上极富争议的文本。它发表于1942年,当时延安的性别/个人叙事几乎毫无例外地统摄于抗日救国的宏大目标。但丁玲的“有感”却偏离上述思路,在一片“抗战建国”的大话声中,她关注女性日常经验,并暗示革命和民族国家的价值目标未能在女性日常生活领域得到验证。丁玲的这篇言论给她招来阵营内部的激烈批评,又被不少研究者推为以女性主义视角反威权体制的典型文本。可除此之外,在这篇短小的杂文中还包含着丰厚的历史信息。结合丁玲的早期创作和中国现代历史中的若干重要主题,本文试图探究现代中国关于女性问题的多种话语冲突,以及作为一支反抗力量的女性主义在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运动中的定位和出路。
大辩邪正经
佛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共分十一品。首先叙述十地。其次提出要断绝生死轮回,就应当先破除六种错误的观点及态度,依善知识。接着用本生故事说明归依善知识必得大利益。以下解释众生之所以轮回不绝,是由于不证入如来之心;又解释“邪”、“正”、“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经末称:“玄奘及长年师及邪奢等,于如来七宝窟中,得此《如来大辩邪正甚深密藏经》一卷。”本经最早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历代大藏经均不收入,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金光明经文句
凡六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文句、光明文句。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随文解释北凉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并排斥江北及江南诸师三分科经之分法,而自‘如是我闻’至寿量品之‘悉来聚集信相菩萨摩诃萨室’为序分(一品半),自‘尔时四佛’至空品为正宗分(三品半),四王品以后为流通分(十三品)。注疏有知礼之金光明经文句记十二卷、从义之金光明文句新记七卷、明得之金光明经文句科一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