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锡瑞

- 姓名:皮锡瑞
- 别名:字鹿门,一字麓云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善化人
- 出生日期:1850
- 逝世日期:1908
- 民族族群:
皮锡瑞(1850一1908),字鹿门,一字麓云,以其居曰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湖南善化人。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光绪八年(1882)举人。三应礼部试,皆报罢,遂潜心讲学著书。光绪十六年主桂阳州龙潭书院讲席。旋应江西学使龙湛霖之招游南昌。十八年,移主南昌经训书院,以经史词章诏士,不课八股。甲午战后,马关订约,深忧时局,极言变法之不可缓。二十四年正月,湖南设南学会,留其居湘,延任学长,主讲学术,开讲三月,有讲义凡十七篇,刊《湘报》中。因守旧派肆意诋毁,四月仍赴江西主经训书院讲席。及政变作,江西某御史弹劾,谓其附和康梁,奉诏编管,革去举人,三年后始开复。光绪二十八年,被聘创办湖南善化小学堂,留湖南讲学,任长沙府中学堂讲席等。其少时,笃志为词章,与王闿运子伯亮、女夫邓幼弥辈唱和,尤喜为骈文。年既壮,读金鹗《求古录》,乃慨然有志于经,始治《尚书》,遂以名家,汤志钧有论曰:“皮锡瑞,经今文学家也。经今文学,‘所贵在微言大义’,尤助康、梁改制之说。然而皮锡瑞与康有为亦有殊异,盖有为‘通经致用’,援饰经说,倡言维新;而锡瑞则笃守今文家法,主王制,以易、礼为孔子所作,门户森然,堪称晚清之经学大师。”一生著述丰富,有《经学通论》五卷,《经学历史》,《今文尚书考证》三○卷,《师伏堂词》,《师伏堂诗草》六卷,《师伏堂骈文》六卷等二十余种,其中大部分辑印为《师伏堂丛书》及《皮氏八种》。生平事迹见皮名振著《皮鹿门年谱》,又见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上编《皮锡瑞》,支伟成《皮锡瑞传》(《碑传集补》卷四一)。
猜你喜欢的书
竹谱
十卷。元李衎(1245—1320)撰。李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 (今北京丰台区北)人。官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追封蓟国公,谥文简。李衎少时见人画竹,从旁窥其笔法,“始若可喜,旋觉不类,辄叹息舍去”。后跟从黄澹游学,见黄澹之父黄华所画墨竹后,兴趣大增;至元初年 (1264)到钱塘,见到黄华之师文湖州的画幅,便专心师学墨竹画。后深入东南一带竹乡,观察各种竹的形色情状,辨析精到,作《画竹》、《墨竹》两谱。传世画迹有 《四清》、《墨竹》、《双松》等图。据邓文原《履素斋集》注曰:《竹谱》原为二十卷,后二卷并一卷,成今十卷之 《竹谱》。《竹谱》前有 “竹谱原序”,后分十卷。是书分四门: 画竹谱、墨竹谱、竹态谱、竹品谱。其中 《竹品谱》又详分全德品、异形品、异色品、神异品、似是而非竹者、有竹名而非竹者,凡为六品。故卷一为 《竹谱详录》及《画竹谱》,卷二为《墨竹谱》,卷三为《竹态谱》,卷四为《竹品谱》之“全德品”,卷五、卷六为“异形品”之上下,卷七为 “异色品”,卷八为 “神异品”,卷九为“似是而非竹品”,卷十为 “有名而非竹品”。李衎于卷四《竹品谱》中释全德品为“南北俱有,宜入图画者”,异形品为“形状诡怪者”,异色品为“颜色不同者”,神异品为 “神异非常者”。其中卷各有图,广引繁征,颇称淹雅。书中有 “有说而无图者”,自序谓 “与常竹同者则不复图,非阙帙”。《竹谱》是我国绘画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论竹、绘竹著作。有 《知不足斋》本七卷、《说郛》本 (不全)、《画苑》本、《唐宋丛书》本、《八千卷楼》有钞本、《美术丛书》 本,《四库全书》本。
痢疾明辨
清代吴士瑛著,成书于清咸丰十七年(1857)。本书集吴氏四十年治痢疾的心得,辨六经、列四纲,从痢疾初症到痢疾坏症,以及老人虚痢、休息痢、产后痢、胎前痢、噤口痢,详论古今方法之得失,并附以附有治验诸案,堪称治痢疾的专书。现存版本见于《三三医书》。
羊毛瘟证论
又名《瘟证羊毛论》、《羊毛温论》。温病类著作。清随霖撰。未分卷。随霖字万宁,上元(今属江苏江宁)人。长于温症。随氏认为羊毛瘟属于伏气温病,虽较少见,但病情易于变化,易致误诊,遂撰此书。成于乾隆六十年(1795)。书中主论羊毛瘟的病因证治,论述简要,切于实用。为此证较早的专著。现有乾隆六十年孳善堂镌本,一九三六至一九三九年大东书局铅印《中国医学大成》本。
金色昙花
本书讲述了从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败北,这八年间政权更迭,政客与军阀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故事。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巴黎和会、火烧赵家楼、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北京政变、溥仪离宫……细细描述一次次重大事件的前因与后果。康有为、梁启超、段祺瑞、张勋、冯玉祥、吴佩孚、张作霖……娓娓道来一位位风云人物的浮沉与功过。“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切终如金色昙花,只那一瞬灿烂,便萎落了。
后汉书
文集。南朝宋范晔(398—445)撰。一百二十卷。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累官太子詹事。后因谋立刘义康为帝一案牵涉被杀。全书分帝纪九卷,后纪一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共一百二十卷。范晔所撰纪传,梁刘昭取晋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三十卷合成全书。上起新莽灭亡(23),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记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多年的历史。范晔撰此书前已有十八家后汉史书,范氏博采众书,斟酌去取,纪传写得颇具特色,叙述人物,多以类相从,增创有《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烈女》列传。叙事抑势力,薄公卿,褒党锢,尊独行。如表彰班超事功,为有才行的妇女蔡文姬立传。直写曹操“自领冀州牧”,“自为丞相”,为史家所赞肯。其《东夷传》、《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各传,记载和保存了大量重要的民族历史、文化习俗资料,如在《南匈奴传》里,记载了王昭君为良家女,入宫多年,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远嫁匈奴的史实。被后世戏剧创作所取材。唐史学家刘知几评范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然书中也反映出范氏反对农民起义,对黄巾军多所诋毁。又缺表,无食货、艺文、河渠等志,缺少对后汉社会经济、交通、文化情况等专章叙述。唐章怀太子李贤为纪传作注。清惠栋有《后汉书补注》,王先谦有《后汉书集解》。版本以宋谆化五年(994)初刻最早,南宋绍兴本为善,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
法华经科注
法华经科注,八卷,元徐行善科注,必升序,日本养存重刻序,前附隋智顗说观心诵经法,宋与咸录释经六意,法华三分总别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