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锡瑞

- 姓名:皮锡瑞
- 别名:字鹿门,一字麓云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善化人
- 出生日期:1850
- 逝世日期:1908
- 民族族群:
皮锡瑞(1850一1908),字鹿门,一字麓云,以其居曰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湖南善化人。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光绪八年(1882)举人。三应礼部试,皆报罢,遂潜心讲学著书。光绪十六年主桂阳州龙潭书院讲席。旋应江西学使龙湛霖之招游南昌。十八年,移主南昌经训书院,以经史词章诏士,不课八股。甲午战后,马关订约,深忧时局,极言变法之不可缓。二十四年正月,湖南设南学会,留其居湘,延任学长,主讲学术,开讲三月,有讲义凡十七篇,刊《湘报》中。因守旧派肆意诋毁,四月仍赴江西主经训书院讲席。及政变作,江西某御史弹劾,谓其附和康梁,奉诏编管,革去举人,三年后始开复。光绪二十八年,被聘创办湖南善化小学堂,留湖南讲学,任长沙府中学堂讲席等。其少时,笃志为词章,与王闿运子伯亮、女夫邓幼弥辈唱和,尤喜为骈文。年既壮,读金鹗《求古录》,乃慨然有志于经,始治《尚书》,遂以名家,汤志钧有论曰:“皮锡瑞,经今文学家也。经今文学,‘所贵在微言大义’,尤助康、梁改制之说。然而皮锡瑞与康有为亦有殊异,盖有为‘通经致用’,援饰经说,倡言维新;而锡瑞则笃守今文家法,主王制,以易、礼为孔子所作,门户森然,堪称晚清之经学大师。”一生著述丰富,有《经学通论》五卷,《经学历史》,《今文尚书考证》三○卷,《师伏堂词》,《师伏堂诗草》六卷,《师伏堂骈文》六卷等二十余种,其中大部分辑印为《师伏堂丛书》及《皮氏八种》。生平事迹见皮名振著《皮鹿门年谱》,又见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上编《皮锡瑞》,支伟成《皮锡瑞传》(《碑传集补》卷四一)。
猜你喜欢的书
林中路
《林中路》为20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已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是进入海德格尔思想的必读之作。本书汇集了作者30、40年代创作的六篇重要文章,几乎包含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德格尔围绕“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的沉思,以及海德格尔独特的“存在历史”观,也即对西方形而上学以及西方文明史的总体观点。
卡罗尔
年轻女孩特芮丝在纽约追逐舞台设计师的梦想,却只能在百货公司做售货小姐。某日,她和身陷婚姻危机的中年主妇卡罗尔在百货公司偶遇,相互吸引的两人开始书信往返、电报传情,甚至一起公路旅行。然而,这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是不被允许的,特芮丝的男友认为她只是一时迷惘,卡罗尔的丈夫则请私家侦探调查取证,希望在离婚诉讼中让卡罗尔一无所有。考验两名女性的时刻终于到来,两人能否冲破社会的禁忌,坚持走到美好的结局?她们愿意付出多少代价,来守护这份爱情?
吴礼部集
诗文别集。二十卷,附录一卷。元吴师道撰。师道年轻时与许谦同师事金履祥,所著有《易杂说》、《诗杂说》、《书杂说》、《春秋胡氏传附正》、《战国策校注》、《绛守居园池记注》、《敬乡录》等。此二十卷诗文集系清人王士禛抄自昆山徐秉义家,因而传于世。本名《兰阴山房类稿》,因师道致仕以后授奉议大夫礼部郎中,遂以官名为集名。卷一为赋,卷二、卷三为五言古诗,卷四、卷五为七言古诗,卷六为五言律诗、五言长章,卷七、卷八为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卷九为七言绝句,卷一○至卷二○为文。附录有吴师道墓表、墓志铭和碑。又有明写本《吴正传先生文集》二十卷,前有黄溍序,附录墓表、墓志铭和《元史》本传,显然不是昆山本。《四库全书》所收为昆山本。
脚气概论
《脚气概论》是清代日本浅田惟常撰的一本内科类著作,为《皇汉医学丛书》之一。全书分三十五章,以历验实效专论脚气病证治。首列脚气总论,次述种类、证别、诊治、缓急、变化、摄养,末附妇人脚气之诊断。浅田氏认为脚气证候多端,可分九道论治。脚气既可由伤寒、疟痢、停饮、蛔虫、疥癣所致,亦可由大病产后所并发者。治宜审其本证,先治其急者,继后从容调理。本书还记载了脚气外治法,如针灸、渫洗、砭刺、外敷等,并载录治脚气验方八十三首。
名医类案
中医医案。12卷。明江瓘撰。江瓘,字民莹,歙(今安徽歙县)人。自号篁南山人。补诸生。因病而习医,且自药而愈。著《名医类案》。以求达到“宣明往范,昭示来学;既不诡于圣经,复易通乎时俗”的目的。本书历经20年,未完成。后由其子江应宿继承其业,补撰成书(1549)。本书采集明以前历代名医的临床验案,结合家藏秘方及个人医案。按病症分类为二百零五门,包括急性、慢性传染病、内科杂病,以及外科、五官科、妇科、儿科等各科医案。各病案均载病者姓名、年龄、体质、症状、诊断与治疗,重要的医案后还附按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医案类著作,为后代研究疾病史、治疗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万历十九年(1591)刊本、光绪十一年(1885)信述堂重刊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等。
皇清开国方略
又名《清开国方略》、 《开国方略》、《皇朝开国方略》。33卷。清乾隆三十九年 (1774) 阿桂、梁国治、和珅等奉敕编辑,乾隆五十一年 (1786)成书。该书采用编年体体例记载了清朝开国史。在卷首篇里,记载了努尔哈赤前史; 卷一至卷八记“太祖高皇帝”,从努尔哈赤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征讨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开始,至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逝世; 卷九至卷三十一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朝的事迹; 卷三十二记“世祖章皇帝”福临嗣位、入关、定都北京的事迹。在卷首的前面,有清高宗弘历御笔作序及其同臣下的“联句”以及编辑人的上进表文,书末有编撰人写的跋。乾隆皇帝敕命编撰此书,主要是为了要“直书”爱新觉罗家族的崛起、兴盛及有清一代的开国者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统一女真、建立大清国、巩固和扩大满族共同体、入主中原统治全国的丰功伟绩。因此,虽称资料来源是“依三朝实录”,曲笔失实之处颇多,但它对研究清入关前史、满族史、爱新觉罗家族史仍有很大的参考作用。有光绪十年 (1884) 上海广百宋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