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福承古

荐福承古
  • 姓名:荐福承古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荐福承古,饶州荐福承古禅师,操行高洁,禀性虚明。参大光敬玄禅师,乃曰:「只是个草里汉。」遂参福严雅和尚,又曰:「只是个脱洒衲僧。」由是终日默然,深究先德洪规。一日览云门语,忽然发悟。自此韬藏,不求名闻。栖止云居弘觉禅师塔所,四方学者奔凑,因称古塔主也。景祐四年,范公仲淹出守鄱阳,闻师道德,请居荐福,开阐宗风。僧问:「大善知识,将何为人?」师曰:「莫。」曰:「恁么则有问有答去也。」师曰:「莫。」问:「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如何是般若?」师曰:「黄泉无老少。」曰:「春来草自青。」师曰:「声名不朽。」曰:「若然者,碧眼胡僧也皱眉。」师曰:「退后三步。」僧曰:「苦。」师乃「吽吽」!问:「临济举拂,学人举拳,是同是别?」师曰:「讹言乱众。」曰:「恁么则依令而行也。」师曰:「天涯海角。」问:「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此意如何?」师曰:「干柴湿茭。」僧便喝。师曰:「红焰炎天。」上堂:「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益,无功德。近来出家人,贪著福慧,与道全乖。若为福慧,须至明心;若要达道,无汝用心处。所以常劝诸人,莫学佛法,但自休心。利根者画时解脱,钝根者或三五年,远不过十年。若不悟去,老僧与你入拔舌地狱。参!」【摘自:五灯会元】

荐福承古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

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

弗伦奇百货公司的展销柜里出现一具女尸,身份正是公司的老板娘,是两颗子弹夺去了她的性命。死者唇上只涂了一半唇膏,她的女儿也下落不明。埃勒里·奎因在死者的皮包中找到一管唇膏,里面装的竟然是高纯度的海洛因。谁是凶手?在凶杀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巨大的阴谋?

魔障

魔障

《魔障》是俄罗斯著名作家米·布尔加科夫(М.Булгаков,1891-1940)1924年发表的一部语言幽默风趣,情节戏剧性强的中篇小说,魔幻的想象,辛辣的讽刺,揭露小人物之不幸,批判官僚之自私虚伪与冷酷。

爱弥儿

爱弥儿

全名《爱弥儿,或论教育》。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之一。半论文体的教育小说。写于1757年,1762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全书共五篇,书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的教育制度,系统地阐发了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作者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唯物主义感觉论作为认识论基础的,同时与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紧密联系着。他反对经院式的教学方法,反对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宗教信条,鄙视抽象的死啃书本,指责这种教学使“那些华而不实的学科在这个不幸的孩子周围造成了许多的陷阱” 。他在本书中探求一种造就生活在社会状态中的 “自然人” 的教育制度。指出,在自然状态中,人的唯一情感是自爱。这种情感是双重的:作为弧独的个人,这种情感使人爱护自己的肉体,害怕痛苦,厌恶死亡,力争幸福; 作为社会性动物,它又使人珍爱善良,热爱同胞,为大众谋利益,甚至为公共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后一方面是发展的、自动的,是人天生的公平和正义原则,卢梭称之为良心,指出人应该毫不犹豫地服从良心,甚至不惜违背理智。人生来是善良的,但文明的发展败坏了道德,使人们日益忘却良心的召唤。人人热心公共利益,只是为了确定个人私利。作者认为,消灭私有制,返于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造就生活在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却是可能的。这必须从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做起。这必然给儿童以 “自然教育” ,让儿童身心自然发展,养成“不染任何习惯” 的习惯。其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是在生活和实践中用启发式,通过感官感受,促使儿童的感觉和理解能力,以及良心发现,以清楚动人的经验在儿童心灵上造成永久的印象。书中还讨论了对少年进行智育教育,对青年进行德育教育,和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等问题,提出了按年龄特征对受教者分期施教的思想。《爱弥儿》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贵族和僧侣大为僧恨,当众将它烧毁,但无法阻止其广泛流传。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云笈七签》卷六引《四极明科》云,昔黄帝于青城山诣宁封真君,受《灵宝龙蹻之经》,当即此书。今本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十三章,第一章《黄帝问宁君诀》为全书纲要。假托宁封真君对黄帝演说道法,概述道教宇宙生成理论。内称「玉帝」为无形之至道,显迹化身为玉清天宝圣君、上清灵宝真君、太清神宝仙君,生成三清三十六天,说三洞三十六经,以开化人神。世人修习三洞真经,即能乘气御龙,上升玉清,复本归根。书中多取上清诸经敷陈其说,反映早期道教之神学宇宙观。

南柯记

南柯记

明代传奇名,汤显祖作。剧本取材于唐代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成语“南柯一梦”,即指此事。剧情略谓:因小故被主帅免职家居的裨将淳于棼,一日醉卧于榻上,梦中见槐安国使者来迎,被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20年,颇多善政。后檀萝国入侵,公主受惊而亡,他回朝后拜为左丞相,权门贵戚,争相趋奉,他自己亦以权倾一时,日趋堕落,淫乱无度。右丞相乘机进谗,诬他弄权结党,终被国王遣归乡里。醒来才知是一梦,并发现槐安国即庭中大槐树洞里的蚁群。经契玄禅师点化,发愿灭情,乃大悟成佛。这是一个借梦境以批判社会、批判人生的政治剧。淳于棼从一个抱负不凡,但却不拘小节的落魄之士,终于时来运转,成了一个政治上有所作为的贤吏,而最后堕落为荒淫势利的权臣。淳于棼的道路体现了善情受到污染而蜕化成为恶情,这正如作者在《题词》中所说的“一往之情,则为所摄”。淳于棼的失败、堕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和对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的幻灭之情。作者还借助契玄禅师手中慧剑来斩断淳于棼的痴迷,从而得出“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这样一个看破红尘,“一切皆空”的结论。反映了汤显祖对现实社会悲观和绝望的心情。

拙轩词话

拙轩词话

一名《棟词》。词话。南宋张侃撰。一卷。侃有《张氏拙轩集》已著录。书中所录前人词作,已佚,今存其议论二十一则。很少涉词林掌故,多为评论之语,或指词旨。间有真知之见。有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书前有作者自序说:“予监金台之次年,榷酒之暇,取向所录前人词,别写一通,及数年来议论之涉于词者附焉。”本书主要辑录宋人对有关作品的品评参订,并谈及倚声起源,个别词句的变化出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