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僧垣

姚僧垣
  • 姓名:姚僧垣
  • 别名:字法卫
  • 性别:
  • 朝代:南北朝
  • 出生地: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499
  • 逝世日期:583年
  • 民族族群:

姚僧垣(499—583年)南北朝时北周医家。字法卫。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人。父菩提,为梁高平令,通医理,受梁武帝所重用。僧垣自幼好学,博览文史。年二十四即传家业。梁武帝召其入禁中,讨论医学,酬对无滞。时武陵王所生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其视之,获愈。武帝誉曰:“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大通六年(公元534年)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 大同五年(公元539年)任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九年(公元543年)还领殿中医师。十一年(公元545年)转领大医正,加文德主帅,直阁将军。梁亡入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授小畿伯下大夫。大象二年(580年)任太医下大夫。医术高妙,用药审慎精当,治武帝发热病,谓大黄乃是快药,不宜轻用,武帝不听,以致危笃。建德四年(公元575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脸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僧垣以为诸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能言,次之又治目,目疾愈,末乃治足,足疾亦瘳。一生治验不可胜记,声誉远闻,达诸蕃外域。著《集验方》十二卷,今佚,部分佚文尚存《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

姚僧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啼笑皆非

啼笑皆非

本书共分四卷。卷一论“局势”。陈述当时世界之危局,及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伏机。卷二论“道术”,指出道术之沦丧,及以物质主义方术解决危机之错误。卷三论“征象”,批驳二战战后和平之各种论著,以见今日思想之症结。卷四论“治道”,由学术思想上分析了跨度近百年的文化之去向,及推陈人道扫地之史困,并由科学穷极思变之新倾向,透人一道曙光,摆脱唯物论机械论,重立自由意志论。

莅政摘要

莅政摘要

二卷。清陆陇其辑。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初名龙其,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嘉定、灵寿知县,官至监察御史。他为官清廉,鲠直不阿,严于律己,且崇奉程朱理学,贬斥王学,受到清世宗、高宗父子的表彰,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个从祀孔庙的理学名臣,赐谥清献,追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本书是他在任时摘取前人嘉言懿行、有裨国计民生者,手集成帙,死后一直为其家属收藏。道光十九年(1839)由其裔孙陆震刊刻出版,目的在于使天下后世知其一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心”(《跋》)。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宋胡太初原本,分尽己、临民、事上、远嫌等十七篇,主要总结了包括用人、立法、理财、刑罚、弭盗等在内的为官之道;下卷详细地叙述了明代万历年间句容县知县陈于王、嘉善县知县李陈玉的政绩及其理政经验,最后收录了刘士林的《治河要略序》,说明作者把治河放在突出的地位。本书初为抄本一册,道光年间刊行,有光绪壬午 (光绪八年,1882)津河广仁堂校本。

安南奏议

安南奏议

安南奏议,一卷,不着撰者姓氏。所载为嘉靖时兵部尚书张瓒等会题疏稿及前后所奉诏旨。

素问直解

素问直解

九卷。清高世栻(生卒年不详)撰。高世栻字士宗,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家贫,笃志医学,从学于张志聪。著有《医学真传》、《伤寒论集注》等书。此书又名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高氏认为《素问》虽有多种注本,然而“后之注者,或割裂全文,或删改字句”,多为艰涩难懂,为使 《素问》注释明白易读,故于康熙三十四年 (1695)撰成此书。所谓“直解”即以直捷明白为主。全书五十七万八千字。注释时,先释篇名,其次释篇中经文大旨。每篇经文分为数节。依经演释,训诂易晓,文字简捷通畅,深入浅出,一目了然。高氏对旧注“字句文义有重复而不作衍文者、有倒置而未经改正者、有以讹传讹而勿加详察者”皆细为考校、订正。高氏宗旨中正,顾此而不失于彼,体会经文,贯穿晓畅。如释 《通评虚实论》的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时说:“虚实者,非但经脉血气之虚实,乃邪气盛于人身则实;精气夺于内脏则虚,是邪实而正虚也。”寥寥数语,道出经旨之深意。高氏与张志聪同志共学,其著述内容亦有相辅相成之处。故可将此书与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同读。有康熙三十四年 (1695) 侣山堂刊本,光绪十三年(1887) 浙江书局重刊本。

燕闲录

燕闲录

《燕闲录》一卷,明陆深著。陆深,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本书是作者笔记丛谈,载录唐、宋及本朝史事、人物遗迹、地方掌故等,事迹言行多有为后人所取者。本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所选该本标点整理。

菩萨睒子经

菩萨睒子经

一卷,失译。说佛往昔孝养瞽亲之事。与睒子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