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远

- 姓名:蔡世远
- 别名:字闻之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福建漳浦人
- 出生日期:公元1682
- 逝世日期:1732
- 民族族群:
蔡世远(公元1682~1732),字闻之,福建漳浦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举进士,政庶吉吉,他长期从事过编辑方面的工作。康熙年间,巡抚张伯行主持鳌峰书院,他知道蔡世远有学问,便请他到鳌峰书院校订先儒遗书。也就是整理古籍,做古籍编辑工作。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 )时,他又奉诏,要他和别人一起编辑《性理精义》,编完后便辞归了。世宗即位后,雍正元年(公元1723)命他为编修,直上南书房,一直在皇室走动,教皇太子读书,迁侍讲。雍正四年迁右庶子、侍讲学士。五年迁少詹事、内阁学士。六年迁礼部侍郎。十二年卒。他生前除在从政中当官家的编辑外,自己还自觉地编辑了《古文雅正》,并著有《二希堂集》。
蔡世远对封建皇朝十分效忠,为政十分谨慎,所以也一直受皇室恩宠。雍正八年时,雍正派他到福建为观风整俗使,整顿民风。福建总督高其倬劾他,说他儿子违反规定私自发了船照。其实不是他儿子干的,上面将这件事告诉他自己。他赶紧上疏承担责任,说私发船照虽不是自己的儿子干的,但船照上有自己“官衔图书”,总和自己有关系,请求处分。后来给了他一个失察的罪名将他调走。雍正十年给他恢复了原职。他长期给诸皇子讲学,如《四书》、《五经》,宋王子书,讲得十分认真,10多年如一日,在讲学中讲历代兴亡的实事,要他们学好,从中吸取教训。皇子们对他十分尊崇。乾隆继位后,还没有忘他的教诲,当时他虽已去世,还赠他为礼部尚书,谥文勤。并为他所著的《二希堂集》写了序言: “二希者,谓功业不敢望诸葛武侯,庶几范希文,道德不敢望朱子,庶几真希文。“称赞他的功业和道德,还写了怀旧诗纪念他。乾隆六十年归政时,仍念念不忘这位恩师, “推恩旧学”,给他加赠为太傅。
蔡世远编辑《古文雅正》是在康熙年间辞掉编辑工作回到福建后开始编辑的,直到雍正三年(公元1725)才编完付印。前后经过了十年时间,他说: “康熙乙未岁(公元1715),余自京师回闽家居数载,评选历代古文,自汉至元约二百三十余首。”这些简单地讲了编辑过程。他在序言中,还讲到他选编文章的来源及他的编辑思想。他说来源是采集各家文集者若干篇,采之《二十一史》者若干篇。对《文选》、《文苑英华》、《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以及历代名臣奏议,偶有所喜则登之。他选择的标准,是“雅”和“正”,即“其辞雅,其理正”,要符合这两条标准的才选进去, “其事则可法可传,其文则可歌可诵,然后录之。”有些文章,“文虽佳,非有关于修身经世之大者不录也,言虽切,而体裁不美备,则贤哲格言不能尽载也”。他说《战国策》“多机知害道之言”, “荀、韩、庄、列”是“异学”,“言不能以足志,文不能以行远”,这些都是“先儒之所羞称”的,所以不选。从这里也能看出他的儒家正统思想。这种思想也贯串在它的编辑工作中。这个文集形式和内容并重,为当时的文人所推崇。
蔡世远在编辑中对每篇文章,都有评论,讲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既有对文风的评论,也有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对开卷篇《汉高帝求贤诏》,他在评论中,评述了汉代的文风, “汉初文古质,中汉以后朴茂”;也讲了他对高帝求贤的看法,他说:“治国莫如求贤,开基尤为首务,雄才大略之君,开豁阔达,如聆其声,后世词多而意漓矣!”他对高帝的举动是十分赞赏的。又如对《史记屈原列传》的评论,沈策士纷起,朝秦暮楚,而屈原与他们不同,是豪杰,是忠臣;还说传记写得好, “叙事间以议论,情辞慨慷,声澈九宵”。
猜你喜欢的书
怪奇故事集
这本是由罗尔德·达尔编写的短篇故事集,精选的14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典短篇,包括A.M. 伯雷奇的《看不见的玩伴》、谢里丹·勒·法努的《鬼手》、伊迪丝·华顿的《求仁得仁》、塞西莉亚·阿斯奎斯 的《街角小店》和玛丽·特里德戈尔德的《电话》等。最好的鬼故事里没有鬼魂,至少没有让你看到鬼,相反,你看到的仅仅是它的行为结果。偶尔你能感觉到它从你身边擦过,或者通过微妙的手法让你意识到它的存在。就像这本书里的故事不受时间限制和久久萦系人心,每一篇都是文学史上的佳作。
幻想翼
《幻想翼》,[美]爱克乃斯格平撰。原载《绣像小说》第53-55期(1905),共十五章,刊载时无小说类目,末附“幻想翼原序”,署“爱克乃斯格平”。190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标“科学小说”,署美国爱克乃斯格平著,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译。另见未详出版年之上海商务印书馆版本标“袖珍小说”。此次以《绣像小说》初刊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排印。美国星学家爱克乃斯格平将深奥的天文学理衍化成为辅助家庭教育的星际探险小说。凭空出现的荧儿带领主角霭珂,借助幻想翼的神效,畅行宇宙之间。他们抱着游历太阳系诸行星的愿望,首先造访月球,又遭遇流星与彗星,并贴近观察太阳……
昨夜入梦
本书是胡也频的诗歌集。他以真挚的歌喉作了他灵魂的吟唱,在诗篇里塑造了一个不流于俗世的孤傲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爱情诗篇香艳而谦卑,别具一格。创作受象征派诗的影响,但却不是亦步变趋的模仿,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胡也频有好几首诗提到了友人的虚伪以及友谊在俗世里因异化而变质。
皇祐新乐图记
三卷。宋阮逸、胡瑗奉敕撰。阮逸字天隐,建阳(今福建建阳县)人,生卒年不详。胡瑗字翼之,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仁宗景祐三年(1036)二月,诏令二人校定钟律,至皇祐五年(1053),乐成奏上,即为此书。旧本从明文渊阁录出,后有宋陈振孙跋。又有元天历二年(1329)吴寿民跋,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开美跋,叙是书原委颇详。逸、瑗以为黄钟之管积八百一十分,容一千二百黍。又以《九章》园田算法计之,黄钟每管长一分,积九分,容十三又三分之一黍。空径三分四厘六毫,周长十分三厘八毫。因算术不精,阮逸、胡瑗等得之于横黍而失之于围径。又以大黍累尺,小黍实管而自相矛盾。是书上卷具载律吕、黍尺、四量、权衡之法,皆以横黍起度,故乐声失之于高。中下二卷,考定钟磬、晋鼓及三牲鼎、鸾刀制度则精核可取。是书有《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第三集、影印《四库全书》四种本、《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
大乘起信论浅释
马鸣菩萨造,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1971年,上人于1971年应弟子之请开讲本论,惜未讲完。现就当时所存之录音带整理成文刊出。
佛说阿难分别经
佛说阿难分别经,一卷,秦法坚译。与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