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广

- 姓名:胡广
- 别名:字光大,号晃菴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 出生日期:1370年
- 逝世日期:1418年6月11日
- 民族族群: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明成祖时文渊阁大学士。字光大,号晃菴,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建文二年(1400)廷试,当时燕王朱棣起兵,朝廷正在征讨,他对策中有“亲藩陆梁,人心动摇”之语,建文帝因此亲擢他为第一,赐名靖,授翰林修撰。成祖即位,他与解缙迎附,擢侍讲,迁右春坊右庶子,复名广。永乐五年(1407),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后随成祖二次北征,常被召对帐殿,议论至夜。并于军中为皇长孙讲论经史。十四年,进为文渊阁大学士。性缜密,在帝前所言及其所治职务,出来未尝告诉他人,时人将他比作汉朝胡广。然颇能持大体,善书,每勒石,皆令书之。永乐十六年(1418)卒,赠礼部尚书,赐谥“文穆”。为明代文臣得谥之始。他的灵柩被运回老家安葬,离开南京时,皇太 子朱瞻基致祭。翌年,成祖授给他儿子胡穜翰林检讨的官职。 仁宗即位,又加赠胡广为太子少师。曾奉诏纂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胡广留世著作有《晃庵集》、《扈从集》、《胡文穆杂著》、《胡文穆集》等。
猜你喜欢的书
致死的疾病
丹麦克尔恺郭尔著。1849年出版。全书分两部分。“致死的疾病”是指人的绝望心态。该书运用一种以严格的内在考察为特征的自我分析方法,描述了各种形式的绝望情绪,并把绝望解释为存在于自我之中的一种现象。指出人类的绝望只在预示自我丧失时才开始。当人们把自我交给人世间的事务,比如为积敛钱财或追求名利时,这种绝望就已经开始。当他终日忙于这一切时,他的自我就丧失殆尽。还从宗教立场上探讨了绝望,认为绝望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精神疾病。精神是人的象征,但它只有藉助宗教这一更高媒介的调停,才能成为人的主人。如果这一切关系被搅乱,其结果就是绝望。
古文观止
历代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三人为从祖孙三代,吴兴祚为楚材从父,调侯为楚材侄。本书成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选录历代散文(包括骈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十二卷,二百二十篇。作品按时代先后为序,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本书包括的作品时代久远,虽数量不多,但所选文章却广收博采,照顾到了各个时代,各个作家、各种体裁和风格,从中精择佳制,多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七个时期,每个时期都选有重点作家作品,因而能够反映出历代散文发展的概况,是清代以来最流行的散文选本。几乎可与《昭明文选》、《唐诗三百首》相媲美。本书目的在于“正蒙养而裨后学”(吴兴祚序),每篇文章的中间和末尾,都随有精当的评注和分析;其中对文章特点的分析,尤其精辟,富有启发性,有助于读者理解文义和把握章法。编成后风行海内,成为历代读者学习古代散文、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范本。但此书亦有失当之处,如先秦文未选诸子,汉文未选《汉书》,因而不能反映中国散文发展的全貌。有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本,中华书局1959年版本,后又有多种白话译注本。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胡适撰。写于1922年,录自《胡适文存二集》。为上海《申报》创办五十周年纪念而作。它论说了中国新旧文学过渡期五十年来的演变过程,中国古文学即“死文学”的结束和中国新文学即“活文学”的新生之消长历程。略述了文学革命的历史以及新文学所取得的成绩。作者认为:“中唐晚唐的禅宗大师用白话讲学说法,白话散文因此成立。”直到“1916年以来文学革命运动,方才是有意的主张白话文学”。在谈到“这五年来白话文学的成绩”时,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说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象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的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本文肯定了散文在新文学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先指出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成绩,具有历史意义。
邵兰荪医案
清邵兰荪撰。四卷。兰荪,浙江绍兴人。业医四十余年,以医名于时。所学得力于叶桂《临证指南》、程国彭《医学心悟》者尤多。其临证方案初未刊行,辗转传抄流行民间。一九三六年经曹炳章收集整理并分类编辑,由史介生详加按注,收入《中国医学大成》 中。载案包括温病、暑湿、咳嗽、胸痹、虚劳、痢疾、肿胀、调经、胎产等数十种,二百余则,约三万余言。多为时病、内科杂病及妇产科证治。每案详叙地名姓氏、证候、脉象、立法、方药等项,间析病因,简捷明了。所附按注,亦有助于临证参考。其擅长时症、虚劳、妇科证治,临证经验丰富,在案中有所体现。有《中国医学大成》 本。
四体书势
又名《四体书传并书势》。书学论著。一卷。晋卫恒撰。成于撰者晚年。卫恒,字巨山,生年不详,卒于晋永平元年(291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官至侍郎。卫氏父子皆能书,卫恒弟卫宣长于篆字与草书,与父兄不相上下;宣弟名庭,也工草法;恒子璪、玠,并为书法名家。《四体书势》为其晚年之作。其名“四体”,指古文、篆书、隶书、草书四种书体,书中对四体书法各为叙传,叙其起源,兼及遗事,然后各附以韵文赞辞。其中篆势赞记为蔡邕作,草书赞记为崔瑗作,古文字势赞和隶势赞当为恒自撰。
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介石智朋禅师语录,一卷,宋智朋说,正贤、宗坦、延辉等编,林希逸序,内题介石和尚语录。南岳下第十八世,嗣浙翁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