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辅

- 姓名:陶辅
- 别名:字廷弼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凤阳(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441
- 逝世日期:1523后
- 民族族群:
陶辅(1441~1523后),明代中期著名的学者和小说家,字廷弼,号夕川老人,又号安理斋、海萍道人。凤阳(今属安徽)人。其祖先曾以军功封大同伯,本人因袭封应天卫指挥,然“薄武艺而不事,专志于经史翰墨间”,“又不苟于时”,遂致仕家居,闭门著书。陶辅一生著作甚丰,著有《桑榆漫志》、《四端通俗诗词》、《蚓窍清娱》、《夕川咏物诗》及文言小说集《花影集》。明初曾任应天卫指挥,后致仕家居,享年80有余。生平事迹见《百川书志》、张孟敬《花影集序》。
陶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雷海宗杂论集
雷海宗(1902—1962):著名历史学家。一九二七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后更名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一九五二年全国院系调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雷海宗杂论集》是一部全面搜集雷海宗先生学术成就和散杂文的丛书,极具收藏和学术价值。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史学大师,中国历史研究绕不开的先行者,全新整理的文集带我们重回被忽视的“雷海宗时代”。
钱氏私志
笔记。旧题钱彦远(一作钱愐、钱世昭)著。一卷。原本二卷,今本仅一卷,据钱曾《读书敏求记》所考,乃钱愐所记,钱世昭“叙而集之”(钱世昭序)。是书所记,皆宋时朝野杂事,涉及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著名文学家的一些轶闻,乃文史研究可资参考的资料。今传本有《百川学海》、《古今说海》、 《学海类编》、 《说库》等本。
薛案辨疏
医案。明薛己撰。钱临疏。二卷。原案成书于嘉靖八年(1529),注疏年代未详。按病证分为元气亏损、内伤外感、饮食劳倦等二十一类,约八万二千余字。以证为题,每证载若干案例,均为内科杂病证治。每案简述证候、辨证与治法。其中叙述脾胃肝肾亏损的证治颇多。确有独创之处。钱氏疏文,结合薛氏辨治要点,进一步阐明辨证之理,分析理法方药,并详析案中对方药记载不详者,有助于对正文的理解。对薛氏学术思想有所阐发,便于临证研究参考。有乾隆间刻本,民国七年(1918)绍兴药学报社《国医百家》铅印本。
禅策问答
中国佛教禅文献。作者不详。首尾齐全,共一百零四行,有首题:“《禅策问答》一卷”。文献共罗列问答三十道,每道答文之最后均引经文作证。所引经文或注出经名,或不注经名。引文方式亦较自由,并不完全忠实于原文、有些经文可能系自撰。内容较广泛,包括什么叫禅?如何证得清净?禅修的具体方法乃至禅师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主张“禅”就是“故摄存心,无诸放逸,六根清净,动转无亏”。所谓“入禅”就是“敛容安坐,心无散动,善恶都舍,不染暄尘世见”。并竭力为禅师住于世间、见于善恶等种种混同与一般世俗之人的行为辩护,称自己实际是“身逐凡情,心游出世”;而禅师已经达到的“冥寂幽微”之至道,“非是浅情之能测”。从总体倾向看,《禅策问答》是禅宗北宗系僧人撰写的文献。由于文献中提到:“禅师性行柔和,言语低下,何因高强精神,雄猛用意?”说明当时正处在激烈争辩的时代;又提到:“禅师德行高明,何者被人诃诘,作于诽谤,唯而无对”。可见当时该派在争辩中正处于下风。加之此文献与另一禅文献《息诤论》抄在同一卷子上,因此怀疑它可能产生于“滑台大会”之后。抄写颇有脱落错谬之处,以至有些文字难以卒读。此文献应属宗密所编《禅藏》的组成部分,对于禅宗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历代大藏经未收,历代经录亦未著录,仅存于敦煌遗书中。
人天宝鉴
全一卷。南宋昙秀撰。乃依内典及儒、老之外籍等,编集学道之须知、修行之龟鉴等佳言秀句数百条,于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上梓刻版。
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
佛说金色迦那钵底(Ganapati)陀罗尼经,一卷,唐金刚智译。说大圣欢喜天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