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旸

陈旸
  • 姓名:陈旸
  • 别名:字晋之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福建福州人
  • 出生日期:1064
  • 逝世日期:1128年
  • 民族族群:

陈旸[yáng](1064~1128年),北宋音乐理论家,古代八大音乐名人之一。字晋之,福建福州人。中绍圣元年(1094)制科,授顺昌军节度推官。徽宗初,进《迓衡集》,鼓吹绍述,遂为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因所进《乐书》“贯穿明备”,迁太常丞,进驾部员外郎,任讲议司参详礼乐官。后官至鸿胪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卒年六十八。陈旸为宋代宫廷雅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音乐思想表现出保守复古的倾向,认为惟通过对古代儒家经典的稽查,方能寻得并继承正宗的音乐。他提出“五声十二律,乐之正也;二变四清,乐之蠹也”的说法,主张废弃“二变”与“四清”。废“二变”,即在音阶上只要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不要有变宫、变徵的七声音阶。废“四清”,即在音域上只要一个八度以内的十二个半音,而将八度以上的四个半音去除。以宋代乐制的编钟、编磬为例,每架16具,依其主张,仅需12具,故将音域限制在较狭窄的范围内,减弱了音乐的表现力。此外,他对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亦采取排斥态度。显然,这些主张并不符合音乐发展的趋势。不过,其音乐思想并未影响其在编著《乐书》时所采取的兼容并包的态度,故其书渊博宏大,对当时古今中外的音乐资料皆详细备载,实为中国现存较早的音乐百科式的巨著。南宋陈振孙认为:“其书雅、俗、胡部音器、歌舞,下及优伶、 杂戏, 无不备载。”可见, 他为保存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资料的整理与保存作出了重要贡献。除《乐书》外,陈旸还著有《礼记解义》十卷、《孟子解义》十四卷、《北郊礼典》三十卷。

陈旸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斯未信斋杂录

斯未信斋杂录

本书不分卷,徐宗干撰。所著「斯未信斋文集」「杂录」之部,凡六卷。卷一:「用静吉轩随笔」,大体为清道光二十一年记官山东时事。卷二:「南台精舍随笔」,大体为二十三年记官四川时事;「小浣霞池馆随笔」,大体为二十四年记官漳州时事。卷三:「垩庐杂记」,为二十六年记丁母忧回里追忆旧事及新见闻事,卷四:「丁戊随笔」,为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记赴台湾道旅途事;「斐亭随笔」、「君子轩偶记」、「退思录」,均记在台湾道时事。卷五:「壬癸后记」、「癸丑日记」,大体亦均记在台湾道时事。卷六:「甲乙日记」,记台湾道卸任内渡前后时事,「丙辰日记」,大体记咸丰六年在豫、皖协剿「捻匪」时事;「归日续记」,为九年浙藩解组以后,同治元年出任闽抚前之记事。各篇中在台湾所记者,内容不尽属台湾事;非在台湾所记者,内容亦有提及台湾事。本书舍其与台湾完全无关之卷一「用静吉轩随笔」与卷二之一「南台精舍随笔」两篇外,余均尽行收录;但因有所割舍,删去卷次,顺序以篇题编目,计十一篇。

(嘉靖)安溪县志

(嘉靖)安溪县志

福建地方志。明汪瑀修,林有年纂。八卷。汪瑀,直隶歙县(今属安徽)人。监生,官安溪知县。有年字塞谷,福建莆田人。曾官贵州提刑按察司副使、监察御史。安溪县建南唐保大十三年。县志始修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重修于嘉靖八年。是志以旧志为底本,询于故老,并续嘉靖以后事,书成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约八万二千字。分地舆、规制、官制、学校、选举、人物、文章、杂志八类。为该县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比较全面记载了该县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情况。其地舆较为详赡,含建置、星野、山川、形胜、疆域、屯堡、隘堑、乡里、风俗、气候、土田、屯田、户口、土产等十目, 载山、 岭、峰、岩百余;溪、湾、潭、滩三十余。坑冶有龙崇银场,清洋铁矿山铁场等。户口自唐开元后有记载,但甚为疏略,至明颇详。尤以土产较为详备, 分谷、货品、蔬、果、药、木、竹、花、草、毛、羽、鳞、甲等十四类,二百六十余种。有明嘉靖三十一年刻本,1963年《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自剖

自剖

散文集。徐志摩著。1928年1月新月书店出版。收散文24篇,分为3辑。“自剖辑第一”中,有《自剖》、《再剖》、《求医》、《想飞》、《迎上前去》、《北戴河海滨幻想》等6篇;“哀思辑第二”中,有《我的祖母之死》、《悼沈叔薇》、《我的彼得》、《伤双括老人》、《吊刘叔和》等5篇;“游俄辑第三”中,则是题作《欧游漫录》的一组文章,共13题,它的副题为“西伯利亚游记”。此书没有序跋一类文字。扉页上是徐志摩自署的《自剖文集》,所以有人称它为《自剖文集》,也是不错的。这是作者的第三本散文集。抒写自我,是徐志摩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在《自剖》这一部文集中,这个特色尤为明显。像《自剖》、《再剖》、《想飞》、《北戴河海滨幻想》、《我的祖母之死》等等,都是如此。对于徐志摩瞑想式的小品文字,阿英曾归纳说:“用一颗宁静的心,抓住了一个问题的中心,慢慢地发展开去,而且发展得很远,甚至把问题的每个细胞,也同样的加以发展。”确实如此,《自剖》中的一些文字,便是如此发展开来的,《想飞》就突出地表现了这个特色。“西伯利亚游记”这组文章,是作者赴欧途经苏联时的见闻录。由于徐志摩是独游,又不会说俄语,所以游踪多限于车上,他以奇异的目光,看待苏联,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在这组游记中,反映出了作者思想的驳杂,信笔写来,乱发议论,读者很难理出个条理来。这组游记,成就不高,倒是依然表现了徐志摩那种直抒胸臆的风格。《自剖》一书解放后没有重印过,现收入1983年10月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的《徐志摩全集》中。

欧行日记

欧行日记

日记。郑振铎著。1934年10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被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1927年5月至1928年10月,作者曾赴法、英游历,进行参观访问和读书写作。从动身开始,逐日写下了“日记”,并陆续寄回上海,给高君箴阅读,使妻子了解他的游踪。这部珍贵的日记,在几次搬家中大多散失了,仅有四分之一留存下来。于是在7年之后,交给良友出版,题为《欧行日记》。出版时写了《自记》,略述缘起。《欧行日记》是部很有特色的日记,也是很优美的散文作品。作者说,这部日记保存在箧中整整七年,“不愿意,且也简直没有想到,拿去发表。为的是,多半为私生活的记载,原来只是写来寄给君箴一个人看的。” 《欧行日记》的真实,自然可知。这样的日记,才是最真切可读的日记,它与一般为了给读者阅读的“日记”是大不相同的。郑振铎是著名的散文家,文笔真切,描写细腻,以抒情见长。作者说;“这部旅行日记,便不完全是记行程、记游历的干枯之作,其中也许还杂着些具有真挚的情感的话。”(《自记》)这正是《欧行日记》的可贵处,使它与流水账式的枯燥日记不同,具有真挚感情,具有细腻描写,成为优秀的散文作品。解放后,《欧行日记》没有单独出版过,现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3月出版的《郑振铎文集》第2卷中。

国色天香

国色天香

明代通俗类书。十卷。全称《京台新锲公馀胜览国色天香》,一名《幽闲玩味夺趣群芳》,题“抚金养纯子吴敬所编辑”。今存版本主要有:万历廿五年周氏万卷楼重刊本、明益善堂刊本、清康熙大梁周文炜敬业堂刊本、清周氏先霁堂刊本等。本书分上下层分类刊载小说、琐记、笑林、诗话、书翰等等,和《万锦情林》、 《绣谷春容》、 《燕居笔记》等书性质相同。它们所收录的各种小说也多有相同。体裁与宋罗烨《醉翁谈录》相类似。对研究中国小说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明万历间据原本重刊藏,日本内阁文库。另清翻刻本虽不少,内容多有删落。首序,署“时万历丁亥(十五年,1587)九紫山人谢友可撰于万卷楼”。

传法正宗定祖图

传法正宗定祖图

一卷。宋代契嵩撰。书成于嘉祐六年(1061),是一部禅宗传法图录。用“吴缣”绘制而成。此书以图配文,列举了释迦牟尼、西天二十八祖、东土五祖共三十四代祖师的名姓及其事迹。同时附录了竺大力、佛陀跋陀罗等“儒释之贤”十人的材料。书成后与《传法正宗记》一起进呈宋仁宗。收入《碛砂藏》、《洪武南藏》、《龙藏》、《频伽藏》、《大正藏》、《中华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