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

何中
  • 姓名:何中
  • 别名:字太虚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抚州乐安(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265
  • 逝世日期:1332
  • 民族族群:

何中(1265~1332),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乐安(今属江西)人。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并师从前朝进士张叔方、朱光甫、罗士鼎,弱冠即因能诗知名。至元二十五年(1288),特意守候在双桐驿,拜见了强制解往大都,刚刚首途的南宋遗民谢枋得,并写有《别谢提刑》诗。一生之中,他既有对故宋的留恋,也不反对元朝。家中藏书多达万卷,并曾亲手一一校订,学识广博。曾受到程钜夫、元明善、姚燧、王构及同郡揭傒斯等人的推重。至大初,携所著书北游京师,留居两个月,大都天降大雪,天气骤寒,便不辞而归。南归后与弟子讲学于大江之西。至顺二年(1331),江西行省平章全岳柱聘他出任龙兴路学宗濂、东湖两个书院的山长。次年六月因病去世。何中是吴澄的姻兄弟,吴澄对何中的诗才相当佩服,并为他的文集作序。有诗文别集《知非堂稿》(别本题为《何太虚集》),今存有六卷、十卷等本;《元诗选·二集》选入何中诗二百零四首。入清以来,由于王士禛给予较高评价,其诗颇受诗选家重视。何中是元代重要学者,著述颇多,比较有名的有《通鉴纲目测海》三卷(或二卷)、《通书问》一卷等。生平事迹见揭傒斯撰墓志铭(《揭文安集》卷一三)、《元史》卷一九九、《元儒考略》卷三、《元诗选·二集》小传。

何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东城杂记

东城杂记

清厉鹗(1692—1752)撰。二卷。鹗有《樊榭山房集》已著录。作者居东园三十余年,喜搜旧闻遗事,多参古籍,常与宾朋闲谈,成是书。凡九十五条,四万七千字,约成书于嘉庆间。内容专记杭州东城历代名人轶事、名胜古迹、土物风俗的来历,偶亦涉及诗、文、题咏。杭州城东地曰东园,为宋故地,厉氏家于此。为考里中旧闻,于雍正六年(1728)撰成此书,约三万字。上卷记永寿寺、富景园、剑石铭,贯休十六罗汉始末等四十六条。下卷记云泉题咏序、回龙桥、莲居等四十九条。叙事略古详今。

生天经颂解

生天经颂解

生天经颂解,金元时道士王吉昌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此书为《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之注解。注文以七绝颂诗体写成。逐句解说经义。大抵以性命双修为宗旨,宣扬清静修心,并涉及内丹惨炼。其说本于全真教义。

庚巳编

庚巳编

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明陆粲撰。十卷,今存《纪录汇编》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以上二种均十卷)、《烟霞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以上三种均四卷)、 《古今名贤汇语》本、 《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以上三种均一卷)。本书作者陆粲系一嘉靖名臣,敢言直谏,颇有声誉。书成于正德年间,为作者早年所作。约一百七十篇,多志怪与传奇,富故事性。如《洞箫记》,写书生徐鏊初与仙女相爱,后娶妻相绝,遭到仙女杖责。《芭蕉女子》写学士冯权遇一绿衣女来,欲相狎,女截衣而去。冯所执得一衣角,恰与庭中一芭蕉新断叶相吻合,自是悟为蕉蕉精怪。《金华二士》叙王生、张生遇酆都使来阳间捕人。张生遵使者所嘱得以避难,而王生则于当晚死去。

乾淳岁时记

乾淳岁时记

风俗志。宋周密撰。一卷。此书专记古代风俗。自元旦起,至除夕止,凡二十六事。记每种风俗的起源、流传及与当地民族社会生产的关系。所记文化、体育、宗教方面的风俗,也和当地民风形成有关,是重要的民族、民俗史料。

公子牟子

公子牟子

一卷。原题周魏公子牟 (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魏公子牟,又称中山公子牟,战国时魏国人。据《列子·仲尼》记载:“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而悦。”晋代张湛为此作注说:“公子牟,文侯子,作书四篇,号曰道家。”《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公子牟》四篇,隋唐志都不著录,说明其书久佚。清代马国翰据《庄子》、《战国策》、《吕氏春秋》、《说苑》等书辑为一卷,即今本《公子牟子》。书中记述魏公子牟恣肆放纵之言行,早在庄周之前,所以《庄子》书中有记述之文,《孟子》非十二子有排斥之言。《公子牟子》一书,虽然常遭儒家的指斥,而其言之成理,不可尽废。马国翰辑之成书,也是为后世学术研究做出的一项重要贡献。现存《玉函山房辑佚书》 本。

维摩经义疏

维摩经义疏

凡六卷。隋代吉藏(549~623)撰。又称维摩经疏、维摩经广疏、净名经广疏、维摩广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立于三论宗之立场以注释维摩经。初论‘玄义’,其次逐一注释维摩经十四品之文句。该‘玄义’部分可视为维摩经概论,亦可视为本书之序论,后已别出一书成为‘维摩经游意’一卷。除‘玄义’之外,本书注释各品,首皆解释品名,次概说该品大意,复逐次注释经文;于注释之中屡屡引用鸠摩罗什、僧肇、兴皇等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