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

金圣叹
  • 姓名:金圣叹
  • 别名:人瑞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县(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608年4月17日
  • 逝世日期:1661年8月7日
  • 民族族群: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原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别号圣叹,吴县(今属江苏)人。县庠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狂放不羁,“每遇岁试,或以俚辞入诗文,或于卷尾作小说讥刺试官,辄被黜”(采衡子《虫鸡漫录》),又“好批小说,人多薄之”(袁牧《随园诗话》),故一生未举。清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初一,顺治哀诏到苏州,金圣叹与其同志乘地方官绅齐聚“哭临”之机,鼓动群众递揭帖,控告知县贪赃枉法,盗卖库粮,请愿失败,次日他们又组织哭庙活动以示抗议,成为一次声势不小的“秀才造反”,即著名的“哭庙案”,金圣叹等多人以“大逆”罪处斩。


金圣叹毕生致力于文学批评,他用中国独特的序跋、读法、评点方式评点小说、戏曲、诗歌、散文,并在序跋、读法、评点中建构自己的文学理论体系,成为杰出的小说戏曲理论批评家。他的惨死,使他评点《庄》、《骚》、《史》、杜、《水浒》、《西厢》“六才子书”的庞大计划只完成了后两种。他也致力于散文理论批评,他生前刊行的《必读才子书》(即《才子古文》)是一部很好的散文选本,流传甚广,享负盛名的《古文观止》据说就是“《才子古文》的抄袭和窜改”(《张国光《金圣叹批才子古文前言》),其选目及不少评语确都大致相同。《才子古文》的评点有较高理论价值。他论文主真尚奇,最重胆识,推崇雄放灵动的文风,文无定态,随事变笔,透情透理,又主张曲笔达意,所谓“卓然有主于胸中,而笔底又能行之以清折”,其文章风格论颇富辨证情趣,要求穷奇极丽而又自然清出,明畅与幽细,条直与勃郁,平顺与跳跃,板整与圆滑,沉毅与扶疏,相辅相成,大约底里阳刚至极而又不失阴柔之美,对文章的具体笔法的指点也颇能导读入深。他的包括小说、戏曲在内的序跋评点文字,有胆有识,奇情壮采,长于雄辩,对文章风格的描摹喻比,才思汹涌,奇气贯注,优美灵动,不仅足状所评文章之美,本身亦是美文,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他虽没能完成《史记》的评点,但《才子古文》中选评《史记》论赞九十余篇、段,对司马迁史传散文的讽刺艺术有独到理解,并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批判精神。余尚有《左传释》、《孟子解》数篇。金圣叹独具风格的文学批评从内容到形式,都对后世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从文章审美角度看,也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散文家。作为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著作自然为统治者所仇惧,《四库全书》不收只字,且不存一目,但在后代的进步文人中他却广有知音,“读君所著书,恨不相追随”(廖燕语)。他的理论建树涉及哲学、宗教,文学类的各个领域,主要有《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六才子书西厢记》、《金批杜诗》、《才子古文》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了四卷本《金圣叹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了《金圣叹批才子古文》,岳麓书社1986年版的《金圣叹诗文评选》实亦可读作的选本。

金圣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乾隆云南通志

乾隆云南通志

清鄂尔泰修,靖道谟纂。乾隆元年(1736)刊本。是编乃雍正七年(1729)鄂氏奉诏纂修,属靖道谟因旧志增辑,分三十志,志各一卷,每志之下,间附以目,类目与《康熙云南通志》相似,首图说,终杂记。乾隆元年书成,时值鄂去官,继任督抚尹继善、张允随表进刊行。编端除载进书表、凡例十五则及鄂尔泰序跋外,内容较旧志已多增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编纲领灿然,较原本颇有条理。

入越录

入越录

《入越录》是吕祖谦的长篇日记体游记,记载了吕祖谦与潘叔度的十八日会稽之游,语言朴质平实,简拔切当,大多以白描为主,个别段落则能娓娓道来,细细铺写.作者尤其对光与色有着敏锐的感受,使得文中点染着鲜丽的色彩与美妙的光晕.《入越录》对田园风光与农村生活的关注早于以田园诗人而著称的范成大的《吴船录》,显示出吕祖谦作为一个真正的思想家对于世道民情的关注;从题材上来讲,也是对传统游记内容的开拓.文中还体现出吕祖谦重自然和要求人工亦应“殆若天成”的审美取向,是吕祖谦纪游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作品.

汉上易集传[标点本]

汉上易集传[标点本]

又名《汉上易传》、《周易集要》。两宋之际朱震撰。震字子发,荆门军人。《四库全书》、《直斋书录解题》俱作十一卷。题曰“汉上”,盖因所居以为名。凡十八年而成。其说以象数为宗,推本源流,包括异同,以救老庄虚无之失。古人评估不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以为多采先儒之说,然颇舛谬。冯椅《厚斋易说》讥其卦变、互体、伏卦、反卦之失。朱熹以为朱子发用互体,亦有道理,只是今推不合处多。魏了翁谓《汉上易》太繁,却不可废。胡一桂云,观其取象,亦甚有好处,但牵合处多,且文辞繁杂,使读者茫然。又,朱氏以为邵雍《皇极经世》、刘牧《易数钩隐图》、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程颐《易传》等,并源自陈抟《先天图》,其说颇为后人所疑。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

简名《合汗衫》、《汗衫记》。杂剧剧本。元张国宾作。四折,末本。采用《太平广记·报应类》之《陈义郎》、《崔尉子》、《李文敏》中合汗衫故事敷衍而成。剧写开封当铺员外张义救助了冻馁大雪中的乞丐陈虎,其子孝友又将陈认作义弟收留家中。复有解配犯人赵兴孙过此,张妻赵氏认为义侄,资以衣银,赵拜谢而去。孝友妻玉娥怀孕逾月不产。陈虎骗其夫妻到徐州东岳庙占卜,张义夫妇赶至河边劝阻,孝友不听。老夫妇教儿媳将一件汗衫拆开,各执一半留念。张义夫妇归家,家被火焚尽,乃流浪度日。陈虎于途中将孝友推入黄河,强占玉娥。娥不久产子,取名陈豹。十七年后,玉娥命豹赴京应武举,携半件汗衫访寻张义员外。豹中武魁,授提察使,于相国寺舍斋济贫。沦为乞丐的张义夫妇亦来寺求斋,见豹酷似孝友而大恸。豹出汗衫施舍,张义亦出衫,合之无异,遂说破因果,祖孙相认。豹即追寻仇人陈虎,遇捕盗巡检赵兴孙领兵至,擒虎送予豹。豹与母同至寺会祖父母,共欲追荐孝友亡灵。寺僧闻讯而出,却正是十八年前坠河遇救后出家为僧的孝友。于是三代团圆,执陈虎送官法办。今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与法文译本。

锦笺记

锦笺记

传奇剧本。明周履靖作。二卷四十出。履靖字逸之,号梅墟,自称螺冠子,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约万历年间在世。此剧演梅玉与柳淑娘恋爱婚合故事。梅、柳二母乃结义姊妹,梅往探柳母,事之如亲母姨。与淑娘彼此爱慕,锦笺赠答,两情既定,而柳母全然不觉。及梅玉应试高中,始合笺团圆。

普贤行愿品颂疏

普贤行愿品颂疏

一卷,周叔迦居士撰。将释此颂,略开四门:一、释名题;二、述缘起;三、叙传译;四、解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