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萍如

- 姓名:沈萍如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末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沈萍如,清末医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幼客江宁,因水土变迁,屡遭疾病,均经岐黄术治愈,遂留心医学。撰有《鲙残篇》一卷,论药品,谈病理,辨伪讹,释古方,颇能抒发心得。
沈萍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心静的力量
《心静的力量》是成功学鼻祖拿破仑希尔博士在84岁高龄写下的收官之作,他筹备了70余年,拜访了500多位美国成功人士,收集、整理、分析成功哲学之大成。 针对现代人面临的日益加剧的恐惧与困顿,希尔博士开始反思自己的心路历程,梳理之前的研究成果,并探究罗斯福、爱迪生、福特、洛克菲勒等人的成功轨迹。 他提出了心静的概念,挖掘内心潜在的力量,总结出16大心静方法论,强调坚持自我、克服恐惧、自我激励,也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行动方案,促使每一位读者由心而始,让人生发生美好的改变!
花前琐记
当代小品文集。周瘦鹃著。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6月出版。内收作者1954年冬天至1955年春天所写小品文37篇。有作者自撰的《前言》。作品主要描绘了苏州风俗人情及作者近年来生活中的一些意趣。在《前言》中,作者写到:“花前琐记之作,除了漫谈我所喜爱的花木事而外,也谈及文学艺术名胜风俗等等,简直是无所不谈;一方面歌颂我们祖国的伟大,一方面表示我们生活的美满。”文章不长,却挥洒自如,旁征博引。开阔处溯及唐、宋旧俗,细致处论及鸟兽鱼虫图案。风格清隽,文笔流畅,意趣盎然。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而后者也正是当今学术界,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 本书辑取《章太炎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和《刘师培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部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加上导读为鞭辟入里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全书集大家之言,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参考书。
西滢闲话
中国现代作家陈西滢的散文集。其中的篇目首先发表在《现代评论》上,后于1927年成集,由新月书店出版,内收文74篇。在集中作者对于20年代中国社会的众方面进行了批判和评价。内容上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批评类,包括《粉刷毛厕》、《五卅惨案》、《中山先生大殡和我的感想》等篇,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国内外政治事件的态度;一是文明批评类,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冲突》、《罗曼·罗兰》、《中国精神文明》、《民众的戏剧》等篇。反映的是他对国内外文化现象的评价。整个集子文字晶莹透剔,流畅自如,具有从容淡泊的风格。
中说译注
亦称《文中子》,十卷。隋王通 (584—618)撰。王通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任蜀郡司户书佐,曾上隋文帝《太平策》十二篇,为朝所疑忌,弃官归家,以讲学著书为业。仿《论语》作《中说》,由其子福郊、福时记述。门人私谥“文中子”,因以名书。《唐书·艺文志》录(文中子)《中说》五卷,《文献通考》及《玉海》则作十卷,与今本合。共十篇。末附《序文》一篇及杜淹所撰《文中子世家》一篇。通子福时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一篇。卷末有阮逸《序》。又有福时贞观二十三年《序》。全书崇尚儒家思想,以为“千变万化,吾常守中”,又以仁义为教化之本。提倡“时异事变”,“通变之谓道”、“通其变天下无弊法”。从认识论上,主张“居近识远,处今知古”。反对 “执古御今”,强调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但也有“行之者不知安之者”保守的一面。又主张“名实相生,利用相成,是非明,去就相安”,说明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曾提出儒、释、道“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的主张。宋阮逸作注。有 《四部备要》本
旧杂譬喻经
二卷,吴康僧会译。集种种之譬喻者。对于后汉译而曰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