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卿

李盛卿
  • 姓名:李盛卿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盛卿,字彰五,四川人,云南丽江知府,精医,有《伤寒瘟疫条辨眉批》(1888)、《仲景脉法续注》(1891)、《脉度运行考》(1898)等著作传世。

李盛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天文大象赋

天文大象赋

隋李播撰。一说汉张衡或唐杨炯撰。用歌赋形式介绍全天星斗。因偏重文学词藻,对认识星空和记忆星座位置帮助不大,故流传不广。有《传经堂丛书本》传世。

殷周制度论

殷周制度论

近人王国维撰。王氏自述撰是篇旨在考殷亡周兴之原因。认为周之所以兴,自制度始。并具体论证殷周制度之差异:其一为立子立嫡之制。殷制兄终弟及,殷以前无嫡庶之制,自周始舍弟传子,严嫡庶之分,定嫡长继统之制,所以“息争宁国”。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旋下及大夫以下,宗法及丧服之制由此形成。周代政治赖此宗法之制而益得巩固。其二为庙数之制。王氏考殷人祭法无远迩尊卑之分,周人立尊尊之统,以尊尊亲亲之义立庙制,尊卑分明。其三为同姓不婚制。周初多“异姓之国”,非宗法所能统,乃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实为周人用血缘宗法行施一统之策。以上三制不出尊尊、亲亲、长长、男女有别四纲。周代之所以能久兴不衰,就是用此四纲来维系的。此文对学术界影响较大。收入《观堂集林》。

皇朝经世文三编

皇朝经世文三编

清末陈忠倚辑。八十卷。继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辑成。断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多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有关时务之论述。外国人议论亦采入。其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洋务九纲与葛编同,于子目有所损益。较葛编所增改之子目有:变法、约章、聘使、邮政、操练、制造、工程、船政、矿务、外洋沿革、外洋国势等。始编于光绪二十二年,次年告成刊行。光绪二十四年又复校勘补正

子略

子略

诸子书专科目录著作。高似孙撰。有《百川学海》本; 《四库全书》本;《学津讨源》本;1928年北平朴社排印顾颉刚标点本;1930年上海中华书局《袖珍古书读本》排印本;1932年张氏约园《四明丛书》刊本;1935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排印本;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缩印本。本书4卷,目录1卷。目录或列卷首,或列卷后,各版本不尽相同。是书为论诸子之作。采《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子钞》、《意林》、《通志·艺文略》所载子书,略注撰人、卷数,小字附录各家之注。有题识者,凡38家,共36篇。其中颇有所考证。

倦游杂录

倦游杂录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或简作《倦游录》。北宋张师正著。 《郡斋读书志》引此书序云: “倦游云者,仕不得志,聊书平生见闻,将以信于世也。自以非史官,虽书善恶而不敢褒贬。”可知书名之所自。 《郡斋读书志》著录作八卷, 《宋史·艺文志》则作十二卷。今原本已佚, 《宋朝事实类苑》、 《诗话总龟》、 《苕溪渔隐丛话》、 《类说》、 《名臣言行录》、 《说郛》、《永乐大典》等书中保存佚文一百余则。本书录北宋前中期的朝野杂事,个别条文记及五代之事。内容以北宋诸名臣逸闻为多,如寇准、丁谓、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韩琦、蔡襄、富弼等,皆有所述及。并多及当时的诗文写作故实,保存了一些诗人的作品及其本事。此外,书中对南方风物、各地异闻也有不少记载。

出三藏记集

出三藏记集

现存最早的佛经目录。又称《出三藏记集录》、《梁出三藏记集》、《出三藏集记》、《出三藏记》,简称《僧祐录》。南朝齐梁时僧佑撰。15卷。出,即译出;三藏指经、律、论3种佛书,记集,是记录、汇集之意。记录了东汉至梁所译经卷、律、论等目录、序记以及译者传记等。此书为簿记体,书前有总序,下分4个部分:一撰缘起。说明佛经的起源和译经的始末;二铨名录。以经所出之时代,译者分类标明历代出经的名目。三总经序。记述众经的前序与后记,由此可考知译经的时间、地点、过程、译者及经义内容等。四述列传。记载历代僧人的传记,是现存最早的僧传。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对南朝译经记述颇为详细,亦保存东晋释道安经录原文。书中还存有各代帝王士庶与诸名僧关系的史料。有宋、元、明、南北藏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