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旅

- 姓名:陈旅
- 别名:字众仲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兴化莆田(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公元1288年
- 逝世日期:1343年
- 民族族群:
陈旅(公元1288年-1343年)字众仲,兴化莆田(今属福建)人。幼孤,笃志于学,于书无所不读,被荐为闽海儒学官,中丞马祖常很赏识他的才能,在马的鼓励下入京师,又得虞集所知,视他为后继者,说:“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赵世延力荐,任国子助教。元统二年(1334),出为江浙副提举,后至元四年(1338),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至正元年(1341),迁国子监丞,又二年卒,年五十六。他是元后期有名的文章家之一,能博取前人所长,自先秦以来至唐宋诸大家无所不究,《元史·儒学传》称其文“典雅峻洁,必求合于古作者,不徒以徇世好”。苏天爵颇欣赏他的文章,特请他为《元文类》作序。钱惟善《送陈众仲之官翰林应奉》诗中称赞他“一代文章关气韵,十年馆阁擅风流”。他的文名大于诗名,诗多题画赠答之作。诗有民歌风,像《和萧秀才歌风台》这样的怀古之作,不用律体,而有歌谣风味。又如《分题得车摇摇送方叔高之官》,也采用民歌风格,从中可以看出受六朝歌谣体影响,他也学六朝艳体诗。其律、绝有的能描绘出优美意境,如七绝《题虞先生词后》,用虞集名作[风入松]词意,既写出江南风光之美,又十分切题。但从总体看,陈旅诗个人风格不够突出,有时好有僻字。有《安雅堂集》系其子所编。《元史》和清顾嗣立均称十四卷,《四库全书》所收为十三卷,有张翥、林泉生二序。生平事迹见《监学祭陈众仲监丞文》(《吴正传文集》卷二○)、《元史》卷一九○、《元儒考略》卷三、《宋元学案》卷九二、《元诗选·初集》小传、《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六、《新元史》卷二三七。
陈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热爱生命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短篇名作。两个淘金人在荒野中疲惫地走着,其中一个人在过河的时候脚被扭伤,他向同伴呼救,可同伴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去,渐渐失去了踪影,只剩下他一个人独自和恐惧搏斗。他想走到湖边,那里有食物,还有船,他的同伴也会等在那里,他们可以乘船南下到达温暖的海湾。他 一路想着,一面挣扎着向前走去。他的鞋已经坏了,他只好把毯子撕成条裹在肿胀的脚上。饥饿也在煎熬着他,他甚至像牛一样大嚼起灯心草来。他费了很大力气捉鱼,没有捉住。他疲惫、绝望,在荒野上号啕大哭。天又下起了大雪,随后变成了冰冷的雨。他不能生火,没有热水,睡觉时常常被饿醒。饥饿使他异常虚弱。他继续寻找食物,捉到三条鱼,还生吞了一窝刚出壳的小松鸡。饥饿、疲惫甚至使他产生了幻觉。他遇到过熊,也碰见过狼,他的同伴比尔也已经死了。最后,他终于看到停在水中的船,他缓缓地爬向那条船。此时,一只病狼紧紧尾随着他,这是一幕残酷的求生悲剧,两个垂死的生物互相猎取对方的生命。最后,狼咬住了他的手,他拼着最后的气力,用双手掐住了狼,最终杀死了它。狼血维持了他的生命。他被捕鲸船白德福号救上船时已失去知觉,后来渐渐地恢复起来。小说将主人公的内心感觉描绘得细致、真实,通过与恶劣环境的斗争,表现出热爱生命、求得生存的坚强意志。
大复集
明何景明撰。何景明,明代文学家、诗人,明“前七子”之一,地位仅次李梦阳。主张文宗秦汉,古诗宗汉魏,近体诗宗盛唐,提倡复古,在反对明代前期盛行的台阁体诗文及八股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其诗如《赠王文熙》说:“行子夜中起,月没星尚烂,天明出城去,暮薄长河岸。草际人独归,烟中鸟初散,解缆忽以遥,川光夕凌乱”。《怀沈子》说:“沈生南国去,别我独凄然。落日清江树,旧人何处船?”《十四夜》说:“水际浮云起,孤城日暮阴。万山秋叶下,独坐一灯深”。风格淡远,有盛唐风趣。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说何景明“他的《大复集》,论者的评价,乃在李梦阳《空同集》之上。他不复有空同之‘霆惊电煜,骇日振心’的气魄,却以‘清远为趣,俊逸为宗’有如‘落日明霞,余晕映远’”。清《四库全书总目》也说:“正嘉之间,景明与李梦阳俱倡为复古之学,天下翕然从之,文体一变。然二人天分各殊,取径稍异,故集中与梦阳论诗诸书,反复诘难,断断然然两不相下。平心而论,摹似蹊径,二人之所短略同,至梦阳雄迈之气,与景明谐雅之音,亦各有所长”,但所作诗文亦有限于形式,内容失之平庸之不足,带有明代中期前后七子的共同弊病。该书为作者的文集,共38卷。其中赋3卷,诗26卷,文9卷,别附录传志行状1卷。书前有王廷相、康诲、唐龙、王世贞等人所作序文。版本有明万历年间刻本,清《四库全书》本。又明万历年间李三才辑有《李何二先生诗集》本的《何仲默先生诗集》15卷,清光绪年间张祖同辑有《弘正四杰诗集》本的《何大复诗集》26卷,198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点校本。可并参考。
孔氏谈苑
笔记。旧题宋孔平仲著。此书记事以北宋为主,偶亦及唐代传闻,而内容则较杂,自朝野逸事、士大夫言行至民俗民谚、异闻传说均有涉及,其中亦有关于宋代文人诗词创作(如“王曾赋梅花诗”、“王介甫江宁夹口诗”、“范文正赋有将相器”等条)与诗歌主张(如“作诗如杂剧”、“作诗贵圆熟”等条)者。《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此书“颇病芜杂”,且有“不合当时体制”者,“必非孔氏真本”,而疑为不知典故者“摭拾成编”而成。本书有四卷及五卷两种不同传本,两者内容相同而有异文。《郡斋读书志》卷五著录五卷本,《皕宋楼藏书志》卷六二著录四卷本。四卷本讹脱较多。四卷本有《宝颜堂秘笈》与《四库全书》本,五卷本则有《艺海珠尘》与《丛书集成初编》本。
孝道吴许二真君传
不题撰人。柳存仁考证该传撰于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见《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3期所载《许逊与兰公》)。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吴许二真君即吴猛、许逊。书中亦涉及兰公、谌母。
郎潜纪闻
笔记。近代陈康祺著。五十三 卷。凡《初笔》十四卷,《二笔》十六卷,《三笔》十 二卷,《四笔》十一卷。《二笔》又称《燕下乡脞 录》,《三笔》又称《壬癸藏札记》,《四笔》又称 《判牍余渖》。专记清代之事,内容大致可分五 类,一是记文苑士林,二是记宦海官场,三是记 典章制度,四是记社会情况,五是记所谓圣君 隆治。第一类数量最多,或叙遗闻,或录诗作, 剖析源流,品评得失,颇有文学史料价值,王士 禛、朱彝尊、施闰章、赵执信、姜宸英、厉鹗、沈 德潜、翁方纲、钱大昕、洪亮吉等著名文人均所 涉及。《初笔》有自序,《二笔》有杨岘序,《三 笔》有张文虎序,有光绪间初刻本、宣统间扫叶 山房石印本、民国间《清代笔记丛刊》和《笔记 小说大观》本、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四 笔》亦有自序,原仅见孤本抄本,1990年中华 书局据之排印出版。
护命放生轨仪法
一卷,唐义净作。说放生之仪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