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冀野

- 姓名:卢冀野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南京人
- 出生日期:1905年3月
- 逝世日期:1951年4月17日
- 民族族群:
卢冀野(1905年3月—1951年4月17日),原名卢正绅。字冀野,号小疏、饮虹。笔名有卢前、饮虹簃主人等。江苏南京人。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国文系,在词曲专家吴梅的指导下攻读词曲。1922年开始在《时事新报·学灯》等报刊发表新诗。1926年毕业后,历任南京金陵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四川成都大学、开封河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上海中国公学、广州中山大学研究所、成都师范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其间出版诗集《春雨》(上海开明书店1930年版)、《绿帘》(同上)、《红冰词集》,并编有诗集《时代新声》(上海泰东图书局1928年版)。1938年7月受聘为国民党第1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0年全家迁居成都,任国立四川大学教授。1942年赴福建永安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1944年在重庆任《中华乐府》编辑。1946年到南京任通志馆馆长。1947年主编《草书月刊》。1948年主编《南京小志》。1951年病逝于南京。其他作品有:小说集《三弦》(泰东图书局1928年版),译著《孔雀女》(印度迦梨陀娑作,正中书局1945年版),论著《八股文小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何谓文学》(大东书局版)、《南北曲溯源》、《中国散曲概论》(大东书局版)、《中国戏剧概论》(世界书局版)、《词曲研究》(中华书局版)、《明清戏曲史》(商务印书馆版)、《唐代歌舞考证》、《短剧论》,编著《曲话丛钞》、《元曲别裁集》,校刻《元人杂剧全集》、《戏曲丛刊》、《校印清散曲二十种》等。
卢冀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哲学思想录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的重要哲学著作。1746年在巴黎匿名发表。全书共62节,从讨论情感在人生活中的作用开始,进而讨论了宗教、上帝、神迹及宇宙论的生成问题。狄德罗在这本书里,是从自然神论的观点来论述问题的。他否定基督教的创世说,反对固定安排和终极论的观点,对天体演化有所预见。不过他仍然承认有神的存在,认为是神给宇宙以推动,使整个宇宙有计划、有条理,按照自然的规律运动起来。不过,神不能创造宇宙,它只能给人以慰藉,产生道德效果。书中把机械论和目的论结合起来,坚持以理论为指导,驳斥了神创说和神迹说,认为这些东西是有人别有用心的捏造,是不足为信的。狄德罗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怀疑论,认为信仰需要充分的证明。对无神论也取一种赞赏的态度。狄德罗的这种思想摆脱了神学的羁绊,鼓励人们研究自然,这是他唯物主义思想的初期表现形式。书中提出的这些观点,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反对宗教神学,宣传唯物主义,起过重要的作用。 本书中译文由陈修斋译,载于1956年三联书店出版的《狄德罗哲学选集》,1983年由商务印书馆再版。
闻过斋集
元文别集。8卷。吴海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成化年间邵铜刻本、明范氏天一阁抄本等主要善本。卷首有明建文三年(1401)徐起序。本集是吴海的门人王偁所编,王偁是王翰之子,王翰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将王偁托付给吴海,自刎而死。据徐起序,本集曾由胡伯宁首次刊行于福建。卷1—2为叙,卷3—4为记,卷5为墓志铭、行状,卷6为书、哀辞、传,卷7为箴、铭、题跋、赞,卷8为杂著、祭文。卷末有明建文三年王偁跋。吴海的文章典雅流畅,徐起《序》称:“叙事严整,议论正大,雄健宏奥,离合变化,一归于理。”吴海平生虚怀若谷,以闻过斋作为自己书斋之名,所以当门人王偁编其文集时,就名为《闻过斋集》。吴海是王翰的挚友,他为王翰写下《友石山人墓志铭》、《王山人哀辞》、《友石山人真赞》等多篇文章,并一一编入《闻过斋集》,这些文章不但写得真挚感人,也是有关诗人王翰生平的重要资料。
道德真经口义
道教经籍。南宋林希逸撰。4卷。作者认为前人注《老子》,各种分章及分为《道经》与《德经》都不对,只有苏辙之注最为接近。该书间用《易》理和禅义注解,如第一章诸家注多从天地万物起源、宇宙生成角度说,希逸认为更应从“心生万物”角度说,反映了三教合一的思潮已进入了对道经的注释。
二刻拍案惊奇
短篇小说集。明末凌濛初作。与《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40篇,内有杂剧1篇,同《初刻》重复1篇,实有小说38篇。其中部分作品有一定价值,多数缺少积极意义。有的作品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意识,如《叠居奇程客得助》表现了商人的精神世界和经营准则。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数量较多,《李将军错认舅》描写刘翠翠与金定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错调情贾母詈女》描写贾闺娘与宋小官歪打正着的爱情喜剧,《满少卿饥附饱飏》谴责忘恩负义、富贵易妻的行为,是其中较好的作品。另一类是公案小说,占有相当比例,其中《青楼市探人踪》、《进香客莽看金刚经》、《王渔翁舍镜崇三宝》等作品对封建官僚贪婪凶残的掠夺行径有强烈的揭露。书中有大量描写色情,宣扬宗教迷信、因果报应,鼓吹封建道德的作品或成分,典型的有《任君用恣乐深闺》、《庵内看恶鬼善神》、《行孝子到底不简尸》等。此书特点与《初刻》基本一致,但增加了大量的鬼神内容,使之鬼气充塞,思想、艺术比《初刻》更等而下之。最早有崇祯五年尚友堂刊本,今有古典文学出版社等校印本。
鹤月瑶笙
散曲别集。明周履靖著。四卷。卷一“霞外清音”,皆为道词;卷二“闲云逸调”,写幽栖穴隐,闲云野鹤的生活;卷三“鸳湖渔唱”,写渔家水上生活之乐;卷四“梅里樵唱”,写采樵山木之趣,寄托了作者的生活理想,未必皆写实。又每卷十套,多为南曲,间有南北合套者。每套曲后各缀七绝一首。吕天成《曲品》评周履靖:“著述俱侈,吟咏颇饶。放乎葛天、无怀,解乎《南华》、《道德》,”指的当主要是其散曲。此集初收入周履靖编《夷门广牍》丛书,万历间刊本。卢前《饮虹簃所刻曲》收入此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散曲聚珍》亦收。
潜书
清初唐甄著。为议论时势,褒贬世事,究理明性的论文集。分上下2篇,凡97目。初名《衡书》:“志在权衡天下”(王闻远:《西蜀唐亭先生行略》)。后困蹇不遇,政治抱负无法伸展,遂更名《潜书》。康熙18年,唐甄怀《衡书》拜见宁都魏禧,受魏氏赏识并于刊刻,始行于世。初刻时仅13篇,署名唐大陶。后逐渐增至97篇,更名《潜书》,改署唐甄。康熙44年,唐甄卒后,由其婿王闻远聚集付印。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50,论学术,下篇47,论政治。其道德观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紧密相联。有1703年王闻远刻本、1883年李氏刻本、1905年邓氏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55年出版标点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