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

- 姓名:史威登堡
- 全名:艾曼纽·史威登堡
- 性别:男
- 国籍:瑞典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88年
- 逝世日期:1772年3月29日
- 民族族群:
艾曼纽·史威登堡(1688年-1772年3月29日),瑞典基督教神学家、科学家、哲学家和神秘主义者。物理学、矿物学、哲学、经济学、医学等,都有杰出贡献。他在当时已提出20世纪大脑生理学的基础理论,也发现了与爱因斯坦“物质非必是物质,物质是能量”相同的理论与想法,甚至指出了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遗传因数DNA。晚年时,这位伟大的博学者根据自己灵魂出体、遨游灵界所看到的景象,写下了《灵界见闻录》,出版后轰动世界。史威登堡描写自己在18世纪的某一天,为了学术研究远渡重洋,住在英格兰一间旅馆中。那天晚上出现了一位神秘人,对他说:“我将带你到人死后的世界--灵界去游历!你应该与灵界接触,并真实地写下所见所闻,让现实世界的人们能够了解灵界。”这本书籍对后世影响深远。美国精神分析学泰斗荣格、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诗人爱默生、德国诗人与剧作家歌德、美国政治科学家班杰明.富兰克林等,皆对其推崇备至,也使世人对于灵界--人死后的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20世纪以来,虽然科学界挞伐声不断,但研究濒死体验者渐多,逐渐形成一门显学。
168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基督教家庭诞生了一个小孩。从小他就有神秘的倾向,不到10岁就会和牧师们谈论神的事情。大学毕业后,担任瑞典国家矿物局工程师,到32岁被诠叙为贵族之后,就活跃于政界,担任参议院议员。另一方面,在科学、数学、发明方面也留下极多的成就。但是50多岁后,他放弃一切,开始过着他自称的“天启”的灵界沟通的生涯。赫赫有名的德国哲学家康德也对他的神妙能力大表惊异,认为:“历史上从没有过这样的人物,而且将来也不可能再出现,他的奇妙能力,实在太令人惊异了。”
这位被康德称奇的人,名叫史威登堡(E.Swedenborg),在后半生30年间所经历之灵界事物,被誉为“西欧历史上最伟大、最不可思议的人物”,他所著的《灵界记闻》厚达8大册数千页,但绝大多数都已经遗失,只有其中一小部分至今被慎重的保存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内。
据史威登堡所言:“全部都是自己进入灵界的所见所闻,或是与灵交往所得来的知识。”美国诗人布朗尼克(1806~1861)、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1870~1966)都对他的著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又说:“二十多年来,我将肉体留在世上,化成灵进入死后的世界,即灵的世界,而且在那儿见识到很多事情。我经历的是世人所罕见的,所以会有很多人不肯相信,但我具有绝对的自信,自信人们读了本书之后,会相信所言一切均为事实。而且,每个人,甚至灵,是永远存在的,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发现除了我们人的世界以外,还有灵界的存在。”
由于史威登堡具有高超神秘力,所以他知道自己的死期是在1772年3月29日,并写信给朋友,正如他自己所预言的,当天他“舍弃现世所用的肉体,搬到灵界去,不再回来”。
国人对史威登堡很陌生,但有兴趣的人查一查大英及大美百科全书,都有介绍他的条文,可见,史威登堡在欧、美是一位一极著名之人士。据大美百科全书所言,史威登堡完成大学业后,便到英国研习物理和天文学,也到过荷兰、法国和德国,他也喜欢机械,曾学习制表、书籍装钉、雕刻术和镜片研磨等。尔后又研究宇宙论、数学、解剖学、经济学、冶金学、地质学和化学。
在1745年,他开始进入灵异经验,他相信上帝赋予他向世人揭示真相的任务,从此便专心宣扬灵界见闻,在1749至56年间,共写了8大册《灵界记闻》(本博客中有一部分内容,见《灵界之旅》上下),在1758年出版《天堂与地狱》。
史威登堡的学术成就远远超过他那个时代的水准,现举一例就足以说明了。他在1772年逝于伦敦,葬于市郊。死后140年,即1908年瑞典学士院请国王派舰队将这位伟人的遗骸运回其祖国,这是史无前例的事,由此可以体会,史威登堡在瑞典人的心目中地位的崇高了。
史威登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经典释文
工具书。唐陆德明(约550—630)撰。三十卷。德明名元明,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陈朝官国子助教,陈亡归乡里,隋炀帝时复征为国子助教,隋末留居洛阳,拒绝王世充之聘。入唐官国子博士。为著名经学家。先秦古书中文字和意义,屡经转变,阅读困难,汉魏以来不少学者加以注释,陆氏采摭诸本,搜访异同,成此编。有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六卷,公羊、毂梁、孝经、论语、老子各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第一卷序录,总三十卷。“释文”即为群书作音,因古文字多以声寄义,注音即等于注义。全书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又兼收各家训诂,解释文义。为阅读先秦古籍重要工具书。亦为研究古代文字、音韵及词义变迁的重要资料。有宋元两朝递修本,清徐乾学《通志堂经解》本,卢文弨抱经堂本。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黄焯断句本,最为赅备。黄焯《经典释文汇校》(中华书局一九八○年出版),考核至精。
南平县志
民国版《南平县志》,是民国六年(1917年)开始修编的,由前清举人蔡建贤总纂、前清举人章云汉协纂,历时4年方始修竣。负责督修的署南平县知事(县长)吴栻对这本县志赞誉有加,认为“条目整齐,门汇分析。令人一览,而知其事实悉备也”。
秋怀诗十一首
韩愈《秋怀诗十一首》是他短篇诗歌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悲秋文学的革新之作。组诗从自然和人生两个主题,反思了宋玉以来的秋诗传统。自然方面,韩愈对时间和生命的关系提出了异于前人的认知,肯定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足以超越时间的价值,形成了一种基于生命意志的自然观。人生方面,韩愈从儒家思想中获得了自我认同,呈现出在逆境中以“诚”为内涵、以“勇”为外延的价值追求,形成了一种积极实现内在道德修养完成的人生观。这种使他积极面对自然和人生之秋的价值体系,反映出中唐开始文学及社会文化转型的大趋势。而诗歌呈现出来“学人之诗”的独特审美意识,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韩诗的文学史意义。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简名《张天师》、《风花雪月》。杂剧剧本。元吴昌龄作。四折一楔 子,旦本。本事散见于《博异记》、《夷坚志》及道 教传说。宋官本杂剧有《风花雪月爨》,金院本 有《风花雪月》二本。剧写陈世英赴举经洛阳, 寓叔父陈全忠太守宅。中秋夜醉后玩月鼓琴, 时月宫桂仙为罗睺、计都二星所缠,赖琴声感 动娄宿星前往搭救。桂仙深感世英,遂潜下人 间,偕封姨、桃仙至世英馆中,酌酒交欢,并约 以明年此夕再会。后世英相思成疾,适张天师 过,谓全忠园内有花月之妖,遂设坛勾摄梅、 菊、荷、桃及风、花、雪、月诸仙毕至堪问。诸仙 咸怨桂仙思凡而累及众,各以词折辩。天师问 明,牒往西池众仙之总长眉仙处置。以桂仙为 酬恩下凡,情有可矜,竟得释免。而世英疾亦 愈。《曲海总目提要》评此剧:“盖必当时举子秋 榜获隽而不能得志于春闱者,故剧中以桃、桂 二仙偕至,桂仙留而桃仙不留,是其寄托也。” 清梁廷枏《曲话》称此剧“布局排场更能浓淡疏 密,相间而出”。明朱有燉有《张天师明断辰钩 月》,即据此改作。今存《元曲选》本。
般若心经如是经义
般若心经如是经义,一卷,清行敏述。
三衣显正图
三衣显正图,一卷,宋妙生述并序,本慧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