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

- 姓名:王粲
- 别名:字仲宣
- 性别:男
- 朝代:汉末
- 出生地: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
- 出生日期:177年
- 逝世日期:217年2月17日
- 民族族群:
王粲[ càn ](177年-217年2月17日)汉末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建安七子”之一。出身于豪族地主阶级,曾祖龚、祖畅都位置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14岁时,遇董卓之乱,由洛阳徙居长安,深得著名学者蔡邕的赏识,称他“有异才”。初平三年(192),董卓余党李傕、郭汜作乱长安,王粲流寓荆州,依附荆州牧刘表。在荆州16年,始终不受重用。表死,劝表子刘琮降曹操。建安十三年(208)秋,曹操南征荆州,王粲归附曹操,曹操辟之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献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封魏公,拜他为侍中。为人博物多识,且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魏国兴造制度,他多有参与。建安二十四年(216),建安二十二年随曹操东征孙权,在返回邺城途中病亡。
王粲天资聪慧,博闻强记。 精通数学、棋艺,对前代典章制度,尤为熟悉,以博洽著称。在“建安七子”中,他是唯一的封侯者,政治地位最高,最受曹操信任。曾参与制定曹魏政权的典章制度。另外,他同曹丕、曹植的关系也很密切,诗酒往还,甚相融洽。
在“建安七子”中,王粲的文学成就也最高。刘勰就称他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今存诗20余首,五言诗居多,赋20余篇,骚体居多。其文学创作,可以建安十三年归附曹操为标志,划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他处于社会大动乱时期,亲历战乱,饱尝流离颠沛之苦,又长期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所以忧国忧民之情与怀才不遇之慨交织于一腔,笼罩在前期创作上,使之蒙上悲愤、忧怨的色彩。如《七哀诗》(西京乱无象)具体描写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景象凄惨,气氛悲凉,《登楼赋》抒发忧时愤世之思,怀念故乡之情,声情凄楚,意绪连绵。 而归附曹操后,一方面,北方统一的形势鼓舞并激发了他的功名事业心,写下了象《从军行》这样基调昂扬的诗篇,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地位的变化,常与邺下文人诗赋唱答,“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文心雕龙·明诗》),诗文中的社会内容也有所逊色。总起来说,王粲的诗文以抒情见长,以“情胜”(刘勰《艺概》)是其最大的特色。
王粲文集,《隋书·经籍志》著录11卷,唐代为10卷,至宋代只存8卷。原集大约于宋末亡佚。 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今人俞绍初据丁福保辑《汉魏百三名家集》本《王仲宣集》,整理成《王粲集》(3卷),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猜你喜欢的书
塔芒戈
梅里美(1803-1870)是19世纪法国风格独特的中短篇小说家。《塔芒戈》创作于1829年,是其小说中比较突出的一篇,讲述了非洲武士塔芒戈落入奴隶贩子勒杜之手后,在航船上率领其他黑人奴隶奋起反抗,最后杀死白人船员的故事。作者以冷静的笔调,塑造了孔武有力、野蛮机智的塔芒戈形象,真实地反映了非洲人民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
道林·格雷的画像
描写艺术、道德和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长篇小说。奥·王尔德著。1890年出版。道连·格雷是个美貌的青年,画家霍尔沃德给他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像,企图使他的美貌长在。而格雷本人却在亨利爵士的享乐主义哲学的引诱下,堕落了。他纵情享乐,伤风败俗,甚至犯了罪。18年过去了。格雷一直保持着使人倾倒的美,而他那不道德的生活却在画像上留下了痕迹,使画像上的格雷变得满脸皱纹,面容憔悴。画像成为格雷灵魂堕落的证据,他不能容忍,拿起刀向画像刺去……仆人们听见呼喊声,急忙赶来,只见墙上的画像青春光华依旧,地上却躺着一个丑陋衰老的人,一把刀插在胸膛上。
金石要例
清·黄宗羲撰。一卷。宗羲 (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馀姚 (今属浙江)人。清兵南下,曾召募义兵进行抵抗,被明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明亡不仕,讲学著书以终。此书为补潘昂霄《金石例》一书之缺失而作。谓潘书虽举例,却未著为例之义与坏义之始,又有不必例而例之等,故摘其要领,为之辨正。全书凡为例三十六则,后附《论文管见》九则。考据较潘书为细密。对于从写作角度来了解古代碑志铭文之体例,有所帮助。而《论文管见》尤具参考价值。其中论文特别强调“性情”,认为人们写作时,只要有了真挚而充沛的感情,便能写出好的文章,“凡九流百家以其所明者,沛然随地涌出,便是至文”,如果“其中无可以移人之性情者,所谓刳然无物也。”极力反对舍本求末地追求章句:“所谓文者,未有不写其心之所明者也。心苟未明,劬劳憔悴于章句之间,不过枝叶耳,无所附之而生。”揭示了写作中的根本问题。同时,也很强调作者个人的文学修养在创作中的重要性,重视艺术表现;主张要多读书,以为“学文者须熟读三史八家”,“读万卷”。有影印《四库全书》本,《金石三例》本、《金石四例》本。
辽方镇年表
近人吴廷燮撰。一卷。起自天显十三年(938),止于保大二年(1122)。《辽史》方镇资料多未记载,吴氏依据纪、传所载,五京留守资料虽不完备,但粗可排列成表,兴中、黄龙、辽兴、武定虽资料断续,亦辑集成表,而五国、乌古、开远、天德等因资料缺佚过多,故特辑题名,以存厓略。汇入《历代方镇年表》。
维摩经疏记钞
维摩经疏记钞,卷四、五,唐道暹私记,内题维摩经疏。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
佛教传记。唐冥祥撰。一卷。约成于唐垂拱四年(688)之后。全文约一万一千字,是以《慈恩传》为底本改写而成。其中所记玄奘事迹在《慈恩传》中都有原型,且叙事次序有许多相同,类似《慈恩传》“要钞”。所述玄奘的生平经历比《慈恩传》、道宣《大唐内典·玄奘传》等更为详细。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