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达

- 姓名:俞达
- 别名:宗骏,字吟香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长洲(今吴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年
- 逝世日期:1884年
- 民族族群:
俞达(公元?年-1884年)生年不详,卒于清德宗光绪十年。又名宗骏,字吟香,号慕真山人、花下解人。江苏长洲(今吴县)人。似曾做过州县一类小官。后悠然家居,“青琴载酒,白纻征歌,佳日春秋,风流自赏。作《吴门百艳图》,极粉怨珠啼,花娇柳亸之致,一时题咏者凡数十百家”(郑逸梅《稗苑话旧》)。因不事生产,中年后家道中落,负债累累,被迫携老母弱妹迁居乡下,晚景凄凉。光绪十年(1884)四月初一日以风疾卒。平生以邹弢为唯一知己,时邹弢在吴中坐馆,二人几乎每日诗酒相聚。俞达卒,邹弢写悼诗达五十首。其著作以狭邪小说《青楼梦》四十六回最为著名。其他尚有《醉红轩诗稿》、《醉红轩笔话》、《花间棒》、《吴中考古录》、《闲鸥集》、《新闻新里新》(又名《艳异新编》)。生平事迹见邹弢《三借庐笔谈》、郑逸梅《逸梅小品续集·稗苑话旧》(1934年12月上海中孚书局出版)、谭正璧《〈青楼梦〉作者的佚著》(1947年3月7日《中央日报·俗文学》第18期)等。
俞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墓畔回忆录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者死前两年完成的这部巨著,确是道出了他内心的真实。这真实的主题就是伤逝,叹人生短暂,哀时光易逝,用文字与手中的笔挣扎着反抗时间。把往昔留住,把现在留住,把未来留住,在追忆逝水年华中,我想重新爬上我的美好岁月的山坡……浪漫主义文学赞成者或反对者,回忆录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死亡文化之研究家或厌恶者,大中学生……一个挣扎着反抗时间的老人,终于敌不过时光的流逝,完成从摇篮到墓地的长旅……大约七十岁的时候,他在圣马洛港外一座名叫格朗贝的孤岛上,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十年后,他被安葬到这里,没有墓碑,没有铭文,没有装饰,只有无名方石一块,上面立着粗硕的十字架。孤独地,骄傲地,默默地面对大海……这坟墓的墓志铭很长,名字就叫《墓畔回忆录》,其中有这样的话:生命于我是不适合的,死亡于我也许更加相宜。(La vie me sied mal, la mort m"ira peut-être mieux.) 一种更文艺的翻译版本是:生不如意,但愿死后顺遂。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二卷。汉魏六朝至隋唐时期道教徒传授诵习之《老子道德经》文本。其文删定《老子》经文为五千字,故又称《五千文》,或称系师(张鲁)定本。又因经文前有吴道士葛玄所撰《老子道德经序诀》,故称葛本。现存敦煌唐人残抄本《五千文》后,又附録有道士传经盟誓词,或附録《十戒经》。今删去序诀及盟文戒文,仅録经文。底本出处:上卷P・2584号抄本、下卷S・6453号抄本1。参校本:P・2329号、P・2375号、S・189号抄本。
乐志歌
世人各有志,唯我听自然。
我一不思量为王为霸,二不思量成佛成仙,
宜麟策
《宜麟策》,2卷,著者佚名。作者抄录了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宜麟策》1卷,又根据历代对嗣育的认识及作者自身体会再续1卷,分大意、畜德、培原、布种、胎教等内容(上卷详见《妇人规》),强调人类生殖中男精女血的重要作用,反对男淫(即男性同性恋),力主调养身心而生子,药忌燥热。
俱力迦罗龙王仪轨
俱力迦罗龙王仪轨,一卷,唐金刚智译,尾题无龙王二字,编号一二〇八。
妙法莲华经玄赞
亦称《法华经玄赞》、《法华玄赞》。佛典注疏。唐窥基撰。十卷(或二十卷)。敦煌遗书藏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四号:(1)结48号,首尾均残,存一百三十八行,属卷一;(2)昃68号,首残尾全,存一千一百六十四行,属卷二;(3)河39号,首尾皆残,存二百十七行,属卷四;(4)黄12号,首残尾全,存七百十二行,属卷四。其中河39、黄12号两号原属同卷,现两号间仅残失二百余字。法国亦藏有伯2176、2118、3832等多号。本书以六门科释《法华》,即:(1)说明产生此经的原因;(2)阐述经的宗旨;(3)解释各品的品名;(4)说明该经怎样由罗什最初译的二十七品演化为二十八品;(5)阐述各品的先后次序为何如此安排;(6)逐句引用经文,详为疏释。本书作者站在法相宗的立场上阐述《法华经》之一乘妙法,历代评价很高。未收入中国历代大藏经。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