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谦

- 姓名:郑伯谦
- 别名:字节卿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郑伯谦,永嘉学派学者。字节卿,南宋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生活于南宋宁宗、理宗时。官修职郎、衢州府学教授。所著《太平经国之书》,以《周礼》的政治经济制度为理想。反对王安石变法,称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措施“计利太卑、求民太甚”,主张“听民之自为生”,不同意政府对人民的经济生活多加干预。他认为所谓国家理财,只应是理政府之财,不是理天下之财。其中又强调“会计”的作用,提出“出纳移用”之权与“纠察钩考”之责要由不同官司掌管,相当于近代会计、出纳与审计考核的责权之分。并要求提高会计官司的权位,以充分执行“纠察钩考”之职能。他关于会计原则与作用的经济思想,颇值得称述。
郑伯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论货币和贸易
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财政金融家约翰·罗的主要著作。约翰·罗是信用创造论的创始者。本书是根据纽约A·M·凯利出版社1966年版译出,商务印书馆于1986年出版。全书共分8章,约7万字。约翰·罗撰写《论货币和贸易》一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苏格兰当时面临的财政经济问题,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想通过实行他的建议来“克服国家因极度缺乏货币所遇到的困难”。在分析和说明这些问题时,他也发表了对政治经济学具有一定影响的一些思想观点。约翰·罗认为“商品因为被使用而具有价值”。这一理论对后来的主观价值论起了一定的先驱作用。关于纸币和信用理论,约翰·罗极力强调增加货币对于国家的利益,并认为纸币比银币更适于充当货币,以土地这种不动产为担保品发行纸币的特殊银行,具有无限创造信用的能力。他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及其罗氏制度的实践经验,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并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即使在现代,约翰·罗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也还有一定的市场和影响。凯恩斯主义者在论证他们的理论和具体建议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约翰·罗提出的通过信贷财政领域影响经济的思想。例如,约翰·罗的增加货币以增加就业,克服财政经济困难的思想,在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实行不同幅度的通货膨胀以摆脱经济危机、解决失业问题的各种方案中都有所反映。
红星佚史
周作人译。作者是(英)哈葛德、(英)安度阑。本书里所讲的是古希腊的故事,这书原名为《世界欲》,因海伦佩有滴血的星石,所以易名为《红星佚史》。《红星佚史》一九零七年十一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署英国罗达哈葛德安度阑俱著,会稽周逴译。该书周作人直接从英语翻译,一九零七年春完成。其中约二十首诗歌由他口译,鲁迅笔述
潞公集
诗文集。北宋文彦博撰。40卷。彦博四朝名臣,封潞国公,因以名集。其诗文南渡后颇有散佚,少子文及甫追辑成20卷,称《略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文潞公文集》40卷,《补遗》1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文彦博集》30卷,今似不存。40卷宋本《潞公集》明代秘阁犹有庋藏,《文渊阁书目》和《内阁书目》皆有著录,其后失传。现存以明嘉靖五年(1526)平阳守王溱刊刻的40卷本为最古,远过于文及甫辑本,应是在《略集》本基础上重辑的,辑者不详。另有清抄本《文潞公文集》40卷。嘉靖本脱讹甚多,收入《四库全书》时已有所校正。《四库全书》本共40卷,其中古赋1卷、律赋1卷、古诗1卷、律诗4卷、挽词1卷、论1卷、表启1卷、序1卷、碑记墓志1卷、杂文1卷、孝经解1卷,其余26卷皆奏议、札子,包括陈乞3卷、举官3卷、辞免3卷、奏议17卷。《潞公集》上自朝廷典册、章奏议论,下及词赋歌诗、序记杂文都有涉及,对于政治、军事尤殷殷关注。宋叶梦得评《潞公集》说:其“重德伟度,足以镇服四夷;精识远虑,足以错综万务;博闻强识,足以贯通九流;谠论嘉言,足以弼成百度”;“未尝有意于为文,而因事辄见,操笔立成”;“文章不事雕饰,议论通达,卓然经济之言”;《潞公集》中奏札下多注年月,亦可与正史相参考。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灵宝中盟经目》第二十二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敷斋威仪经》,为六朝灵宝经。本诀盖与之有关。陈国符《道藏源流考》认为本经或即东晋葛巢甫所造。述威仪。
郭子
轶事小说集。晋郭澄之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卷。两《唐志》亦收录,并有贾泉注,(“泉”原作“渊”,避唐人讳改)今佚。鲁迅辑其遗文八十四条,载《古小说钩沉》中,是我们当前研究此书最完备的辑本。据《晋书》作者本传载其生活的时代,大约在晋孝武和安帝年间,可知成书的年代,当在裴启《语林》之后的东晋末年。记两晋上层社会人物的言语谈论、人物品评、轶闻琐事等,具有一定的文献史料价值。作为小说,它反映两晋时代的官场争斗,揭露士族人物贪图享乐醉生梦死的生活和虚伪的道德观念,可见时代风气一斑。其中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是歌颂男女真正爱情的故事。
金刚经感应事迹
读诵《金刚经》可以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化愚痴成智慧的例子,就更多了。许止净居士选取古今典籍中的感应事迹,分类述颂;他的友人刘契净,又为这些事迹作注解,使读者都知道《金刚经》义理渊深,功德广大,生正信心,努力效法前人修行,随其功行浅深,也能得到种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