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溪受登

- 姓名:天溪受登
- 别名:字景淳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嘉禾秀水幽湖人
- 出生日期:1607
- 逝世日期:1675
- 民族族群:
天溪受登(1607 -1675),字景淳,别号初依,嘉禾秀水幽湖人,俗姓郁。“生于万历丁未六月五日,康熙乙卯六月九日寂于开法之大觉方丈,世寿六十九,僧腊四十二。”受登“薙落硖石广惠寺,厌鄙所习,决志参方。受沙弥戒于天童密云和尚,圆比丘戒于曲水古德和尚。”硖石即今浙江海宁硖石镇。而根据《密云禅师语录》卷九和卷十的记载,圆悟于天启四年(1624)三月应请入主广惠寺,至崇祯三年(1630)十月离开。最晚于崇祯三年在圆悟门下受沙弥戒。从僧腊四十二推知,受登于崇祯六年(1633)在古德和尚处受具足戒。住杭州天溪大觉寺三十七年,世称“天溪和尚”。天溪受登及其弟子在明末清初天台宗的弘传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受登非智旭嫡传弟子,而是桐溪雪松正性的弟子。受登被看作智旭的弟子,源于灵耀的含混表述。智旭有弟子性旦。性旦早逝,无弟子可传,于是将衣钵托天溪代传,天溪受登后将性旦的衣钵传给自己的徒弟等庵代继。等庵长期住于智觉教寺。受登现存《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一卷、《准提三昧行法》一卷、《摩诃止观贯义科》二卷、《药师三昧行法》一卷四种。受登弟子众多,最重要的法嗣是灵乘、灵耀。
猜你喜欢的书
静修集
诗文别集。元刘因撰。刘因曾自订《丁亥诗集》五卷,焚毁其馀。刘卒后,其门人故友搜辑其佚稿,得《樵庵词集》一卷,《遗文》六卷,《遗诗》六卷,《拾遗》七卷,与《丁亥集》五卷,于元顺帝至正(1341—1368)年间刊行。后杨俊民又捃拾残剩,一字不遗,辑成《续集》三卷,其中当有因所自焚之作,实与因编集本意不合。后房山贾彝又增入有关刘因的资料,如圹记、墓志等,编成《附录》二卷,合成三十卷。元至正中,官方为之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此本流传甚广,传刻传抄也多,明代有永乐本、成化本、弘治本、嘉靖本。更早的是元文宗至顺(1330—1333)年间宗文堂刊本《静修先生文集》二十二卷本,《四部丛刊》影印的即此本,原佚李谦旧序,第二次影印本写补。现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三十卷本、《四部丛刊》本、清德宗光绪(1875—1908)年间刊本《静修先生文集》十二卷本(收入《丛书集成》)。各本皆有遗佚。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金末元初全真派道士长筌子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是《太古经》注本。原经约出于唐宋间,分作三章,论述修真养性之道。认为无动无为是万物之本,不视不听是谓太玄。修道者养其真火,固其真水,则可长生。经云:「长生之道,不视不听,不华不荣,积精全神。寂寞无为,乃得道矣」。是为经文旨要。长筌子注文主要发挥全真道内丹心性修炼,主张修道者应抱元守一,清净无为,积精全神。其说与经文大旨相符。《正统道藏》另有长筌子《太上赤文洞古经注》一卷,其内容与本书大致相同,但文字略有不同,盖系同书之不同版本。
上清诸真章颂
一卷,斋醮颂章集。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内载上清步虚三契项、上清旋行赞、步虚忧乐忽辞、洞真徊旋章、金章十二篇等颂章。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
大唐秦王词话
又名《大说唐全传》、《唐 传演义》。章回小说。明诸圣邻著。八卷六十 四回。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认为:“殆为最早 的鼓词。”按此书目录前所题“重订唐秦王词 话”。各卷前又分别题“按史校正唐秦王本传”、 “按史校正唐传演义”,此书当已非民间说唱本 原貌,已经著者参校史书作了改订,保留了七 字句和十字句的唱词,增加了说散部分,向小 说迈进了一步。全书以隋末动乱为背景,写秦 王李世民扫荡群雄,统一天下,建立大唐帝国 的故事。郑振铎认为“所述和小说《隋史遗文》 等相差不远”,但此书第二十一回以后突出尉 迟敬德的故事,堪为一大特色。绘声绘色,故事 紧扣人心,且表现了其人物性格。此书有原郑 振铎藏明末刻本,题“澹园主人编次”,按“澹园 主人”为明万历间诸圣邻署号。另有清乾隆刻 本,藏英国皇家博物院(见柳存仁《伦敦所见中 国小说书目提要》)。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 据郑藏本影印出版。残损部分以傅惜华藏刻本 订补。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又据以校点排 印出版。
楞严经圆通疏
楞严经圆通疏,十卷,元惟则会解并序及劝持序,克立跋,明传灯疏并序,虞淳熙序,袁世振序,有凡例。八九套出前茅二卷(嘉续不载)。
商主天子所问经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称商主天子问经、商主天子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乃记载佛陀住王舍城耆阇崛山时,文殊师利受佛之教,为答商主等诸天之请问法要,而说诸菩萨入一切智、达一切法彼岸、满足六度等诸种成就;商主天子并请问佛陀‘无生’之意,后蒙佛授记将来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