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志隆

- 姓名:查志隆
- 别名:字鸣治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海宁(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查志隆,明代官员。字鸣治,海宁(今属浙江)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历官保定知府、山东按察副使、山东布政司参议等。万历十四年(1586)官山东转运盐使司同知。任内躬身历涉,广集资料,与长芦巡盐御史谭耀、山东按察司副使詹仰庇撰成《山东盐法志》。查志隆任山东转运盐使司同知时,山东监察御史谭耀“有感于前志之浸废”谭耀《岱史·序》。“前志”,指明《泰山志》。嘱其重加编订。查志隆广泛收集资料,“躬自历涉”,“或仍旧志,或采碑匾,或采诸家集”,进行编录整理,著成《岱史》《岱史·凡例》。全书18卷,内容丰富,流传很广,是继明《泰山志》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泰山志书。清顺治十年(1653年),山东盐司傅应星以“《岱史》一书,系本衙镌本,今半亡去”,请山东右布政使张缙彦补辑。张缙彦遂从诸生史以明家获旧本,并进行修订和增补,顺治十一年(1654年)刊行张缙彦《重刻岱史·序》。 张缙彦增订的《岱史》,各卷均有增补。如增明张五典《泰山道里记》,明王在晋《祭岳文》等。清乾隆年间,清廷斥《岱史》为“语多狂悖”,下诏禁毁。
查志隆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蠡测汇钞
地理杂志。清邓传安撰。一卷。传安字鹿耕,号盱原,又作菽原,江西浮梁人。嘉庆进士,官至建宁知府。传安官台湾十余年,览其山川形势、民俗土风,得文三十三篇,于道光十年(1830)汇编付梓。二万六千余字。台湾番社纪略、番俗近古说等篇记其少数民族分布及习俗。明鲁王渡台辨、海外寓贤考诸篇,记明鲁王渡台及历年由大陆至台寓贤简况。道试诸生策问、重修螺青书院碑记诸篇,载书院修建经过及对诸生遗才策问等。于农民起义、民事案件、土地纠纷、民族关系及山水风光、海峡风浪等亦有载述,为研究清中叶台湾政治、文化、教育、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重要参考资料。有道光十年有本堂刻本,商务印书馆有1937年《豫章丛书》本及1983年书目文献出版社铅印校点本。
枫窗小牍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袁褧撰,袁颐续。 《稗海》本题为百岁寓翁撰。二卷,有《宝颜堂秘笈》本、 《唐宋丛书》本、《说库》本、 《稗海》本等。本书记宋代朝野杂事,有关北宋时汴京遗事的记载尤多,如京城宫阙、河渠街衢、户口盛衰及徽宗时修艮岳之状况等,多可于史传参证,论是非亦皆平允。《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原无撰人名氏,各本均题宋袁絅撰,袁颐续。
辨证玉函
本书共4卷,卷1阴症阳症辨,包括伤风、中风、吐症等31门。卷2为虚症实症辨,包括咳嗽、喘症、双蛾等20门。卷3为上症下症辨,包括怔忡、痿症、气病等8门。卷4为真症假症辨,包括火症、厥症、吐血衄血等15门。全书以阴阳、虚实、上下、真假为纲,寒热辨症富于阴阳之中,各种病症为目,先辨症分析,后列处方用药。所列处方,多富新意,辨症分析扣住提纲,甚合题意。
鬼董
宋代笔记小说集。5卷。撰人不详。旧本或题元人关汉卿撰,不确。本书有清乾隆年间刊本,未署撰人姓名。《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在收入本书时,均题宋人沈氏(名不详)撰。本书卷末有元人跋语1则,全文是:“《鬼董》五卷,得之毗陵杨道芳家。此只抄本,后有小序,零落不能详。其可考者云‘太学生沈’,又云‘孝、光时人,而关解元之所传也’。喜其叙事整比,虽涉怪而有据。故录置巾笥中以贻同好。泰定丙寅(即泰定三年·1326)清明日,临安钱孚跋。”《知不足斋丛书》本在此跋之后,又附有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鲍廷博跋。鲍跋据钱跋所记,认为本书应为宋孝宗、宋光宗时的太学生沈某所撰,并据卷4中提到“嘉定戊寅(即嘉定十一年·1218)予在都”,判定其人于宋宁宗时尚存。并且否定了明人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中竟以为本书为关汉卿撰的说法。鲍廷博的看法是较为稳妥的。本书所记,多为鬼神幻惑之事,隐含劝惩之旨。书中的记载比较注意细节描写,也往往杂有作者的想像在内,如卷5第1则所记温州人陈某的门客裴端夫之事,显然可以视为唐代传奇与《聊斋志异》之间的过渡。
续镜花缘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称《续镜花缘全编》。四卷四十回。作者华琴珊,号醉花生,清末民初时上海人,生卒年月不详。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现仅存稿本,藏国家图书馆分馆。1992年书目文献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稿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稿本。唐中宗时,武太后重开女科,姑苏台致仕乡宦黄华有女名蕊珍,与表姊妹陆爱娟一同赴京赶考,殿试分获前二名。寄寓红文馆的应试女子也都考取功名。武太后大行封赏,赐宴三日,继而同年又宴会于红文馆,二十余日方散。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法月译。出日本石山寺藏钞本(目录不载),与大正藏二五一重译本稍异,殆初译也。石山寺藏又有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般若译钞本(目录不载),与大正藏二五二般若共利言译,祗数字出入,今不重出,附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