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法

- 姓名:护法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印度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护法,印度佛教晚期瑜伽行派的主要论师。原是南印度达罗毗荼国建志补罗城一大臣之子。少时出家去那烂陀寺跟随陈那学习瑜珈行派和因明教义。20岁时任那烂陀寺住持,招徒传授佛法,著名弟子有戒贤。29岁离开那烂陀寺,来到菩提伽耶寺,住持菩提寺三四年,主要修习禅观和进行著书立说。32岁病逝。
护法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对世亲几部著作的注释中。他在陈那三分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分法,认为“见”和“相”是一重关系,对于心的主体来说,“见”和“相”是比较外围的部分;“自证”是心的核心部分,属于内缘,这种内缘有能所,“能”即证自证,“所”即自证,这是另一种关系,两种关系构成四分说,后人称其为四分家。他在解释世亲的《唯识三十颂》时,把原颂进行扩展修改,提出了相、性、位三分法。关于种子的本有和熏习,他认为种子既有本有,也有熏习,当发生作用时,这两者都产生力量。因为,本有和熏习都有无漏种子。他的这种主张融合了难陀所说的种子熏习而成和护月所说的种子由本有而成的观点。他还认为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不脱离识而存在即是唯识。他的这种观点和一般唯识师的观点相异。唯识师认为一切事物(法)终究以识为性质。
护法在住持那烂陀寺时,不仅宣讲唯识瑜伽学说,而且传授中观教义,以中观为性,瑜伽为相,密教为位,三者融合为一体。中观自续派大师清辨闻知护法之名后,欲往那烂陀寺和其辩论,但因护法退居大菩提寺,未能如愿。
护法一生门人极多,较有名的除戒贤外,尚有胜子、胜友、智月等。
主要著作有:《广百论释》、《唯识三十论颂释》、《二十唯识论释》、《观所缘论释》、《成唯识宝生论》、《杂宝声明论》、《广五蕴论释》等。
猜你喜欢的书
睡美人
《睡美人》(1961)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晚期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人性自我完善,表现了人性升华的美;小说以丑为题材,但能化丑为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从丑恶堆中复活出来的人性之花。它叙述一位年近七旬的江口老人先后五次到一家秘密妓院过夜 。这家妓院是丑恶的,它专门为那些丧失了性能力的老人而设。睡在妓馆里的美人,服了药,处于昏迷状态,夜里发生了什么事,全然不知道。第二天早上,老人走后,她们才会苏醒过来。小说开头,在江口老人还未见到睡美人之时,那位妓馆女人再三说明:“到这里来的客人都能够令人放心。”她把江口老人也看成是丧失了性能力的人。“然而,江口老人打年轻起就乐道此事,所以并不像这女人说的是可以放心的客人”。江口老人也自认为要破坏这家妓馆的“禁忌”,“他是可以做得到的。”
小字录
一卷。宋陈思(生卒年不详)撰。陈思,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理宗时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性情好古,旁收博证,用力甚勤。著有《宝刻丛编》,《海棠谱》,《书小史》,《书苑精华》,《两宋名贤小记》等。此书在陆龟蒙《小名录》的基础上,稍加推广,集史传所载小字,而辑成一编。明代沈宏正作《补录》并刊行之。鉴于陆龟蒙《小名录》编排丛杂无绪。所以,此书分条别类。先列历代帝王,自汉以后的诸臣则按朝代先后排列刊载。但亦有疏漏之处。如北周晋公宇文伊,小字萨保。见于本传,而此书漏略。有明沈弘正刊本。《四库全书》本。
北游录
清谈迁著。九卷。为作者于顺治十年 (1653) 至十三年间由江南至北京期间之见闻录。其中“纪闻下”载录有满族风俗、史事以及八旗制度诸条。依次为“纪程”一卷,“纪邮”上、下各一卷,“后纪程”一卷,“纪咏”上、下各一卷,“纪文”一卷,“纪闻”上、下各一卷。前有总序,各部分前另有小序述撰作缘起。“纪程”、“后纪程”为水路日记,“纪邮”为陆路日记,“纪咏”、“纪文”为所作诗文,“纪闻”为见闻杂记。因系记录顺治十年(1653)至十三年两年半内北游京师的经历,故名《北游录》。朱之锡序称:“(迁)每登涉躡屩訪遺蹟,重趼累茧,……及坐穷村,……手尝不辍,……途听壁窥,轶事绪闻,残楮圮碣,就耳目所及无遗者。”故所记有较高史料价值。所录诗文亦有佳作。原仅有抄本,1960年中华书局据邓之诚藏抄本和北京图书馆藏抄本排印出版,收入《清代史料笔记丛刊》,1981年重印。
上品丹法节次
衡阳道人李德洽原述,金盖山人闵一得续纂,受业姪孙闵阳林校订。尝观红尘之中,纷纷扰扰,大抵皆汨于利欲,非滞功名事业,即自玩忽年华,不知复还本性;间有夙生智慧希求大道者,而机缘不偶,却遇庸流指引,陷入曲径旁蹊,终身莫悟。——此至道之不明于世也久矣!予因夙世良缘,幸遇真师,得参《上品丹法功夫节次》。今已效验,不敢自私,务为剪荆除棘、辟门引路,直指坦平大道,便人按步循行。如有好道之士,立心诚笃,信受无疑,须即澹嗜好、寡言语、省思虑、薄滋味、慎寒暑、均劳逸,以期志气清明,乃可希登仙品。
法军侵台档案
收录了大量的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
坐禅箴
全一篇。宋代宏智正觉撰。说坐禅之要。九十八字,以巧妙地组合隔句对,自‘默照禅’之立场训诫禅者,为无数坐禅仪、坐禅铭或坐禅箴中之最著者。本篇收录于宏智禅师广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卷八或宏智禅师语录卷六。本书之类书,有杭州五云志逢之坐禅箴(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所收)、长芦宗赜之坐禅仪(敕修百丈清规卷五所收)、佛心本才之坐禅仪(缁门警训卷一所收)、佛眼清远之坐禅铭(缁门警训卷二所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