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翱

- 姓名:谢翱
- 别名:字皋羽,一字皋父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建宁浦城(今属福建)
- 出生日期:1249年11月20日
- 逝世日期:1295年12月17日
- 民族族群:
谢翱(1249年11月20日—1295年12月17日),宋元间诗人。字皋羽,一字皋父,晚号晞发子。祖籍福州长溪(福建霞浦),后迁居建宁浦城(今属福建)。少时好读古书,所作文章,“必欲中古人绳墨乃已”(邓牧《伯牙琴·谢皋父传》)。17岁时,随父谢钥赴临安,准备应进士考试。途经桐庐,乃登严陵钓台(又名西台),凭吊东汉严子陵。咸淳三年(1267),试进士不第,乃作《宋铙歌鼓吹曲》、《宋骑吹曲》,“上太常,论者谓其文句炫煌,音韵雄壮,与唐柳宗元相并”(元吴莱《宋铙歌骑曲序》)。之后,落魄于漳泉间。元兵攻破临安之后,文天祥大举勤王之师。谢翱尽倾家资,募乡兵数百人,投奔文天祥,遂署咨事参军,随文天祥转战汀州、龙岩、梅州、赣州、会昌、雩都等地。勤王兵败之后,谢翱隐姓名匿于民间,先后流浪于浙东永嘉、乐清、括苍、缙云、鄞县、会稽、浦江等地,在浦江与吴渭、方凤、吴思齐等组织“月泉吟社”,并建“江源讲经社”,讲学授徒,并于闲暇时作游历,慕屈原托兴远游,自号晞发子,披发佯狂,歌哭行啸于野。曾登钓台祭文天祥,作《西台恸哭记》。后复游鄞越,入杭州,娶遗民刘氏女,买屋西山,与遗民相往还。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八月,以肺疾卒于杭州,次年正月,葬于子陵钓台之南。
谢翱在元代生活17年,始终不变冠服,不用元朝年号。因而一向以民族气节著称。平生著述甚多(详见方凤《谢皋羽行状》),散佚亦较多。今仅存《晞发集》10卷,其中诗歌近300首,主要是入元之后的作品,内容多是抒发其深沉而真挚的故国之思。其表现手法多为借物抒情,抚今追昔,或借典抒怀,引古喻今,或通过写自己的幽栖生活和悲苦形象,以表现故国之思。名篇如《冬青树引别玉潜》、《过杭州故宫二首》、《重过二首》、《古钗叹》、《鸿门宴》、《五日观潇湘图》、《岩居效贾岛》等。另外还有一些友朋赠答、送别和反映劳动人民生活之类的诗歌,如《友人自杭回建寄别三首》、《余杭樵歌》等。其艺术风格渊源盖出于李贺、孟郊、贾岛一派,长于以凄清苦寒奇崛的笔调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多以至幽之境传至凄之情。《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桀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观”。不足之处是对宋元之间社会生活的反映,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嫌不够,诗中的形象亦嫌孤立、单薄,有些诗歌艰涩苦枯,间有忌讳隐语,甚至“鬼语神韵”,不易理解。谢翱的散文仅存13篇,多为游记,善于叙事,工于描绘,无其诗中的枯槁味。其悼念文天祥的《西台恸哭记》是久经传诵的名作。
猜你喜欢的书
北方档案
《北方档案——世界迷宫II》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兰西学院首位女性“不朽者”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世界迷宫》的第二部,是主要以父系家族史为脉络的回忆,讲述自己的祖父、父亲以及同父异母的兄弟的生活。《北方档案》与《虔诚的回忆》《何谓永恒》共同组成《世界迷宫》三部曲,尤瑟纳尔将母亲家族与父系家族尽可能上溯到最久远的年代,细数两大家族走向没落的过程,两大家族最后只剩下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没有子嗣,还改变了姓氏,选择了与家族决裂的道路。家族的命运象征着人类的命运,历史纵然拥有作为佐证和借鉴的力量,但人类总是重复错误,悲剧性似乎不可阻止。
紫山大全集
元代诗文别集。26卷。胡祗遹撰。据刘赓《紫山大全集序》,胡祗遹“平生著《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诗文号《紫山集》者六十七卷”。但原本《紫山大全集》67卷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胡祗遹诗文若干篇,重编为《紫山大全集》26卷。卷首有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门生刘赓序。据刘序,可知在胡祗遹去世20年以后,他的儿子在彰德首刊本集,并行于世。卷1为赋、五言古诗,卷2—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卷8为序,卷9—11为记,卷12为书,卷13为论、说、议、喻,卷14为表、题、跋、铭,卷15—17为碑,卷18为墓志铭、行状,卷19为祭文、哀辞,卷20—23为杂著,卷24—26为语录。《四库全书总目》评述道:“今观其集,大抵学问出于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同时,《四库全书》编者也指出:“惟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这些意见都是比较准确恰当的。
浮山集
宋代诗文别集。仲并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及《宋史·艺文志》均著录此集16卷,其书至明初焦竑《国史经籍志》卷5犹载录,当于此后即佚而不传。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其诗文,重编为10卷。前3卷为诗词,以下各卷载奏议、书、序、跋、记、赞、行状、墓志、祭文、表、启及杂著等各体文章。又将周必大《平园集》中所载《浮山集序》移录于卷端。周序称其集16卷系仲并外孙、南安太守孟猷所编,“君之古律如王良,造父驭骏马、驾轻车,有奔轶绝尘之势”;“其四六叙事虽闳肆而关键实密,属对虽切而非骈俪所能拘”;“其它论时事、条利害,深切明白,务在可行”;“杂著题跋清雅可爱,复以馀力出入释氏、游戏、歌词,无不过人”。《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古文颇高简有法度,四六能以散行为排偶,尤得欧、苏之遗;诗亦清隽拔俗。”以此可以略见其诗文风格与成就。
纪丰润张学士马江战事本末
直隶丰润张学士,名佩纶,字幼樵。其先世雨樵中丞,仕至安徽巡抚。学士以同治庚午辛未联捷入翰林,年甫冠,未娶也。甲戌散馆授编修,光绪丙子大考二等第二,擢侍讲,旋转侍读。学士长身伟干,天资聪颖过绝人,读书目十行并下。初入塾,一日背诵鲁论至泰伯第八。既以丰才硕学,置身玉堂,职地清旷,则日与张文襄之洞,宝竹坡廷,陈伯潜宝琛,黄漱兰体芳诸芸署名流,颉顽上下,究心经济学,考核中外利弊,兼及东西洋舆地,交涉战守机宜,期有用于当世。
天方性理
回族伊斯兰教哲学著作,刘智撰。全书分“本经”、“图传”两部分;书前附自序、序文及“采辑经书目”。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前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行。主要内容以伊斯兰教一神论观点结合中国宋明理学,论述宇宙起源,包括大世界(即天地)与小世界(即人)、性与理之关系。本经为四言体八字一句,附总图10幅,为全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图传有图60幅,传文60篇,为本经内容的阐述。两者构成了回族伊斯兰教哲学体系。
历代法宝记
全一卷。唐代之作品,撰者不详。又称师资血脉传、定是非摧邪显正破坏一切心传、最上乘顿悟法门。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记录由释尊至菩提达摩多罗等西土二十九祖、东土六祖,及智铣、处寂、无相、无住、保唐宗(禅宗之一派)之事迹与传承,文末附有大历保唐寺和上传顿悟大乘禅门门人写真赞文并序一篇。又本书发现于敦煌,大英博物馆及法国国民图书馆各藏写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