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翱

谢翱
  • 姓名:谢翱
  • 别名:字皋羽,一字皋父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建宁浦城(今属福建)
  • 出生日期:1249年11月20日
  • 逝世日期:1295年12月17日
  • 民族族群:

谢翱(1249年11月20日—1295年12月17日),宋元间诗人。字皋羽,一字皋父,晚号晞发子。祖籍福州长溪(福建霞浦),后迁居建宁浦城(今属福建)。少时好读古书,所作文章,“必欲中古人绳墨乃已”(邓牧《伯牙琴·谢皋父传》)。17岁时,随父谢钥赴临安,准备应进士考试。途经桐庐,乃登严陵钓台(又名西台),凭吊东汉严子陵。咸淳三年(1267),试进士不第,乃作《宋铙歌鼓吹曲》、《宋骑吹曲》,“上太常,论者谓其文句炫煌,音韵雄壮,与唐柳宗元相并”(元吴莱《宋铙歌骑曲序》)。之后,落魄于漳泉间。元兵攻破临安之后,文天祥大举勤王之师。谢翱尽倾家资,募乡兵数百人,投奔文天祥,遂署咨事参军,随文天祥转战汀州、龙岩、梅州、赣州、会昌、雩都等地。勤王兵败之后,谢翱隐姓名匿于民间,先后流浪于浙东永嘉、乐清、括苍、缙云、鄞县、会稽、浦江等地,在浦江与吴渭、方凤、吴思齐等组织“月泉吟社”,并建“江源讲经社”,讲学授徒,并于闲暇时作游历,慕屈原托兴远游,自号晞发子,披发佯狂,歌哭行啸于野。曾登钓台祭文天祥,作《西台恸哭记》。后复游鄞越,入杭州,娶遗民刘氏女,买屋西山,与遗民相往还。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八月,以肺疾卒于杭州,次年正月,葬于子陵钓台之南。


谢翱在元代生活17年,始终不变冠服,不用元朝年号。因而一向以民族气节著称。平生著述甚多(详见方凤《谢皋羽行状》),散佚亦较多。今仅存《晞发集》10卷,其中诗歌近300首,主要是入元之后的作品,内容多是抒发其深沉而真挚的故国之思。其表现手法多为借物抒情,抚今追昔,或借典抒怀,引古喻今,或通过写自己的幽栖生活和悲苦形象,以表现故国之思。名篇如《冬青树引别玉潜》、《过杭州故宫二首》、《重过二首》、《古钗叹》、《鸿门宴》、《五日观潇湘图》、《岩居效贾岛》等。另外还有一些友朋赠答、送别和反映劳动人民生活之类的诗歌,如《友人自杭回建寄别三首》、《余杭樵歌》等。其艺术风格渊源盖出于李贺、孟郊、贾岛一派,长于以凄清苦寒奇崛的笔调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多以至幽之境传至凄之情。《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桀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观”。不足之处是对宋元之间社会生活的反映,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嫌不够,诗中的形象亦嫌孤立、单薄,有些诗歌艰涩苦枯,间有忌讳隐语,甚至“鬼语神韵”,不易理解。谢翱的散文仅存13篇,多为游记,善于叙事,工于描绘,无其诗中的枯槁味。其悼念文天祥的《西台恸哭记》是久经传诵的名作。

谢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炎徼纪闻

炎徼纪闻

西南民族史志。明田汝成撰。四卷。成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记当时西南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事。炎徼,即泛指以炎热为特征的西南边境地区。卷一记广西田州府土官岑猛、归顺州土官岑璋、广西龙州土官族子赵楷、广西凭祥州土官庶子李寰、思明府土酋黄氏等五人事迹。卷二记明统治者同断藤峡少数民族的关系,并提出安抚的各种措施。卷三记贵州宣慰使霭翠之妻奢香、霭翠之孙安贵荣、思州宣慰使田琛、播州宣慰使杨辉、贵州清平卫部苗阿溪、都匀府部苗阿向等六人事迹。卷四除记云南简史、木邦宣慰司部落猛密和宣慰使孟养之外,还介绍了苗、罗罗、仡佬、龙家、冉家、瑶人、僮人、黎人等各少数民族的渊源及风俗习惯。每人每事之后附有议论。由于作者长期任职贵州、广西等地,对其时形势和土司实况,了解较深,故所记史事较为翔实。

异鱼图赞

异鱼图赞

四卷。明杨慎撰。是书前有嘉靖甲辰 (1544) 年自序一篇,作者称《西州画史录》、《南朝异鱼图》,将补绘之。又称,自己读过这两本书,发现书中所载异鱼之名,杂乱谬误,文字也不雅驯,于是就比照万震、沈怀远的异物志,效仿郭璞、张骏之的赞体,记述原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的重新改写,异鱼形态已现,完全可以代替绘画。书前三卷为鱼图,记载异鱼八十七种,有赞八十六首。第四卷,记载螺、贝、蜃、蚶、海错等海物三十五种,有赞三十四首。文字颇典雅,但不过只是诠释名义,对所记异鱼也只形容一下概貌,根本达不到作者自诩可以代图的效果。书中所提出的万震《南州异物志》一卷、沈怀远《南越志》五卷,仅见于《唐志》,《宋志》已不著录,作者恐未见其书,其说也恐怕出于依托。现存《函海》本、《秘笈》本、《艺海珠尘》本、明范汝梓刊本、《纷欣阁丛书》本、别本 《函海》本、《四库全书》本。

父师善诱法

父师善诱法

清代唐彪著,是一部专论教法、兼谈学法的语文教学著作。书中认为读书除益于作文外,还益于身心:“不读经史古文,则腹内空虚,文必浅陋。且经史之益,更在身心,读之其用又不止于作文已也。”建议“欲读一书,宜问有学者”,教师就应起到指点者的作用。在读书过程中,“先生须用心审听”,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学生背书时教师也要给予指导,“必须使其声高而缓,先生用心细听,则脱落讹误之处,了然于耳,然后可以记其脱误而令其改正。”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指出:“先生止与学生讲书,而不令其复书,最为无益……人或嫌其工夫移少,而不知其得益良多。其间错解者,可以改正;不解者,可以再解;不用心听,全不能复者,可以惩儆之。”在作文方面,论述了教师批改的作用和方法,“阅童子之文,但宜随其立意而改之,通达其气脉字句,极能长发才思。若拘题理而尽改之,则阻挫其才思,已后即不能发出矣。”这些经验之谈切合实用,对当今语文教学也有借鉴作用。

她是一个弱女子

她是一个弱女子

中篇小说。郁达夫著。1932年4月20日上海湖风书局初版。不久,被指为“普罗文艺”遭查禁。1933年12月经删节,易名为《饶了她》,由上海现代书局重排出版。小说以生动的情节,变化有致的矛盾冲突,描写了杭州某校三个意识志趣各异的女性所走过的不同的人生路径。清末官僚家庭出身的郑秀岳,虽然学习优良,但十分羡慕富家子女的穿着。她的好友冯世芬由于受到革命者的影响,经常晓之以理,要她懂得“女子的堕落阶梯的第一级便是这虚荣”。她们的同学李文卿,出身于商人家庭。在其父的引诱下,成了一个有变态性欲的女性。冯世芬投身革命后,郑秀岳经不住李文卿的诱惑,竟堕落到与教员私通。“一·二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上海。郑秀岳惨遭日寇轮奸致死。小说以大革命时代为主要背景,细致地描绘了郑秀岳由一个纯洁少女,最终变成一个以追求性欲来解脱苦闷的女人的复杂过程,塑造了一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灵魂与肉体横遭摧残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小资产阶级弱女子的形象,从而肯定了投身工人行列,走向革命道路的小资产阶级的奋斗女性冯世芬,否定了资产阶级的女性李文豪,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的女性郑秀岳;同时,作品还揭露和批判了新旧军阀的横行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作品的政治倾向十分鲜明。“他写郑秀岳的弱,写李文卿的不堪,都能给与读者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印象”(杜衡《她是一个弱女子》)。在艺术上,作者有意摆脱早期创作中的浪漫主义倾向,而向写实主义转变。它标志着郁达夫的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槎翁诗集

槎翁诗集

明诗别集。刘崧著。刘崧曾著《钟陵》、《五云》、《邓溪》、《双溪》、《凤山》、《瑶峰》、《墨池》、《东门》、《珠林》、《龙湾》、《北岩》、《龙门》、《戊己》等13个诗集,万历二十五年(1597)张应泰合刻为《刘槎翁先生诗选》,12卷。张应泰序云:“不佞受事翁乡,间引车式其故庐,咨所为遗草,他亡论,即《职方集》已漫漶不传,安在其名不朽也。因就君东谋久之,君东乃介翁裔诸生道卿者,以翁全集来,日奉之舍中,幸而卒业。”此刻本美国国会图书馆尚有存本(见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万历三十八年(1610)又有《槎翁诗》8卷的真如斋刻本,收入《四库全书》者当以此为底本。刘崧在官舍时,常常是孤灯讽诵,夜分不休。盖其一生耽嗜吟咏,其诗颇享盛名。宋濂、刘永之、乌斯道等人集序甚为推重。后来诗论家王世贞、胡应麟、钱谦益、朱彝尊等人,都给予赞誉。他是明初西江诗派的佼佼者,尤善七言。

摩邓女经

摩邓女经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为此女说眼鼻口耳声步不净而证果,摩登伽经第一品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