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翁义亨

- 姓名:彻翁义亨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295
- 逝世日期:1370年5月15日
- 民族族群:
彻翁义亨(1295~1370年5月15日),镰仓南北朝时代的僧人。永仁三年生。临济宗。岛根人,六岁在京都建仁寺的镜堂觉圆下出家,继承宗峰妙超的法。镜堂寂后,参于南禅通翁。通翁寂后,参于宗峰。之后在德禅寺隐居。正平24年5月15日示疾,端坐作偈云:‘觌面当机,佛祖吞气;一机转处,虚空落地。’掷笔而逝,世寿七十五岁。有《彻翁和尚语录》。
宗峰示寂时,义亨接任大德寺住持。镜堂与无学东渡,历住建长,圆觉。彻翁在镜堂会下,专心参究。一三〇六年镜堂寂,约翁继任建仁,彻翁又在其下参究,约翁与高峰并称善知识。一三〇八年约翁入宋(中国),彻翁又失去专师,即到东山参于宗峰。风狂的禅人,一休宗纯于其狂云集中,说了许多宗门不好的言句,但对彻翁表示了畏敬。颂云‘大灯之子,大应之孙,正传临济宗门。’大应:南浦绍明。大灯:宗峰妙超。大应是大灯之师。彻翁于晚年忧虑门下量多质少,没有可靠的彻悟人。安居日,向佛发誓云:‘如无可靠的,自愿割舌,终生不开口。’弟子们日夜参禅,已而看到宗忠的彻悟,又打出贤徒宗立。五月示疾,自知临终,遗信于门徒,要于日后打开。十五日遗偈而逝,信云:‘如来正法眼藏,无付于人;自己荷担,至弥勒下,噫!’法不能乱付于人,而且不是可付的,应该自己究明。弥勒下生,可能救度如来漏下的众生,所以担负正法,是永远的使命。彻翁养成的法嗣,都是贤哲,遗偈中的当机,是命终之机。觌面:当面,直向死的当面。佛祖也要吞气,比如虚空落地。
彻翁义亨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陈莘田外科方案
《陈莘田外科方案》为清代医家陈莘田临证病案,刊行年代不详。陈莘田为清道咸间吴县(今属江苏)人氏,世居长洲枫桥,通内外科,以疡科名医,名重一时。书中以病为纲,分为肺痈、胃脘痈、痰瘿、手腕流注、眉心疔等230门,计录病案658则,并载外科备用汤方36首(其中有3首重复,实为33首)。内容涉及疮疡痈疽、瘿瘤、流注流痰、乳房、皮肤、前阴等疡科疾病。每案先列病情,后载方药。
伤寒溯源集
《伤寒论》注本。原名《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10卷,22篇。清钱潢(天来)撰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钱氏认为世传《伤寒论》刊本、注本的条文前后舛错,六经混乱,遂重予编订。书中将仲景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作为“阴阳发病六经统论”(全书的第一条原文)列于六经病之前。其于六经病,则各列纲领,并将各篇原文详予注释。释文选取成无己以来历代注家之精微,而有所补阐、辨正。每方均有方论、析义、辨误、论治,颇多独到的见解。书末“附录”,列述“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辨论”、“动气臆说”等六篇短文。作者此编力求“直溯源流,深究根柢,推求《灵(枢)》、《素(问)》,辨论阴阳,援古证今,分经辨证”(见“自序”)。体现了钱氏认真的治学态度。现存康熙年间虚白堂刻本、日本台寿堂刻本等,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虚白堂本出版排印本。
周公解梦书
又名《解梦书》、《新集周公解梦书》。占梦吉凶书。古代人们认为,梦可以预兆人的寿夭、贫富、贵贱、吉凶、祸福、得失、升降等,梦后求解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敦煌《解梦书》集中反映了唐人对各种梦的解释。《新集周公解梦书·序》认为,人见好梦即喜,见恶梦即忧。而智者解之,恶梦即吉,愚人说之,好梦也凶。看来关键在解。就其所列条款看,涉及各类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和六畜家禽等。如“梦见上天者生贵子”,“梦见拜日月者大吉”,“梦见日月没者大凶”,“梦见大石者益财”,“梦见上山,所求皆得”,“梦见燃火者主大吉”等。由于解者各主其说,因而出现同梦多解甚至相互牴牾的现象。 今天还很难说它有多少科学性。
周易义海撮要
十二卷,宋李衡著。宋熙宁间蜀人房审权,病谈《易》之家,有的泥于阴阳,有的拘于象数,乃斥去不采,而专取明于人事的百家之说,上起郑玄、下至王安石,编为一集,而以孔颖达《周易正义》冠首。如有异同疑似,则各加评议,附于篇末,名《周易义海》,共一百卷。李衡因其芜杂重复,乃删掇精要,以成此书,故名《撮要》。《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程子、苏轼、朱震三家之说,则原本未收,衡所续入。第十二卷《杂论》,亦衡所补缀,故婺州教授朱汝能楼锷《跋》称‘卷计以百,今十有一’,盖专指所删房本也。《书录解题》作十卷,又传写之误矣。
虎啸龙吟
《虎啸龙吟》,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朱贞木所作武侠小说,江浙交界,浩渺太湖,汊港繁歧,崖峰秀拔。明朝忠臣烈士据湖依山,把三万顷水乡建成了反清复明基地,由「陆地神仙」游一瓢道人之三徒弟黄九龙统领。明末高僧百拙上人驻钖少林,炼千斤缅铁「达摩八剑」,分藏八处。小沙弥单天爵得其传授,练成「铁衫金罩神功」,顿生邪念,逃离佛门,投奔清将岳钟琪。战功赫赫,被委为芜湖驻军统领,收罗佛门败类「醉菩提」等人,剿敕太湖,并设法寻找王公征南时留下专克少林派武术的内家秘籍。
甲乙集
诗集。唐人罗隐(833—909)撰。十卷,补遗一卷。隐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登(今浙江桐庐)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屡试不第,更名“隐”。黄巢起义后,避乱归乡。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谏议大夫等。著作颇多。此集所收,俱五七言诗。由于作者生活穷困,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故于冷静观察之中对社会多有深刻认识。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音调悠扬。写个人哀世感伤,亦真切动人。有明毛晋汲古阁刻本,《四部丛刊》影宋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