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香

- 姓名:胡春香
- 别名:
- 性别:
- 国籍:越南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772年
- 逝世日期:1822年
- 民族族群:
胡春香(越南语:Hồ Xuân Hương,1772年-1822年),越南女诗人,生于后黎朝末年,经历西山朝,卒于阮朝初年。祖籍乂安琼瑠县琼堆村,出身越南知名的文学科举世家琼瑠胡氏。胡春香生于后黎朝末年,历后黎、西山、阮三朝,目睹了三朝变迁,经历了家国之乱。她所处的家族虽然“世守儒业”,但她自己却一扫儒家思想中所信奉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在诗中表现出自己清狂张扬的个性,显示出明显的女性意识和叛逆精神。胡春香在诗中多采用女性视角,成为越南文学史上第一位自觉进行性别化创作的诗人。在诗歌主题上,她的诗主要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时代精神,展现平民化色彩和维护女权的意识。因此,胡春香的诗在内容与思想上历来引起不少争议,后世评论褒贬不一,但其诗作的艺术成就却受到一致推崇。作为喃字诗人,胡春香能准确把握民族文字喃字所承载的民族性特点、文化习俗和审美鉴赏习惯,使她的诗篇充满民族色彩,被称为“喃字诗女王”。在题材方面,她的诗也深受汉文化影响。胡春香的诗作大多散佚,现仅存50首,收录在《春香诗集》中。她亦写有不少汉诗,当中不少收录于诗集《琉香记》中,但流传下来的汉诗仅有6首,题材均为记录生活,描绘下龙湾之景。
胡春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你我
散文集。朱自清著。列为“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除《自序》外,收1924年8月至1934年秋所写散文29篇。分2辑。甲辑为随笔,12篇,系叙事、抒情、写景、说理之作。文章不落窠臼,变化跌宕,富于诗意。如《扬州的夏日》轻盈灵动,余韵悠然;《给亡妇》如怨如诉,深挚感人。乙辑为序跋与读书录,17篇,系为俞平伯的《燕知草》,夏丐尊、叶圣陶的《文心》,丰子恺的《子恺漫画》、朱光潜的《谈美》等所作的序跋,以及为孙福熙的《山野掇拾》、白采的《白采的诗》、叶圣陶的短篇小说、老舍的《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李健吾的《一个兵和他的老婆》、茅盾的《子夜》等所作的评论。
陈莲舫医案
清陈莲舫撰。3卷,成书于1914年。全书所收医案以内科外感、杂病为主,兼收外、妇科病证126种。上卷载中风、类中、肝风、历节风、春温、风痧、食复、霍乱、囊风、惊风、肺痈、哮喘、咳嗽、呕血、胸痹等42种病证。中卷列痢疾、肠风、泄泻、痰饮、脾胃、疟疾、脚气、臌胀、噎膈、淋浊、遗溺、癃闭、梅毒及耳、目、鼻、舌等病证44种。下卷为咽喉、失音、痫、痫厥、癫、头痛、河白、黄疸、汗、损病、疬、消渴、怔忡、鹅雪疳,以及外科各类痈症、妇人调经、胎前产后等病证40种。各症医案少则一例,多二十则,惟药物大多无剂量,为其不足。
太上开明天地本真经
道教书。此经以“本真”命名, 旨在论述“大道者,本真也,真是道之本”。认为自天地开辟, 育养万物,上世淳朴,人不迷本真, 故能长寿。后世风浇俗薄,人迷失本真,故体衰寿短。上圣开示,遂兴三教,儒务本,道守本,释返本。三教虽殊,返本归真则一,故不必斤斤于“人我三教之分”。本经题“师仁寿授”。其中以内丹为道教修炼之要,倡会通三教之说,从其内容看成书当在北宋后。收入《道藏》第27册。
隋唐五代史
作者王仲荦。《隋唐五代史》分上下两册,共百余万字。对隋唐五代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盛况作了详尽的阐述,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尤以较多篇幅叙述了隋唐时代空前繁荣的文化思想和文学艺术,为同类著作所不及。充分反映了国内隋唐五代史研究的高水平。
明光宗宝训
明光宗朱常洛语录汇编。叶向高等编纂。天启三年(1623)成书,崇祯元年(1628)进呈。四卷。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皇明宝训》,附入残存七页。
摩尼教残经
摩尼教经典。北宇56、新8470。全卷十七纸粘接,存三百四十五行。首残尾全,无题名。初由罗振玉名为《波斯教残经》,刊布于《国学丛刊》第二册,后收入日本《大正藏》第五十四卷。1911年,法国沙畹、伯希和考定此经系摩尼教残经,并将其法译发表于《亚洲学报》,题为*《中国发现的摩尼教经典》。1923年,陈垣对该卷重加校录,名为《摩尼教残经》,刊于《国学季刊》第一卷第三号。此经为中国迄今收藏的唯一汉文摩尼教经典,经文以教主对弟子答问的形式,阐发摩尼关于人类自身并存明暗二性的教义;行文颇类佛经。对于研究摩尼教及其在中国的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法、德、英文译本。陈垣疑此经即为摩尼教著名的《二宗经》,林悟殊则疑其为失传的唐代摩尼教经典《证明过去教经》。今之德国学者从柏林收藏的吐鲁番文献中,找到一些帕提亚文残片,内容与此经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