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珍

- 姓名:李汝珍
- 别名:字松石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
- 出生日期:约1763
- 逝世日期:1830
- 民族族群:
李汝珍(约1763—1830),清代小说家。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自幼聪明,博览群书,知识广博,多才多艺。余集《李氏音鉴序》称他不仅“诗名籍甚”,而且“旁及杂流,如壬遁、星卜、象纬、篆隶之类,靡不日涉以博其趣”,但他对“章句帖括之学”不感兴趣。乾隆四十七年(1782),李汝珍随兄李汝璜来到海州,以读书、著述为业,前后达十余年。其间得到凌廷堪、许桂林、徐铨等人的教导、帮助,在音韵学上颇有研究。嘉庆六年(1801),李汝珍曾赴河南任县丞,正值黄河决口,民工几十万正从事疏濬、筑堤工作。李汝珍治河成绩如何,缺乏史料,不得而知。嘉庆十年(1805)以前,李汝珍已返回海州,从此久做寓公,其间事迹不详。最后老死海州。
小说《镜花缘》是李汝珍晚年竭十余年心力而创作的一部穷愁怨愤之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无所不通的广博知识,而且凝聚着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社会的各种见解。小说谈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音韵、算法,甚至包括酒会、灯谜、双陆、投壶等百戏,以至于“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不能自己”(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更为重要的是,李汝珍借助对海外诸国的幻想描写,讽刺批判了封建社会风俗的败坏,道德的堕落等种种不合理现象。对女子的聪慧颖悟、多才多艺作了满腔热情的歌颂,对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进行了有力的抨击,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李汝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六帖补
二十卷。宋伯喦(生卒年不详)撰。杨伯岩字彦思,号泳斋。代郡 (今山西大同)人。淳祐年以工部郎官衢州。著有《九经补韵》,此书考据精确。《六帖补》是增补白居易《六帖》,孔传《续六帖》所未载的内容。全书共分二十类。多摘引宋人的诗句。书中所载的古事多不著出典。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即已如此,本书即因其旧例。有宋刊本,云间陆氏藏仿宋抄本、《四库全书》 本。
禅真后史
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十卷 六十回。书接《禅真逸史》,叙卢溪秀士瞿天民 为一坐怀不乱的君子,晚年得子瞿琰,生有异 象,但屡受长嫂张氏暗算,其父不得已而送至 友侄、刺史刘仁轨家寄养。在刘家得僧人传授 异术。唐高宗时在协助刘仁轨平定番酋作乱中 立功,除授东部司理。瞿琰一生做了一番惊天 动地的事业,除奸诛怪,驱疫赈灾,做到大理寺 少卿。武后时又为朝廷招抚巨寇,击退突厥进 犯,升为兵马大元帅,受到武后钟爱,欲再升擢 为兵部左侍郎,瞿疾辞归省,云游四方,继续为 民惩治贪官污吏,治病救难。最后得昔年所遇 老僧指点,并吞服四粒仙丸而大彻大悟,飞升 上界。原来老僧即前书之林澹然,瞿琰即其徒 薛举。此次投胎为生,为补前生功德,令其圆 满。有明峥霄馆刊本,钱塘金衙刻本,题“清溪 道人编次”。首有崇祯二年(1629)翠娱阁主人 陆云龙序。清代另有五十三回刊本,系据此书删去七回而成。1988年齐鲁书社据六十回本标点出版,略有删节。
福王登极实录
恭闻监国自福邸至淮也,南都文武大臣及科道诸臣方集议拥立之事。佥谓以亲、以贤、以序,即当推奉为臣民主。操臣诚意伯刘孔昭、督臣马士英,各传谕所部将士,以代来中兴之意。将士闻命感泣,亦愿奉为六军主,建义旗讨贼。诸臣恭谒陵庙,告非常大变,恸哭;乃告奉监国之议。议协,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至浦口,具启迎驾于淮安;礼部司务官赍南都百官公启,迎驾于仪真。渡江,泊燕子矶,百官郊迎,命以王礼见。监国素袍角带,对百官恸哭;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存斯1313号,首尾齐全。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文是对昙旷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言的疏释。文中有“辛酉年十二月十二日了竟”题记一行,文末又有“十四日毕。十四日说竟。辛酉年十二月十三日了。从序内已至题目二□”等。研究者或谓辛酉年即建中二年(781)。证之北昆6号背书“大乘百法明门论随听手记”之题,则两号应为同一性质的笔记,且敦煌遗书之尚未整理的《百法明门论疏》中,必有同一著作之残卷,详情待考。本文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佛性论
凡四卷。世亲(梵Vasubandhu ,四世纪)着,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详释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第五至第七等三品,阐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内容由缘起分、破执分、显体分、辨相分等四分十六品组成,详论佛性之体相,以明一切众生本具之佛性,认为佛性有三种:(一)凡夫生来本具之佛性(住自性性),(二)经过修行显现之佛性(引出性),(三)达到佛果所具之佛性(至得性)。并论破小乘、外道与大乘偏见者之否认悉有佛性说。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一卷,唐玄奘译。佛对舍利弗说东方五佛与南方二佛之名号功德。






